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背斜、向斜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的地貌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
(2)图中乙处的地貌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作用,该地貌常见于河流的________处。
(3)图中丙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内力/外力)作用,该处常有泉水出露。
(4)图中丁处湖泊形成原因是________。该处岩层中间和两侧的新老关系是________
(5)图中戊处地貌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作用,该地貌常见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
(6)在甲、乙、丙、丁四地中,________地的地下水储存较多;________地的油气资源储存较多; 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此隧道是________走向。
(7)台湾岛为大陆岛,地质历史时期同大陆相连,台湾海峡的形成过程是________

2 . 下面为某地等高线和地层界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分别是(     
A.背斜山地外力作用B.背斜谷地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C.向斜谷地内力作用D.向斜山地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2.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不适合修建隧道B.乙处地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处可能发育河流D.丁处为天然大理石最佳开采点

3 .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形成最早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图中地区(     
A.丁地地表水源丰富B.丙地宜修建大型水库
C.乙地可开采地下水D.甲地是良好储油构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A、B、C三幅地质构造图。


材料二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即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图1示意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图2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



(1)材料一中,A图所示地质构造类型及该处地形的成因是。
(2)根据材料二,从岩石性质、河流水位和流速等角度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
(3)根据材料二,从水位、生物多样性、土壤等角度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

5 . 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岩浆岩(     
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
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2023-01-10更新 | 10777次组卷 | 48卷引用: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深圳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联考地理试题
6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分别是:
地形:甲是____,乙是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丙是____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断乙地地质构造的两个依据。
(4)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和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2022-12-1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2021年4月江西赣州宁都盆地发现页岩气藏,储量巨大,为赣南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资源保障。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地质剖面图(图中数字1~8表示岩层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推断,形成页岩气的岩石对应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推测在地质剖面图中,最可能发现页岩气藏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22-12-12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沉积岩层中富含地下水,但东西两侧的地下水互不连通,形成两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下图为该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1)指出图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2)说明乙处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3)对比分析甲、丙两处地下水开采条件的差异。
9 . 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N地地貌的形成过程。
(3)在图中M和P处,若开挖一条隧道应选择哪处并说明缘由
(4)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10 .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断层B.断层、向斜、背斜
C.背斜、向斜、断层D.背斜、断层、向斜
2.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形成B.因背斜顶部坚实,耐侵蚀而形成
C.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形成D.因向斜槽部坚实,耐侵蚀而形成
3.图中最适合开采煤炭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戊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