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堆积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3 道试题

1 . 终碛堤是冰川挟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的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其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终碛堤上的堆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A.大小均匀B.有层理结构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
2.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
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

2 .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B.断裂下陷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
2.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B.甲—侵蚀作用、乙—搬运作用
C.甲—风化作用、乙—堆积作用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2024-03-05更新 | 273次组卷 | 7卷引用:4.1 常见地貌类型-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 . 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的滹沱河冲积扇上。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到B的表面物质组成可能是(     
A.黏土--砾石--粉砂B.砾石--粉砂--黏土
C.砾石--黏土--粉砂D.粉砂--砾石--黏土
2.随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冲积扇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水土流失严重B.降水强度减小C.河流流速减弱D.土壤颗粒变大
3.滹沱河冲积扇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是(     
A.河运便利B.地势平坦C.远离水源D.洪涝频繁

4 . “圩垸”是在江州和湖滩上建筑的环形堤坝,垸堤内是人们的生活和农耕的场所。圩垸起源于先秦,兴于唐朝;北宋范仲淹曾描述:“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下图示意某地1954年至今圩垸的发展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圩垸”多分布于(     
A.东北平原B.河套平原
C.四川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图中“圩垸”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河道变迁B.洪水频发
C.农业发展D.人口增加
3.“圩垸”过度发展,会导致(     
A.环境污染严重B.粮食单产降低
C.旱涝灾害加剧D.聚落用水紧张
2022-11-03更新 | 382次组卷 | 4卷引用: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层练习)-【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 . 下图为“四地景观图”。完成以下各题。


      
1.关于四地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山高谷深,植被丰富B.乙—雨林茂密,千沟万壑
C.丙—地形平坦,红壤广布D.丁—地表崎岖,雪山连绵
2.乙景观属于(     
A.冰川地貌B.河流地貌C.海岸地貌D.风积地貌
2023-07-21更新 | 904次组卷 | 18卷引用:2.1.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1课时)(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内陆绿洲地区人类活动遗址众多,这些遗址可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我国某考古团队在西北某山地南坡发掘出古人类生活遗址(如下图)。小明是该考古队的成员,同时也是某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学生。通过研究,小明发现在距今2万~1万年期间,此处沉积了厚达5m的洪积物,形成了老洪积扇;而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厚度约1m,大致形成于距今1万~9千年期间,且中部夹杂盐碱结晶层;距今3500年前后,古人类选择在此生活,并留下了大量放牧牛羊、谷物种植的遗迹。之后,该遗址被新的洪积物掩盖埋藏。



(1)分析老洪积扇厚度大的主要原因。
(2)根据古人类生活留下的遗迹,判断距今3500年前后该地带适合人类生活繁衍的主要地理条件。
(3)描述图中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图1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材料二:图2为我国政区简图。

(1)图中四座“天生桥”可能出现的位置对应图中甲、乙、丙、戊的相应次序为:黄土桥____;海蚀桥____;喀斯特溶蚀桥____;风蚀桥____
(2)塑造④风蚀桥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
(3)图1中所示四个地区中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是____(填序号)。
(4)图中戊河流入海口常见的地貌是____,其成因是____
2023-11-24更新 | 118次组卷 | 42卷引用: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课堂精讲练(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中的丹娘沙丘,受两侧高山阻挡,外部沙尘难以进入,但形成了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下面左图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右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A.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C.风力堆积D.海浪堆积
2.该沙丘的沙主要来自(     
A.印度洋海滩B.附近沙洲和河漫滩C.塔克拉玛干沙漠D.太平洋海滩

9 . 曲流大多发育在平原,但太行山的深邃峡谷中也密集分布了宛转的曲流。太行山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汇入黄河。太行山绿化工程恢复了绿水青山的面貌。如左侧图所示。右侧图示意沿甲乙的河流横向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甲乙两岸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甲岸为凹岸B.甲岸比乙岸水流速度更快
C.乙岸水深D.乙岸河底堆积体颗粒小
2.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     
A.沁河流域经过治理,曲流处河流水量增加,流速加快,生物多样性增加
B.该处曲流经历了早期河流侧蚀,形成曲流,后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该处曲流经历了早期地形崎岖,流水下切,后地壳陷落,流水堆积,形成曲流
D.沁河流域经过治理,输入黄河水量减少,流域洪涝灾害减轻,航运能力增强
2023-01-11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主题9 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以莱茵河流域为例(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中华地图版2022选择性必修2)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地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断裂,右图为该地的地质剖面图,左图中T1、T2、T3、T4是C地河流凸岸形成的河流阶地(抬升了的河漫滩)图


   
(1)说出A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B处谷地的形成过程。
(3)简述C地多级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