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球上的大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35 道试题

1 .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晴朗的夜晚,水汽含量少,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2.“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A.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湿度
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3.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     
A.②增强,③减弱B.②增强,④减弱
C.②减弱,③增强D.②减弱,④增强
2024-06-1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地理试题

2 . 我国某山脉L谷地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季节性冻土广布。某地理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获得L谷地五个站点的部分资料(下表),以此探讨该谷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站点海拔(m)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土壤冻结天数(天)土壤冻结最大深度(cm)
66322.82769741
77621.235210356
110619.655412064
121019.2599126103
185416.580214485
1.该学习小组对L谷地的研学结果合理的是(     
A.所在山脉的最大降水高度是1854米B.年降水量受7月平均气温影响显著
C.冻土主要存在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D.土壤开始冻结的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推迟
2.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导致两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积雪深度B.风力大小C.冬季气温D.太阳辐射
3.L谷地所在的山脉最可能是(     
A.贺兰山脉B.长白山脉C.横断山脉D.天山山脉
2024-06-15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林荫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3 . 根据图文资料,按要求作答。

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的生物量较大、叶面积较大。近年来,青藏高原发生了大规模的木本植物(森林、灌丛)向草地扩张,对生长季的地表昼夜温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下图)。

(1)描述青藏高原木本植物扩张对生长季夜间地表温度的影响。
(2)从热量收支角度,分析青藏高原木本植物扩张对生长季白天地表温度的影响。
(3)大规模木本植物扩张,加剧还是减缓青藏高原气候变暖?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024-06-15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教学研究中心高考仿真模拟(三)地理试题

4 .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海区的考察站。建设过程中面临着高寒、强风、强辐射等恶劣环境,特别是下降风(从南极大陆内部高原光滑的表面向四周海域俯冲下来的强风)的影响较大。秦岭站主体设计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造型,采用模块化制作现场拼装建设方式。左下图为秦岭站位置示意图,右下图为秦岭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关于秦岭站说法正确的是(     
A.模块化拼装的生态作用是提高科考站建设效率
B.秦岭科考站位于秦岭山脉的西南方向
C.秦岭科考站的当地地方时比北京地方时(116°E)早三个多小时
D.南极下降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汽含量差异大
2.秦岭站建筑主体设计时,较少考虑的是(     
A.材料耐辐射B.防积雪掩埋C.墙体保温D.室内通风
3.下降风利于南极大陆沿海地区生物数量增加,主要原因是下降风(     
A.加强水体流动,水质变好B.带来地表营养物质,饵料丰富
C.促进水体扰动,海水上泛D.加快沿海空气流动,净化空气
2024-06-15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地理试题(二)

5 . 大高加索山位于亚欧大陆交界处、黑海与里海之间,是全球山地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高加索山的冰川处于持续退缩状态。下图示意19602020年大高加索山不同坡向的冰川面积百分比图(a)、冰川数量百分比图(b)。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1960年相比,指出2020年大高加索山北向坡冰川面积百分比、数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偏北向坡的冰川总面积较小,受气候变暖影响消融更显著
②偏北坡为阴坡,冰川数量小,消融显著
③偏南向坡为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消融更显著
④北向坡的冰川总面积较大、数量较多,冰川消融分裂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冰川区限制放牧对冰川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冰川热量损失B.减少冰川表面反射率
C.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增强冰川辐射吸收

6 . 下图为2023年3月某日某时我国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西北风B.乙地为西北风C.甲地为暖气团D.乙地为暖气团
2.此时,最有可能的是(     
A.M地黄沙漫天B.N地晴空万里C.Q地雷电交加D.P地狂风暴雨
2024-06-14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7 . 冰雹是在厚达6km以上的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大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过程中,固化增大并降落到地表形成的。下图示意某年我国部分省会级城市月均降雹日数(黑点越大,降雹日数越多)。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该年冰雹日数最多的省会级城市为(     
A.呼和浩特B.西宁C.拉萨D.贵阳
2.推测一日内冰雹高发时段是(     
A.上半夜B.下半夜C.上午D.下午
2024-06-14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文综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表温度(LST)是反映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影响LST参数的因素主要有植被指数、裸土指数、土壤湿度、冻土等。西藏作为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掌握其LST的时空变化有利于深入了解西藏热环境演化过程,为长期监测高原基础生态变化提供帮助。下图为西藏生态分区图,下表为2000~2020年部分年份西藏LST年平均值()。

区域
年份
20002005201020152020
I16.216.015.217.8.16.6
II12.012.512.214.213.1
III16.415.019.016.216.5
IV18.020.221.022.019.2
V21.221.023.024.423.2
VI19.817.220.221.623.0
VII24.824.024.224026.2

(1)说出2000~2020年西藏LST年平均值时空变化特点。
(2)分析造成2000~2020年I区域和VI区域LST年平均值变化趋势差异的原因。
2024-06-1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二模)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平均每年因技术、应急不当等原因而造成的气象灾害损失高达85亿美元(单位:百帕)。

(1)请在图中用箭头分别画出1月和7月几内亚湾北岸的风向。
(2)简析非洲干旱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3)简述在非洲国家预防气象灾害方面我国可提供的技术性帮助。
2024-06-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考二模地理试卷

10 . “黑冰”是在无降雨、降雪情况下,特殊的局地天气、地理条件使水汽直接在柏油路面凝华而成的透明薄冰,道路柏油的颜色能从中透出,造成冰面与道路融为一体呈黑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冬季,“黑冰”最易形成的时段是(     
A.上午B.后半夜C.前半夜D.下午
2.与路面相比,桥面更易形成“黑冰”,主要是因为桥面(     
①散热速度快        ②对流作用强             ③大气逆辐射弱     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下列国家中,受“黑冰”现象的影响,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A.印度B.韩国C.菲律宾D.蒙古国
2024-06-12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地理试题(五)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