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2817日,重庆市涪陵区发生山火,起火点均为山势陡峭处,随后向山下蔓延。部分火场明火扑灭后,在夜晚又出现了不同程度复燃和迅速蔓延。下图为重庆山火期间民众自发组建摩托车队从山下向山上运送物资的画面。


材料二山火爆发需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火源、燃烧环境。近年来,夏季雷击发生率明显提高,为山火爆发提供了火源之一。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各地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频发,诱发森林火灾,而森林火灾又进一步助推了全球变暖。


(1)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重庆山火在夜间迅速蔓延的原因。
(2)分析夏季雷击率高且近些年有所提高的原因。
(3)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山火频发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
2024-02-2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 . 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早春时节的低温冻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障碍。地膜覆盖可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下图为华北平原地膜覆盖景观图(左下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下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华北平原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是(     
A.①B.②C.③D.④
2.早春晴朗无云的夜晚,华北平原更易出现霜冻,对越冬农作物造成冻害的主要原因是(     
A.①增加B.②减少C.③增加D.④减少
3.华北平原春播时地膜覆盖可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是(     
A.减弱了太阳辐射作用B.减少地面辐射损失C.增强了大气削弱作用D.增加了大气逆辐射

3 .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图为8月份连续两日我国西北某戈壁自然状态下的“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时段中,该地土壤逆湿现象显著的是(     
A.1~6时B.6~12时C.12~18时D.23~4时
2.图中逆湿现象显著的原因是(     
A.地表温度高,蒸发强,水汽难凝结B.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水汽易凝结
C.地表温度高,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D.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
3.下列关于逆湿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表温度低不利于逆湿现象发生
②逆温现象有助于逆湿现象发生
③大气状况稳定有助于逆湿现象发生
④逆湿现象不利于干旱地区土壤发育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12-28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创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地对气温产生的影响,专家称为“绿岛效应”。“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绿地里气温比周边建筑聚集处下降0.5℃以上。云山叠翠,珠水流光,广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建成了最美城市中央湿地。目前,广州基本形成“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城市景观。下图示意城市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异。



(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城市市区比郊区气温高的原因。
(2)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城郊之间大气运动特点,它和海陆风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3)广州夏季漫长,指出并阐释广州市绿地建设对缓解大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影响,北极地区近地表气温正在以全球平均水平两倍以上的速度急剧升高,北极的快速升温导致北极地表与大气相关因素(如海冰、水汽、云量以及温度梯度等)发生变化,造成地气系统辐射收支相互反馈作用增强。下图示意北极地区升温过程的主要驱动机制。

(1)说明北极近地面大气易形成逆温的原因,并指出逆温对北极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2)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与北极升温的关系。
(3)简述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北极海冰和积雪变化对北极升温的放大作用。
2024-03-15更新 | 744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高考地理真题18题原题及变式题

6 . 泰山云海是泰山特有自然奇观之一。一般出现在夏天,逢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上升至海拔1500米左右时,泰山之巅就会云海翻腾,犹如海浪般吞没远处的群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     
A.对流运动显著B.臭氧含量达最大值C.适合飞机的飞行D.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2.受云海影响,泰山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中的(     
A.①增大B.②不变C.③减小D.④减小
2024-03-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卷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表为某日成都、武汉两城市天气现象比较表。


城市天气现象
白天夜间
成都
武汉

(1)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是____(填图中数字)。
(2)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较四川盆地丰富,主要是因为图中____(填图中数字)两辐射(或作用)的能量较小。
(3)二氧化碳对____(填“短波”或“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受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直接影响,图中①②④⑤出现增强的是____
(4)表中成都与武汉昼夜温差较小的是____,请用图中各辐射(用数字表示)的强弱来说明其原因____
2022-01-1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嘉禾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逆温现象是指随着高度增加,气温不降反而升高的现象,易引发雾霾等天气。据山西省气象台天气预警:2023年1月3日至5日,全省仍有雾霾天气,道路能见度将大幅下降,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影响,5日过后雾霾将逐渐消散。下图示意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完成下面小题。



1.逆温现象主要发生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
2.若上图反映了这次雾霾天气的生消过程,则先后排序是(     
A.②→①→③→④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D.②→③→④→①
3.为减少雾霾天气对出行的影响,一天中出行时段最好选择在(     
A.1时~3时B.3时~5时C.12时~13时D.20时~21时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23年3月3日开始,京津冀区域发生了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多个城市已经达到中度甚至重度污染水平。期间,北京市受传输影响也经历了一次PM2.5浓度明显抬升的过程。根据相关预报监测显示,本轮空气污染仍处于发展过程中,预计会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京津冀的雾霾天气可能还会在这期间内反复出现。完成下面小题。

1.霾出现的频率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组成中的(     
A.干洁空气成分B.水汽含量C.固体杂质含量D.有害气体成分
2.雾霾的形成还离不开另外一种大气成分,下列现象与该大气成分多少相关的是(     
A.全球变暖B.旱灾频发C.臭氧层变薄D.酸雨加重
2023-11-13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读下面左图“大气垂直分层图”和右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层,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右图中哪个箭头____(填①②③④)。
(2)左图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层,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____
(3)右图中①表示____辐射,④表示____辐射。
(4)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     )(读右图选择填空)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减弱

(5)暑假去拉萨旅游,感觉该地昼夜温差较大,请从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