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6 道试题

1 . 西昆仑山平均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这里有8438km2的现代冰川。研究人员夏季对西昆仑山崇侧冰帽区(B)及冰帽末端的非冰雪区(A)不同观测点的气温进行观测,发现A观测站昼夜都盛行一支方向稳定的风。左图为AB两观测点的位置示意图,右图为两个观测点近地面气温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判断(     
A.a线代表非冰雪区观测点A,气温日较差大B.a线代表冰雪区观测点B,气温日较差小
C.b线代表非冰雪区观测点A,气温日较差小D.b线代表冰雪区观测点B,气温日较差大
2.该日,b线的温度始终低于a线,是由于(     
①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多②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③冰面上空大气逆辐射较弱④冰面上空大气逆辐射较强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3.推测A观测站昼夜盛行风的方向及风速强弱为(     
A.A吹向B白天强B.B吹向A白天强C.A吹向B夜晚强D.B吹向A夜晚强

2 . 我国北方农民常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图左为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图右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白色塑料大棚能有效提高棚内热量条件,其工作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A.增强①B.减弱②C.减弱③D.截留④
2.相比较于棚外,下列有关棚内的气温说法正确的是(     
A.白天最高气温低于棚外B.昼夜温差大于棚外
C.晚上最低气温低于棚外D.昼夜温差小于棚外
3.盛夏时,菜农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目的是(     
A.减弱①,防止夜间温度过低B.削弱②,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C.增加③,增加棚内光合作用D.增强④,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3 .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下图分别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增强①过程B.增强②过程C.减弱③过程D.抑制膜内外热量交换
2.与阴天相比,晴天时(     
A.白天①较强,晚上④较强B.白天②较弱,晚上③增强
C.白天③较弱,晚上④较强D.白天②较强,晚上④较弱
2024-01-26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卷

4 . 地理学习小组设计完成一个地理模拟实验。完成下面小题。

实验器材:玻璃杯、温度计、无色透明塑料薄膜、牛皮筋、砂土、剪刀、手表、纸笔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在实验室内,往两个相同玻璃杯中放入等量砂土,均匀铺平,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插入砂土至同样深度。将放有温度计甲的玻璃杯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牛皮筋扎紧;放有温度计乙的玻璃杯没有任何遮盖物。温度计甲与乙显示的初始温度一致。

步骤二:将两个玻璃杯放置到阳光下,接受同等强度的太阳光照。

1.三小时后,温度计乙所显示的温度比甲的温度(     
A.高B.低C.相等D.不变
2.此实验模拟的地理效应是(     
A.温室效应B.大湖效应C.焚风效应D.热岛效应
3.该实验模拟的地理原理是(     
A.大气热力环流原理B.大气成云致雨原理
C.大气受热过程原理D.大气伏旱天气原理
2024-01-24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5 . 2022年,庐山入选全国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云海是庐山的代表性风景。下左图为庐山云海月平均日数分布,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庐山云海的有利条件有(     
①水汽充沛②盛行上升气流③太阳辐射较强④盛行下沉气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庐山云海一年四季均会出现,但季节差异较大,出现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庐山云海波涛汹涌时(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增强

6 . 在双11期间,成都的夏女士网购了一批花卉,为了让花顺利过冬,她把花全种在玻璃阳光房里(图左),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夏女士忘记了关窗户,第二天早晨发现部分花被冻死了。图右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未削弱的太阳辐射B.②为地面短波辐射
C.③为大气逆辐射D.④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2.玻璃阳光房可以(     
A.增强①B.减弱②C.增强③D.增强④
3.晴朗的夜晚花容易冻死的原因是(     
A.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低
B.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C.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小,夜间气温低
D.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大,夜间气温高

7 . 扬州市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某晴朗的上午在室外进行大气受热过程模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三个玻璃箱和温度计规格均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同一时刻测得温度计的数值(     
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丙>甲>乙
2.图中的沙土所起的作用为(     
A.增强太阳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C.削弱大气逆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

8 . 1815年4月,地处东南亚的S岛发生人类历史上最强的火山喷发事件,在距离S岛800km以外的人们连续多日听到隆隆的雷声,看见飘动的灰尘。受此事件影响,1816年北半球盛夏出现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造成西欧、亚洲、北美农作物大范围减产。如图示意火山喷发后海拔25km处大气温度距平和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北半球农作物大范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对(     
A.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B.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C.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D.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
2.1816年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海陆温差减小,季风环流减弱B.海陆温差增大,季风环流减弱
C.海陆温差减小,季风环流增强D.海陆温差增大,季风环流增强

9 . 2022114日岛国汤加发生剧烈海底火山喷发,引发了一次相当于5.8级的地震。蘑菇状的火山灰柱上升高度达到平流层以上(左图),并随着全球性大气环流扩散。右图示意地球的圈层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火山喷出的大量岩浆主要来源于(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
2.此次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
C.水圈和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火山喷发后一段时间该地区气温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减弱B.太阳辐射减弱C.大气削弱作用增强D.地面辐射增强
4.除地震外,此次火山喷发直接引发的灾害有(     
①火灾②沙尘暴③海啸④饥荒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 . 挪威南部某高寒地区的植被主要由地衣、小灌木等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扩张,植被出现“绿化”现象(下图);夏季地衣下的土壤温度比灌木下的土壤温度高1.4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植被“绿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增多B.气温升高C.光照增强D.风力减弱
2.该地区夏季灌木下土壤温度低于地衣的主要原因是灌木下土壤(     
A.吸收太阳辐射较少B.吸收大气逆辐射较少
C.反射太阳辐射较多D.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3.随着灌木的扩张,该地区土壤(     
A.日温差变大B.厚度增加C.有机质减少D.生物多样性减少
2024-01-20更新 | 1359次组卷 | 9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