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堆积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1 道试题

1 . 疏勒河发源祁连山,流经甘肃河西走廊西段。流域内人工绿洲(指有明显的人类改造特征的绿洲景观)发展迅速。图1为疏勒河流域范围局部图,图2示意1985-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口和人工绿洲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制约河西走廊人口与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索是(     
A.地形B.热量C.土壤D.水源
2.甲城市所在地的河流地貌是(     
A.河谷B.河漫滩C.冲积扇D.三角洲
3.据材料可知,疏勒河流域内(     
A.1985-2020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B.1985-2020年期间有大量的人口迁人
C.2000-2001年出生人口数量激增D.1985-2020年人口迁移决定人口容量

2 . 三角洲的岸线变化是判断流域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图为2002、2022年某河口三角洲等深线分布图,①②③④分别为四个观测点。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丁字坝修建的目的是(     
A.阻挡泥沙北移B.减弱海浪侵蚀C.增强沿岸堆积D.打造人工海港
2.关于图中四个观测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22年①点水下坡度最大B.2002年之后②点侵蚀显著
C.2022年③点海面流速最快D.2002年④点海域深度最浅
3.关于该区域方框内两段海岸线变迁差异的成因,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A.上游筑坝拦沙,泥沙来源少B.北侧流速较快,沉积作用弱
C.河口河道摆动,沉积差异大D.南侧风小浪低,侵蚀强度弱
2024-04-17更新 | 536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表明,约200万年前,我国东北松辽平原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湖泊(常称为古松辽湖),西接大兴安岭,东抵长白山地,面积约为青海湖的10倍,有松花江、嫩江、蛟流河等众多河流汇入。后因地壳运动,湖水外泄,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松辽平原。平原内有着巨厚的沉积地层,从平面上看,粘土层的粒度由外围向中心由粗变细;从剖面上看,粘土层下部细,上部略变粗。

位于松辽平原西部的吉林白城,湖泊星罗,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白城的年平均降水量399.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340毫米,被称为“旱地之泽”。草原和湿地是白城主要的原始生态类型。受多重因素影响,白城市草场、湿地退化严重,盐碱化日益加重。吉林省政府联合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启动实施的“西部治碱”工程,经过长期探索并形成了以品种选育、表土改良、排灌结合等为主要方式的“以稻治碱”治理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弱碱地优质稻米”,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左图为白城及其周边区域简图,右图为白城气候资料。

(1)根据沉积物颗粒粗细的差异,分别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角度,推测松辽平原巨厚沉积地层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
(2)分析白城“旱地之泽”的形成原因。
(3)据图文信息推测白城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以稻治碱”模式的作用原理。
2024-04-17更新 | 1175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克伊斯马拉赫塞斯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图1),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由众多白色新月形沙丘组成,雨季降临时沙漠上会出现成千上万个微小湖泊,形成“千湖沙漠”奇景(图2)。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一大河,干支流主要流经亚马孙平原,蜿蜒曲折,沙洲、河漫滩数量众多。亚马孙河口(图3)极为宽阔,入海水量巨大,拥有壮观的涌潮,然而却没有出现河口三角洲。

推测“千湖沙漠”的形成过程并说明亚马孙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2024-04-11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考队员考察黄河的晋陕峡谷时发现,距今800万年前,东亚夏季风开始显著增强;此时,阴山、吕梁山也快速隆升,断层发育,形成大量碎屑物质。晋陕峡谷(图中虚线部分)以北甲处地层的河流沉积物来自附近的吕梁山,峡谷南北两侧的水系尚未贯通。距今130万年前,晋陕峡谷中部的分水岭在内外力作用下贯通,促进现代黄河水系基本形成(图1)。图2为晋陕峡谷以北甲处地层剖面及实地考察的地层剖面示意图。

(1)从地壳运动的角度推测晋陕峡谷贯通的驱动作用。
(2)东亚夏季风显著增强后,说明流水作用对晋陕峡谷贯通的促进作用。
(3)科考队员在晋陕峡谷以南乙处考察河流沉积地层发现晋陕峡谷贯通的证据。请你列举其中一个证据,并加以论证。
2024-04-10更新 | 37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发源于海拔高达4828米的祁连山中段,受断层活动等影响在山麓地带形成较大的冲积扇。研究发现,冲积扇扇缘表层土壤盐碱化程度比扇顶高。近年来,为合理利用干旱区有限的水资源,中科院专家通过对当地山麓水文、地质状况的考察,提出在该区域冲积扇建设“现代坎儿井”水利工程。下图示意黑河冲积扇地质剖面。

(1)分析断层对黑河冲积扇形成的影响。
(2)指出黑河冲积扇以上河段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3)分析黑河冲积扇扇缘表层土壤盐碱化程度比扇顶高的自然原因。
(4)专家提出在黑河冲积扇建设“现代坎儿井”水利工程,试对此进行合理解释。
2024-04-02更新 | 785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7 . 汾河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从运城万荣县汇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2017年11月,汾河入黄口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开始规划建设。考察发现,该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地下水赋存条件良好。主汛期时,汾河流域多暴雨,下游极易出现“水位雍高”现象,即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图示为汾河入黄口段地形地势图及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汾河入黄口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说明古汾河(     
A.河道下切强烈B.河岸岩性致密
C.黄河顶托显著D.流域降水丰富
2.主汛期时汾河流域多暴雨,是由于(     
A.冷锋活动较多B.准静止锋强盛
C.地形雨较频繁D.热力对流强盛
3.推测主汛期时汾河下游极易产生“水位雍高”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汾河河床高于黄河B.黄河上游汇水量大
C.汾河水下渗能力差D.入黄口处地形狭窄
2024-03-29更新 | 554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流域内广泛发育着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黄土沉积和现代风沙沉积。沉积物颗粒以机械搬运和物理风化为主,其化学成分与附近地表堆积物联系密切。下图为学者研究提出的该地沉积地貌发育概念模型图。



(1)结合图a,从分选性角度分析坡面上冰碛物与洪(冲)积扇颗粒物的沉积特点。
(2)结合图b,指出沙丘的沙源和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结合材料推测坡面上黄土的形成过程。
2024-03-27更新 | 41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9 . 伴随着中生代——新生代活跃的构造作用,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的地貌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经历“跷跷板”式演变的原因是(     
A.西部地壳抬升、东部剥蚀下降B.西部张裂上升、东部剥蚀下降
C.西部岩浆喷发、东部断裂下降D.西部堆积升高、东部断裂下降
2.古近纪以来,百色盆地至玉林盆地一线(     
A.河流流向不变B.气候趋于湿润C.海拔高度增加D.内流区面积增大
3.推测百色、南宁盆地形成演变过程中沉积作用的变化是(     
A.持续增强B.先增强后减弱C.持续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10 .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①为T3阶地黄土—古土壤层的下界面,②为T3阶地砾石层的下界面,③为T2阶地黄土—古土壤层的下界面。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阶地(     
A.间歇性抬升4次B.间歇性抬升3次C.断层抬升4次D.断层下降3次
2.下列关于图示阶地形成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与③同时期形成B.T2的抬升速率比T3慢
C.②形成时间早于③D.T2的抬升幅度比T3大
2024-03-23更新 | 32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智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