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乌鲁木齐市位于天山北麓,东、西、南三面环山,大体为开口朝北的“喇叭口”地形。当天山山脉南坡气压高于北坡时,来自东南方向的山口风一年四季都可以袭扰乌鲁木齐市区,表现为明显的焚风属性。图5示意乌鲁木齐市冬季低空焚风不同演变阶段逆温层厚度和逆温层温差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     
A.在低空焚风发生前,乌鲁木齐市不存在逆温层
B.在低空焚风强盛期,逆温层温差最大
C.在低空焚风发展期,冷空气侵入破坏逆温
D.低空焚风的发生不利于逆温层的发展和加强
2.受低空焚风的影响,乌鲁木齐市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B.大气对流旺盛,多雷阵雨
C.近地面风速大,雾霆少发D.地表蒸发旺盛,炎热潮湿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发射升空,9月21日(农历八月初七)下午15时45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开讲“天宫课堂”第四课,飞船于2023年10月31日返回。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和其围绕飞行的中心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航天员开讲“天宫课堂”第四课的当天傍晚,浙江学生观测到的月相是(     
A.①B.②C.③D.④
3.“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时,从距地面50千米高度起,向下穿越的地球大气层气温变化为(     
A.上升——下降——上升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下降D.下降——上升

3 . 辐射逆温经常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热量散失较快,因而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三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及逆温层顶高度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1.三个时段中,甲时段大气逆温层厚度最大的原因是(     
A.大气辐射强B.地面温度低C.地面辐射强D.大气逆辐射强
2.乙时段下部逆温层转为非逆温层的原因可能是(     
A.地面辐射消失B.太阳辐射减弱C.地面持续升温D.大气辐射减弱
3.丙时段可能在(     
A.日出前后B.上午C.正午D.夜间

4 . 副热带高压自高空向下大规模沉降大气,与下层海洋上空的信风相遇,形成信风逆温,大气层结构稳定。下图为信风逆温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天气现象经常出现在(     
A.北非地区B.南亚地区C.西欧地区D.太平洋中部地区
2.该处稳定的大气层结构能够(     
A.增强该地大气的上升运动B.导致该地降水明显增多
C.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D.提高稳定层附近的风速

5 . 在我国新疆的伊犁河谷地,从10月至翌年3月,会出现长达半年之久的逆温现象。山区是伊犁地区季节放牧业的主战场,冬季严寒,饲草短缺,常常造成牲畜的大量死亡,而逆温能缓解冬季严寒,在此形成人工牧草栽培的适宜区,使这里成为牲畜越冬避寒的重要场地。长期以来,牧民就利用它作为牲畜过冬的“冬窝子”,也是建立牧民定居点的良好场所。下图示意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1月、2月、4月和7月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伊犁河谷冬季多逆温的原因是(     
A.河谷向西开口,利于冷空气深入聚积
B.冬季多晴天,地面辐射强,谷底散热快
C.冬季高山冷空气下沉,积聚谷底,谷底暖空气被抬升
D.冬季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
2.牧民1月越冬的“冬窝子”最理想的位置是(     
A.海拔1000m的谷地南坡B.海拔1000m的谷地北坡
C.海拔500m的谷地南坡D.海拔500m的谷地北坡
2023-10-27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6 . 2017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Tm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如图为“Trappist-1”天体系统示意图。地球的大气环境对地球生命的起源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大气对地球生命的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保护地球生命
②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
③成云致雨,促进水的形成
④缩小温差,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0-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年712日0时至719日0时我国某地0.5小时降雨量与地面长波辐射的关系。   


   
(1)描述此段时间地面长波辐射的变化特征。
(2)指出降水发生的大气层名称,并判断与冬季相比图示时期该大气层的厚度特征。
(3)据图分析7月16日凌晨的降水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影响。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8 . 陕西关中盆地冬春季节多出现严重大气污染现象。图1示意关中盆地污染发生时的高空、地面环流形势,高空环流越强,逆温层越不易发生。图2为该地某月11~27日2次发生严重污染时,盆地某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材料并据图1分析,该地本次污染从开始到结束的大气垂直剖面演化过程为(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
2.西风最强的日期最可能是(     
A.11日B.14日C.22日D.26日

9 .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大气垂直分层,叙述正确的是(     
A.对流层水汽、杂质含量极少B.平流层云、雨现象较多
C.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D.高层大气包含电离层
2.平流层的大气能量主要来自(     
A.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D.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无夏之年”指的是1816年。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45km,持续三个月才停止,次年北半球出现罕见低温天气。在中国,黑龙江双城夏天严重霜冻;云南、安徽等多地夏季降雪;台湾新竹冬季罕见霜冻。火山喷发的气体以及火山灰随大气环流周游世界,在大气层中形成持续飘荡的微粒和气溶胶,分散在日光中,欧洲出现亮红色和橘色的日落景色,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三年。下图示意火山爆发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1)简述火山喷发使1816年北半球夏季气温异常降低的过程。
(2)分析欧洲赤霞橘光能持续三年的原因。
(3)推测火山灰喷发至高空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其他不利影响。
2023-09-28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