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地貌的发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     
A.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小,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大
B.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大,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小
C.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小,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大
D.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大,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小
2.一艘采沙船在②处附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同,不仅有大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此处沙、砾共存的原因可能是(     
A.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B.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力强
C.该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砾一起沉积
D.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侏罗纪前期,现蒙古一带为与现太平洋一带相连的海域,称为蒙古—鄂霍茨克洋。中晚侏罗纪时期,由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地壳隆升形成古蒙古高原,其隆升范围、幅度及其对相邻区域构造的影响均不逊色于现今宏伟的青藏高原。古蒙古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成为重要的分水岭和物源地,对地表物质迁移产生重要影响。古蒙古高原边缘的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形成了巨厚的沉积体系(其中颗粒较细的沉积层厚度大)和油气储层,古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出现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和最早的鸟类、被子植物化石,古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之后的白垩纪时期,形成板块会聚的内力消失,古蒙古高原在其自重下发生伸展垮塌。直到新生代的始新世晚期再次隆升,形成当前的蒙古高原。右图示意古蒙古高原构造格局。



(1)分析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降升成为高原对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的影响。
(2)有地质学家认为,准噶尔等诸多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古蒙古高原,并非来自毗邻盆地的山脉。试从此地沉积物特征上说明理由。
(3)说明侏罗纪晚期古蒙古高原东南边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原因。
(4)简述与青藏高原隆升相比,古蒙古高原的隆升研究关注度较低的原因。

3 . 读下图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两小题。

1.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A.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洪积一冲积平原
C.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D.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2.下列地貌中,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挪威峡湾B.庐山C.崇明岛D.长江三峡
2020-12-02更新 | 227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综合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及其支流蜿蜒贯穿湖北大地,在种种自然条件的作用下,为湖北打造出众多的江中洲地。武汉附近的长江河道中沙洲众多。唐朝后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出现洲渚日增的现象。武汉及周边地区略图如图所示。



(1)洲地,一种典型的流水地貌形态。《说文解字》称:“水中可居日州(洲)。”在江河中的沙洲,便是水流冲积河道、河口所形成的出露水面的成型泥沙淤积体。指出历史早期.长江中的洲地稀少而唐朝后期洲渚日增的原因。
(2)据图推测甲处沙洲的形成过程。
(3)江心洲地的消长和交替发展,正是长江中下游历史变迁的特别记录。说明近年来甲处沙洲增长缓慢的原因。
2020-10-29更新 | 1603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读下列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上面四副图哪个是典型的风力地貌(     
A.①B.②C.③D.④

6 . 印度西南部阿拉伯海沿岸有一条狭长、低矮的障壁沙坝,沙坝内侧海域发育形成了澙湖(被沙坝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特定时段,当海水漫过沙坝向澙湖倾泻,而后的集中降雨在短时间里又造成澙湖水漫过沙堤的“灌海”现象,形成海水和澙湖水交汇的地理奇观——“回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图中障壁沙坝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风力堆积B.河流堆积
C.海浪堆积D.冰川堆积
2.“回水”奇观发生期间,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图示海域洋流运动呈逆时针B.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C.我国东北地区正在播种小麦D.天山山腰出现成群的羊群

7 . 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河谷横剖面示意图(此时当地时间为12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数字表示河漫滩的是(     
A.1B.2C.3D.4
2.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区最适合农耕的是(     
A.aB.bC.cD.d
单选题-题组 | 困难(0.15) |
名校

8 . 河流阶地是在地壳运动影响下,河流下切侵蚀增强,原来的河谷超出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面上常有河流沉积物残留。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T1阶地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抬升B.侵蚀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侵蚀作用D.地壳抬升-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2.与其他时期相比,T2阶地形成时期该流域(     
A.气候干旱,物理风化作用强B.降水较多,河流搬运能力强
C.地震多发,对岩层破坏明显D.气候寒冷,冰川侵蚀更明显
2020-10-13更新 | 115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A卷)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水位及地层(沉积岩)的上升过程。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下图是根据推测结果绘制的坐标图,其中实线表示河流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虚线表示甲、乙、丙三个地层顶部表面高度的时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据材料推测,地层上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D.侵蚀作用
2.该断面上,关于甲、乙、丙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地层形成向斜弯曲B.地层上升,流水侵蚀,形成河流阶地
C.甲地层形成比乙、丙地层晚,地层厚度小D.丙地层比甲、乙地层的岩性要硬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10 . 长江口是一个丰水、多沙、中等潮汐强度的河口湾,在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崇明等一系列岛屿。下图是长江河口示意图,图中的涨落潮优势转换界是河流径流和海洋潮流动力的平衡地带,在近底层涨落潮流相抵后净流速等于零的地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若涨落潮优势转换界向东偏移,其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B.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东亚季风增强D.长江上游修建水利枢纽
2.长江河口崇明等岛屿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崇明岛、长兴岛或横沙岛、九段沙B.崇明岛、九段沙、长兴岛或横沙岛
C.九段沙、长兴岛或横沙岛、崇明岛D.九段沙、崇明岛、长兴岛或横沙岛
3.长江河口涨潮通道偏向长江北岸的主要原因是(       
A.喇叭形河口B.洋流方向C.地转偏向力D.盛行风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