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堆积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6 道试题

1 . 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下图为某河漫滩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河漫滩多分布在(     
①河流上游②河流下游③河流凸岸④河流凹岸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若图示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则流水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2 . 河流阶地作为河流系统变迁保留下来的阶梯状地貌,记录了区域地貌演化中的重要信息。下图示意贵州洛安江上游某河段的局部断面。该河段河道平直,可见级次清晰的三级河流阶地,各阶地均上覆砂泥质沉积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河段的流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北向西南C.自南向北D.自西北向东南
2.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抬升B.持续下降C.间歇性抬升D.间歇性下降
3.研究发现T2阶地砂泥质沉积物沉积时间长、厚度大,表明该阶地形成时期(     
A.河流侵蚀较弱B.冰川堆积明显C.河流下切强烈D.区域构造强烈

3 . 峡山湖位于山东省中部,湖面轮廓呈喇叭状。峡山湖在构造上处于昌邑—莒县断裂东部、高密断裂南部;湖盆西边地势陡,东边较平缓,峡山湖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北部为冲积平原,物源供给水系主要来自西南的洪沟河和北边的潍河。因常年受季风的影响,湖面波浪作用强,波浪将沙体重新搬运,在缓坡带一侧形成了范围较大的沙坝聚集发育区,且沙坝沉积体呈现出下细上粗的反粒序沉积结构。下图示意峡山湖地理位置和沙坝发育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峡山湖在成因上属于(     
A.牛轭湖B.构造湖C.潟湖D.冰蚀湖
2.沙坝沉积区呈现出下细上粗的反粒序沉积结构,主要原因是(     
A.沙坝下部沉积层更致密,抗湖面风浪侵蚀能力强
B.湖底水体沿沙坝上泛,将底部粗粒泥沙带至顶部
C.沙坝两侧受湖水冲刷,两侧细粒泥沙崩塌先沉积
D.沙坝上部受波浪冲刷强,细粒泥沙更容易被搬运
3.沙坝沉积体的主要特征是(     
①东侧坡度缓,西侧坡度陡②东侧坡度陡,西侧坡度缓③沉积体厚度自边缘向中部逐渐变薄④沉积体厚度自边缘向中部逐渐变厚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颗粒有机碳是不溶解于水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有机颗粒物质,在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某地理研究团队考察北冰洋某海域时发现,该海域超2/3的区域水深小于20m,海水中颗粒有机碳主要受径流输入、海岸侵蚀、浮游生物和沉积物再悬浮等因素影响,59月颗粒有机碳浓度较大。图示意该海域表层和底层的颗粒有机碳浓度分布。

(1)归纳该图示海域海水中颗粒有机碳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该海域底层海水中颗粒有机碳浓度最大区域的形成过程。
(3)分析图示海域5—9月海水中颗粒有机碳浓度较大的原因。
2023-11-11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中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研究发现,阴山南麓洪积扇发育众多,下层扇体面积大于上层,如同叠瓦,被称为“叠瓦状洪积扇”。下图为阴山南麓洪积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乙地堆积物下层比上层(     
A.形成早,颗粒大B.形成早,颗粒小
C.形成晚,颗粒大D.形成晚,颗粒小
2.推测甲、丙洪积扇面积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丙河流域降水更丰沛B.丙河流域土质更疏松
C.甲河流域地势更陡峭D.甲河流域植被更茂密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6 . 洲地,一种典型的流水地貌形态。《说文解字》称:“水中可居日州(洲)。”在江河中的沙洲,便是水流冲积河道、河口所形成的出露水面的成型泥沙淤积体。下图为长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下游河道狭窄B.地势低平,流速慢
C.水位季节变化小,侵蚀弱D.河道弯曲
2.图示沙洲近年来面积有减小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上游修建水库②流域降水量减少③上游植树造林④人们在沙洲上挖沙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2023-11-09更新 | 2341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7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70年开始,淮河下游由向东独流入海逐渐演变为南下通过芒稻河、廖家沟注入长江。淮河入江水量和输沙量的增加,改变了长江镇江附近河段原有的河道特征和水流状态,导致沙洲(常年出露水面的江心洲)冲淤、岸线进退变化。图为1868和1971年镇江附近长江干流河段河流演化示意图。



(1)描述1868-1971年期间镇江市(府)以下河段沙洲的变化。
(2)分析镇江市(府)以下河段沙洲的变化对其以上河段沙洲演化的影响。
(3)根据1868年和1971年的长江干流河道曲度的变化,推测1971年后世业洲与长江南岸相对距离的变化。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锡瓦什湖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东端,平均水深仅有3米,但淤泥厚度却达5米以上,与亚速海以阿拉巴特岬(沙坝)为界,通过北部一条狭窄的水道与亚速海相连。下图为锡瓦什湖地理位置。



(1)指出阿拉巴特岬所属地貌类型和主要外力作用。
(2)简述阿拉巴特岬的形成过程。
(3)简析锡瓦什湖淤积严重的原因。

9 . 黄石大峡谷位于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熔岩高原上,峡谷两岸的山坡上分布着白、黄、绿、蓝、朱红等各色的碎盾物质,是黄石公园最美的景色之一。图为黄石大峡谷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峡谷两岸山坡碎屑物主要来源于(     
A.岩石风化B.火山喷发C.流水沉积D.冰川堆积
2.峡谷两岸山坡碎屑物质颜色多样,主要是因为(     
A.气候垂直差异B.矿物成分多样C.流水差异侵蚀D.植被类型不同
3.下列关于峡谷两岸山坡碎屑物质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质多B.保水透气C.盐碱化重D.磨圆度差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荆江是长江自湖北省枝城镇到湖南省城陵矶段的别称。藕池口至城陵矶河段称为下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缓慢,泥沙淤积,造成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水灾害。上荆江自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流,挟带水、沙进入洞庭湖,三口分流对下荆江的输沙量影响较大。城陵矶段是荆江的出口,也是洞庭湖水流的出湖口。20世纪60年代,下荆江实施了人工裁弯工程,导致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裁弯后,监利站同流量水位(指在一条河流或水流中,不同的横截面上水流速度相同的水位高度)下降,而城陵矶站同流量水位上升。下图示意荆江及洞庭湖河段水系。

(1)分析下荆江裁弯工程实施后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的原因。
(2)下荆江裁弯后城陵矶站同流量水位上升,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从流域综合治理的角度,说明为减少荆江泥沙淤积可采取的措施。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