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3 道试题

1 . 据谚语“雪下高山,霜打洼地”。完成下面小题

1.对“雪下高山,霜打洼地”的正确理解是(     
A.高山上下雪,洼地上落霜B.高山上下了雪,洼地上就会结霜
C.相对而言,高山易下雪,洼地易结霜D.相对而言,高山上易下雪,洼地易落霜
2.可以从下列哪一角度来解释“雪下高山”(     
A.冷锋天气系统B.大气温度垂直变化C.季节变化D.纬度高低
3.“霜打洼地”是因为(     
A.洼地易于冷空气堆积,且水汽充足B.洼地海拔低,温度低
C.洼地海拔低,不易受阳光照射D.洼地有丰富的尘埃作为凝结核
2022-06-15更新 | 63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知识竞赛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材料二:青藏高原上空的年平均对流层高度约为15km,而同纬度地区年平均对流层高度约为12km。

材料三:下图是四川盆地地形简图。



(1)读材料一,指出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值最大的区域,依据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判断其形成原因。
(2)比较拉萨和重庆的昼夜温差大小,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中国地形,分析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高度大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
(4)结合气候、地形和大气热力环流知识,简述重庆一带山谷地区多夜雨的原因。

3 . 晴朗的天空,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身后边会出现一条或数条长长的“白烟”,这是飞机发动机排出来的高温高湿的废气与周围环境空气混合后(此后称混合气体),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称为飞机尾迹。此混合气体能否出现凝结现象取决于环境空气自身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通常只有当环境温度在-41℃~-60℃时,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凝结尾迹。飞机尾迹出现的频率和高度有一定的季节差异,且对地球热量平衡产生一定影响。下图为拍摄的飞机尾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月份,西安上空飞机尾迹出现频率最高的高度大约为(     
A.3~5千米B.8~10千米C.13~15千米D.18~20千米
2.交通枢纽城市上空的飞机尾迹多,大量的飞机尾迹对地面城市的热量平衡产生的影响是(     
A.减少城市上方的云量B.强烈削减太阳辐射
C.减少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减小地表气温日较差

4 .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b层与a层相比,b层(     
A.对流运动旺盛B.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厚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是(     
①新加坡②北京③漠河④上海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④①③
3.许多足球、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基地设在高原地区,主要是因为高原地区(     
A.气温适宜B.适当缺氧C.气压较高D.湿度适中
2022-08-07更新 | 1148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____。根据A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
(2)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水汽和杂质。其中既能光合作用,又有保温作用的气体是____。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气体是____
(3)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____层(填字母),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层(填字母)。
(4)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中存在____层,该层使人类实现无线电通信,且该层空气密度____(很小\很大)。
(5)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与机能至关重要,目前世界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国家(     )(单选)
A.地处低纬,耐高温B.地处高原,有适当的缺氧条件
C.太阳辐射强,降水多D.运动员刻苦科学的训练

6 .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重要温室气体,主要由沉积物中的微生物产生。青藏高原多热喀斯特地貌,大气甲烷以自然来源为主,夏季甲烷浓度最高。受周边地区的影响,青藏高原西南部对流层上层甲烷汇集形成高值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大气甲烷自然来源主要包括(     
①沼泽②放牧③湖泊④高山草原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青藏高原大气甲烷夏季浓度最高,其影响因素是(     
A.地质活动B.气温C.台风D.植被类型
3.青藏高原西南部对流层上层甲烷汇集的动力是(     
A.西南季风B.东北季风C.印度低压D.副热带高压

7 .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下图示意“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
2.“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是(     
A.持续降低B.先降低,后升高C.持续增高D.先升高,后降低
3.“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A.臭氧先增多后减少,太阳辐射增强B.臭氧先减少后增多,地面辐射增强
C.臭氧先减少后增多,太阳辐射减弱D.臭氧先增多后减少,地面辐射增强

8 . 近地面臭氧是城市污染大气中的首要光化学污染物,主要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和NOx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2022420日(晴朗无风)一地理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绘制了重庆市某街区的臭氧浓度与某地理要素的关系图(下图),探讨臭氧的浓度日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所示信息中(     
A.右侧纵坐标为太阳辐射强度B.右侧纵坐标为NOx浓度
C.a为汽车尾气排放量变化曲线D.b为臭氧浓度变化曲线
2.该地理学习小组在检测臭氧浓度时,选择最佳街区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2022-06-07更新 | 1097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9 . 自1999年首次开展北极科考以来,我国北极考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2018年我国第9次北极科考期间,科学家在“雪龙”号科考船上对北极太平洋扇区某一区域(73.5°N~85°N,150°W~170°W)开展了探空观测,研究北极低层大气垂直结构特征。图示意科考期间84次探空观测平均温度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考期间观测区域近地面状况为(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大气出现逆温现象
C.气温垂直方向保持稳定D.大气对流运动旺盛
2.科考期间观测区域对流层高度约为(     
A.2kmB.8kmC.10kmD.17km
2023-04-07更新 | 499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地理试题(专家版六)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
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2020-07-21更新 | 1735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