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球上的大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529 道试题

1 . 埃塞俄比亚东部的阿什瓦河谷,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里地形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海水稻”是我国农业科技团队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的耐盐碱的水稻新品种。近年来,中国的海水稻在阿什瓦河谷引种成功。下图为埃塞俄比亚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埃塞俄比亚(     
①全年降水丰富②森林资源丰富
③地形以高原为主④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阿什瓦河流域成功引种“海水稻”,说明该流域有比较适宜“海水稻”生长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的形成原因是(     
A.距海近,可引入海水B.位于沿海地区,海水资源丰富
C.气候炎热,降水丰富D.降水少,蒸发旺盛
2024-02-0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泉州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项目式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气温观测的探究实践。下图示意气温观测装置。

探究实践1:不同地表状况近地面(距地面80cm)气温观测

表1:10月12日(晴,微风)近地面气温录表(单位:℃)

时刻
地表状况
7:0010:0014:0016:0019:0022:00
沙地24.337.238.734.132.726.8
塑胶跑道24.237.840.236.331.427.5
草坪26.037.337.936.232.228.1

根据探究实践1,完成以下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一)

(1)表1中不同地表状况近地面气温变化幅度不同,指出其原因。____
(2)10:00-16:00近地面气温较高,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加以说明。____

探究实践2:该校某同学在10月13日再次观测了不同地表状况近地面(距地面80cm)气温,虽然操作规范,但数据结果让他有些疑惑。

表2:10月13日(晴转多云,微风)近地面气温记录表(单位:℃)

时刻
地表状况
7:0010:0014:0016:0019:0022:00
沙地24.238.23633.132.826.9
塑胶跑道24.138.83735.431.527.6
草坪26.138.134.935.332.328.2

探究实践3:以上实践探究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天山山脉中段北坡7月份平均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表3)

表3
海拔(m)500100020003000
气温(℃)27.42417.310.5

根据探究实践,继续完成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二)

(3)结合表1、表2数据,根据气温日变化规律,推断该同学的疑惑,并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原因。____
(4)根据表3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请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____
2024-02-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3 .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图1)成功着陆,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图2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返回舱返回过程中(     
A.会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B.外部大气气温先降,后升,再降,再升
C.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D.距地面50千米内空气杂质水汽逐渐减少
2.大气层中(     
A.二氧化碳含量多导致环境污染B.纬度越低,甲层大气层顶越高
C.乙层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D.丙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
2024-02-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示时刻,甲、乙、丙、丁四地易出现风暴潮灾害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据图判断,图示时刻戊地(     
A.气流上升,出现阴雨天气B.风速较快,易出现沙尘暴
C.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干燥D.风速较慢,出现霜冻天气
2024-02-06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5 .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净辐射(由天空向下投射和由地表向上投射的所有辐射量之差)能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下图为2003—2016年我国某热带季雨林地区不同季节(干热季、雨季和雾凉季)某辐射值的日变化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图中曲线示意的辐射类型是(     
A.净辐射B.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
2.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对应的季节分别为(     
A.雾凉季、干热季、雨季B.雨季、干热季、雾凉季
C.雾凉季、雨季、干热季D.干热季、雾凉季、雨季
3.曲线③在8:40左右出现高值,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雾B.风速C.云量D.太阳辐射

6 . 为保证冬季农业生产,北方人们多采用日光温室系统来解决冬季的低温冻害问题,其结构如下图所示。研究表明,日光温室后墙白天接受太阳总辐射约占温室接收太阳总辐射的50%~60%。下图示意北方某地日光温室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保证散热和湿度稳定,该地日光温室系统往往留有如图所示的两处通风口。晴朗的白天(     
A.风口①②均为出风口B.风口①为出风口,风口②为进风口
C.风口①②均为进风口D.风口①为进风口,风口②为出风口
2.为增强该日光温室的增温效果,可以(     
A.扩大风口①B.扩大风口②C.加高加厚墙体D.将玻璃换成塑料薄膜
2024-02-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3日,下左图所示区域发育一锋面气旋,16:00~18:00该气旋西南部暖湿气团发生强烈抬升(强对流)并伴有冰雹天气。该暖湿气团的抬升与冷空气活动、气温垂直结构、水分的热输送等密切相关。下右图示意2019年7月3日16:00该区域近地面天气形势。

   
(1)判断M锋面的类型并将锋线补绘形成完整的锋面符号。
(2)指出图中锋面气旋西南部暖湿气团的主要源地,并说明该暖湿气团强烈抬升的原因。

8 .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或等于22℃时的第一天。下图示意我国某年各地入秋时间等值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甲、乙两地入秋时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C.雨季长短D.地形
2.丙地入秋时间明显晚于周边地区,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位于盆地,海拔低地形封闭B.晴天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C.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D.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
3.甲地入秋时,乙地可能(     
A.大雪纷飞,万里冰封B.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山清水秀,百舸争流D.莺啼燕舞,百花争艳
2024-02-06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9 . 欧洲西部南北方向气候有明显的差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气候类型分别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与甲气候区相比,乙气候区降水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小,西风控制时间短B.降水量小,受寒流影响显著
C.降水量大,地形抬升作用强D.降水量大,受暖流影响显著
2024-02-06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尼娜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下降的现象,表现为中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异常。拉尼娜现象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图示意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纬向热力环流。


(1)在图中用箭头画出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流垂直运动方向。
(2)说明正常年份洋流在赤道附近太平洋纬向热力环流形成中的作用。
(3)相关研究表明,拉尼娜年份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发生干旱和丛林火灾的风险大减。说明拉尼娜现象与澳大利亚东部丛林火灾的关联性。
(4)从海—气用互作用角,分析拉尼哪现象出现时太平泽东岸沿海地区气象灾害的成因。
2024-02-0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