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若尔盖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约3500m,为青藏高原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断陷盆地。地质时期,受冰川消融和高原湿润气候影响,形成了若尔盖古湖泊。在末次冰期,沿断裂带发育的古黄河沟通了古湖泊,古湖泊消亡,形成若尔盖沼泽湿地。目前,若尔盖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黄河30%的水源来自于它。下面左图为若尔盖盆地核心区域及其水系分布图,右图为湿地中甲点的地层剖面物质组成示意图。



(1)描述地质时期以来,甲处地层剖面物质颗粒大小的变化,并由此推测该地气候的主要变化。
(2)分析在末次冰期时,若尔盖古湖泊演变为沼泽湿地的原因。
(3)分析若尔盖湿地与黄河沟通后,对其下游段黄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2024-01-1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2 . 菲律宾薄荷岛上有大量石灰岩圆锥状山丘,高度40~120米,山上长草、山下长树,山体形似草堆,每年有一两个月“草堆”干枯,转为咖啡色,酷似一大堆巧克力,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下图甲图为“‘巧克力山’景观图”,乙图为“薄荷岛气候资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B.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C.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D.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2.根据气候资料图,分析能够观赏到褐色“巧克力”的最佳旅游时间是(     
A.12~2月B.3~5月C.6~8月D.9~11月

3 . 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某些洞穴景观中,有一颗颗浑圆或近圆形的珠子浸在相对平静无流动的浅水中。它是由洞顶滴水落入水中后遇到小岩屑逐渐形成的,呈现出汤圆弹珠黄豆西米等不同形态,数量上也成千上万,被称作穴珠(图1)。当穴珠持续发育中遇到某种环境条件的变化,就会变为以侧面增长为主,形成穴饼(图2),积水将穴饼胶结粘连,呈现冰冻状态。



1.形成“穴珠”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
2.形成“穴饼”的某种环境变化最可能是(     
A.水位下降B.冻融加剧C.气温降低D.地壳抬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即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图1示意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图2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



(1)巴蜀湖地区开发盐卤的不利条件
(2)从岩石性质、河流水位和流速等角度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
(3)从水文、生物多样性、土壤等角度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
2024-01-08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林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冻土有永久性冻土和季节性冻土之分。读我国某省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乙在等值线上,则乙的深度数值可能是(     
A.180cmB.200cmC.220cmD.160cm
2.下列关于冻土对甲处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化学风化强,风化壳厚B.地面反射率增大,干旱严重
C.植物根系生长慢,土壤贫瘠D.地表水不易下渗,沼泽广布
3.下列关于冻土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省季节性冻土呈点状分布
B.最大冻结深度整体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厚
C.该省的季节性冻土深度最厚处达350cm
D.该省全部都是季节性冻土
2024-01-0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6 . 研究人员调查了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的大片北极苔原带现状,结果表明,由于全球变暖,苔原带的一些地区长出了高大的树木,局部形成了森林。这些地方靠近北极,气候寒冷,以前通常只有苔藓等植物生长。植被的变化会对北极苔原带的气候造成影响。据估计,北极苔原带出现森林会使当地气温到本世纪末额外上升1—2℃。据此完成问题。

1.苔原带森林化加剧当地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     
A.森林光合作用耗能更少B.森林水汽蒸发吸收热量更少
C.林下积雪时间明显缩短D.地表反射太阳辐射能力减弱
2.有人推断全球苔原带都演变为森林后,对南半球的气候影响较小,其依据是(     
A.南半球缺失苔原带B.北半球苔原带太少
C.南北半球热量交换少D.南半球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少
3.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苔原带内植被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最终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消失
2024-01-05更新 | 430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7 . 博格达峰是天山山脉东段最高峰,水热组合的垂直差异造就了当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差异。受高寒气候影响,当地高山荒漠带的植被多具有低矮、根系发达、叶片厚、花色艳丽、速生等特征。下图为博格达峰地理位置及其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博格达峰山地基带①的自然带是(     
A.山麓耕地牧场带B.温带荒漠带C.落叶阔叶林带D.山地灌丛带
2.山地北坡存在自然带②的原因是(     
①阳坡,蒸发强②阴坡,蒸发弱③迎风坡,降水多④背风坡,降水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下列关于高山荒漠带植被特征与环境适应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系发达,应对干旱和大风天气
B.叶片较厚,应对干旱和寒冷天气
C.花色艳丽,吸引有限的动物传播花粉
D.速生,适应夏季光照时间短的环境特征

8 .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关于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变化过程中要素间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植被演替—气候变化—地壳隆升B.地壳隆升—气候变化—植被演替
C.地壳隆升—植被演替—气候变化D.气候变化—植被演替—地壳隆升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9 .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西伯利亚地区常出现地表下陷现象,形成众多低于周边的“地坑”,“地坑”深度从几米到上百米不等,“地坑”内的植被长势远不及其周边地区。下图为西伯利亚某“地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西伯利亚“地坑”形成原因是(     
A.地壳断裂下陷B.地下冻土融化C.天外陨石冲击D.流水侵蚀地表
2.“地坑”内植被长势远不及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地坑”内(     
A.地表起伏较大B.水分含量较多C.热量相对不足D.土壤肥力较低
3.图示“地坑”周边的地带性植被可能为(     
A.落叶阔叶林B.稀树草原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区。湖区有7000多口油井,炼油工业发达,湖区周边城市因此迅速发展。马拉开波湖早期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为了发展湖内的采油业,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下图为马拉开波湖附近区域图。



(1)试分析马拉开波湖区“热”的自然原因。
(2)推断马拉开波湖南北盐度差异并阐述理由。
(3)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拉开波湖水质变差的原因。
2023-12-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