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1 . 本学期学习了许多关于大气的知识,小明同学期末复习时进行了梳理。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搭建知识结构


(1)填写完成“大气”部分知识结构

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绘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请指出小明同学绘图中出现的错误。(至少三处)

错误1____;错误2____;错误3____

任务三:探究大气运动产生的天气变化


(3)下图是____(气象灾害)的卫星影像,它常伴随____等天气现象,该类灾害主要影响我国的____地区。

2 . 美国一位科学家设计了简易实验:将温度计放入玻璃圆筒内,分别向不同圆筒内加入各种样本的气体,留置阴凉处达到相同温度后,再转移至阳光下,每隔2~3分钟记录一次各个圆筒内温度值,她不断重复这一测温过程,并将实验结果(见下图)写入1856年发表的论文中。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从实验结果(有处理)和实验过程可以推断(     
A.不同密度气体吸收太阳光热量的能力没有差异
B.干燥空气吸收太阳光热量的能力较潮湿空气强
C.富含二氧化碳的气体在太阳光照射下升温明显
D.多次重复实验目的是得到大量数据和不同结论
2.这个简易实验开创了对以下问题的研究(     
A.太阳辐射影响B.高寒气候特点C.臭氧空洞形成D.温室气体种类

3 . 下图是乘客从飞机舷窗拍摄的飞机下方的云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中云层所在的大气层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以上均可见
2.飞行期间,航空部门建议乘客全程系好安全带,避免因飞机遇气流突然颠簸造成人身伤害。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易出现颠簸的情况是(     
A.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小于4℃/kmB.飞越平原地形或冰雪覆盖洋面上空
C.夏季正午连续经过沙地和水域上空D.高纬度地区在万米以上高空的飞行

4 . 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顺利进驻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的中国天宫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实现首次“太空会师”,这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的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中的各图最接近“神舟十五号”升空过程经历的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会师”后在轨运行位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与近地面大气相比,中国空间站所在大气层的特点是(     
A.大气以垂直运动为主B.氧气、氮气含量高
C.大气密度小、气压低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5 . 2021年10月的某天,北京某校同学利用校园里的玻璃温室和露天试验田开展气温测量实验。图a为玻璃温室内和露天试验田中某日气温变化测量结果。图b为大气垂直分层图。图c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该校学生开展测量实验的场地处于图b中的____层(填序号),该层名称为____,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____
(2)学生在露天试验田测量数据时,听见了飞机的轰鸣声。飞机一般在图b中的____层(填序号)飞行,该层气流以____运动为主。
(3)一日内,太阳辐射在正午时最强。但图a中实验数据表明,玻璃温室内外的最高气温都出现在____时。结合图c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
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北京市郊区通过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
(4)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填图c中序号),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填图c中序号)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6 . 读“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左位于图右中的____层(填写字母),该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____
(2)图右中字母B代表____层,大气以____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____(单项选择题)。
A.接受大气热量多   B.接受地面热量多   C.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   D.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3)图中,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从________(填字母)。
(4)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中a、b、c中的哪处____,理由是____

长期生活在热岛中心的人们会表现为情绪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忧郁压抑、记忆力下降、失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溃疡增多、胃肠疾病复发等。


(5)为了美好的生存环境,请说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可行性措施。
7 . 2020年9月1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组九颗卫星在535km高度围绕地球360°形成40°等分的轨道面布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依次穿越了平流层、对流层和高层大气
B.火箭穿越的大气层气温变化为先降低后升高
C.卫星运行已脱离了太阳系,进入了河外星系
D.卫星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
2022-12-3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8 . 地球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各层的厚度和温度变化各不相同,对人类活动造成各种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某地区夏季近地面气温为22°C,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2km,此时对流层顶部的气温大约是(     
A.-50°CB.-72°CC.-9.4°CD.-34°C
2.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     
A.始终在对流层B.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3.对流活动强弱及厚度主要取决于近地面气温高低和气温垂直递减率。若只考虑气温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流层厚度,白天小于夜晚B.对流层厚度,城市大于郊区
C.对流层厚度,海南小于辽宁D.对流层厚度的季节变化,新加坡大于乌鲁木齐
4.关于气温、气压、高度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③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④对流层空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2-11-29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02(北京专用)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气作为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产生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还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农民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减少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根据大气垂直分层的不同特点,人们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拓展人类活动的生存空间和影响范围。图1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1)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图8中的②③④代表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不同辐射,依次为____辐射、____辐射、____辐射,其中,④对地面有____作用。
(2)深秋时节的北方地方经常出现霜冻,主要发生在____(填“阴天”或“晴天”)的____(填“白天”或“夜晚”),原因是____。以前,当地农民为减少霜冻对农作物带来的影响,采取燃烧秸秆的方式,是为了增加图1中的____(填序号)来对地面的热量进行补充。
(3)图2中电离层位于____层(填字母),A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于____辐射,该层大气的气温分布规律是____,水汽很少,无云雨现象,利于航天飞行的是____层。
2022-11-28更新 | 345次组卷 | 6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01(北京专用)
10 . 北京市某同学暑期到青海省旅行。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出发当天,北京小雨。飞机起飞后,迅速爬升,经历了一段颠簸后,进入平稳状态。


(1)飞机起飞时,处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____层,该层气温变化的特点是____,大气____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多变,易造成飞机颠簸。

中午时分到达青海省西宁市,感觉到阳光强烈。


(2)说明西宁市光照较强的主要原因。

旅途中,该同学记录了如下旅行日志。



(3)请挑出旅行日志中的两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
【示例】错误1.原文:淡水湖改正:咸水湖
________
2022-11-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翔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