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浒苔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吸收养分快,繁殖能力强。2019年06月25日10时,国家海洋局于我国黄海海域监测发现大量漂移的浒苔,预计至6月28日9时浒苔由日照漂移到青岛近岸海域,影响该海域的水产养殖和海洋生态。



(1)6月25日10时-6月28日9时在 的作用下,浒苔向偏北方向漂移,监测浒苔影响范围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2)分析我国黄海海域夏季浒苔爆发的原因。
(3)指出浒苔大量爆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
21-22高二下·浙江·期中

2 .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冻土层(埋藏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0.3一0.7m)上生长着大片泰加林(寒温带针叶林)。当地树木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侧根发达。经调查发现,在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比南坡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泰加林在我国的分布位置、植被特征与环境关系,推测错误的是(     
A.为适应干旱气候,叶子呈针状有利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B.为减少树冠积雪过多,压断树木,树冠呈塔状
C.土层薄、有冻土,根系无法深扎,多横向生长
D.林中表层土壤的养分和水分更多,利于侧根生长
2.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影响北坡泰加林覆盖率高于南坡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地形C.水分D.土壤
2022-05-0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3 . 19世纪初,居住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雅库茨克(62°N,130°E)的舍尔金在自家后院尝试挖井取水。井中温度和地面气温的差异会影响井中新鲜空气的置换。有的季节工人在井底呼吸困难而无法挖掘。该井前后历时10年挖成,总深度达116.5m。由于舍尔金井在科学方面的意义,之后一直有专人保持长期的温度监测,并将井深延伸到了140m,然而舍尔金井作为水井却始终未能取到饮用水。图示意舍尔金井的地质剖面和近150多年的地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舍尔金井最不适宜挖掘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舍尔金井未能取到井水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岩石致密B.无地下水C.气候干旱D.冻土深厚
3.舍尔金井可用于研究(     
①土地荒漠化②多年冻土③地质构造④气候变化⑤岩浆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⑤
2022-09-28更新 | 1444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阳恐龙蛋化石群是我国发现年代最早、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恐龙蛋化石群。恐龙蛋化石主要保存于海拔200~800m的山麓至平原过渡带的河漫滩环境,通过晚白垩纪早期恐龙蛋化石的埋藏以及地层的古环境重建,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表明:该时期发生了较为快速的旋回变化,经历了暖干一暖湿一干旱一暖湿一干旱的古气候演变过程,总体上呈逐渐干旱化的趋势。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人们在不断的研究之中。下图为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

(1)写出图示甲、乙、丙表示的地质年代。
(2)根据材料,推断影响恐龙生存的主要因素。
(3)简述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发现及研究的意义。
2022-04-01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演化(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2021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林分密度的大小影响林下光照和热量,从而影响土壤的形成。读甘肃某山地云杉林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林地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的关系是(     
A.林分密度越大,林下植物最大持水量越小
B.林分密度越大,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越大
C.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呈增加趋势
D.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地总蓄水量先增加后减少
2.据图推测下列有关土壤发育说法正确的是(     
A.林分密度过小,枯落物分解快,水热较丰富,土壤发育最好
B.林分密度过大,林下光热少,枯落物难分解,土壤发育较差
C.高密度林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累积以及林地涵养水源功能的发挥
D.低密度林林冠截留能力较弱,雨水直接渗透土壤,涵养水源能力较好
3.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     
A.春季气温回升快,微生物分解作用最为活跃
B.“落红化作春泥”主要依靠生物风化作用
C.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
D.落叶腐烂是土壤有机质的唯一来源
2021-04-12更新 | 300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08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备战2021年浙江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林分密度的大小影响林下光照和热量从而影响土壤的形成,读甘肃某山地云杉林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林地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的关系是
A.林分密度越大,林下植物最大持水量越小
B.林分密度越大,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越大
C.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呈增加趋势
D.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地总蓄水量先增加再减小
2.据图推测下列有关土壤发育说法正确的是
A.林分密度过小,枯落物分解快,水热较丰富,土壤发育最好
B.林分密度过大,林下光热少,枯落物难分解,土壤发育较差
C.高密度林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累积以及林地涵养水源功能的发挥
D.低密度林林冠截留能力较弱,雨水直接渗透土壤,涵养水源较好
7 .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⑴~⑶题。
材料一:新疆略图。

材料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经过综合治理,2011年实现自1988年以来全年不断流。结束了23年断流历史。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甲地断面流量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新疆各地冬半年深受风吹雪影响,特别是风速慢的路段积雪严重,对铁路运输造成极大危害。下图为迎风路段不同剖面风速变化图。

(1)塔城地区冬季盛行__________风向,并分析其风力强劲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
(2)简述塔里木河甲地断面2000年以来流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判断并分析图3中哪种方案(①或②)不易受风吹雪影响__________
8 . 地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及该区域内新城略图。

材料二 经专家对植被综合研究,将造林树种分为4类:①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杨树、刺槐等;②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很强的树种,如柠条等;③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沙棘等;④低耗水低水分利用率,如油松、侧柏、狼牙刺等。(摘自:科学时报2007—06—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影响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新城位于图中A、B、C的________处,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新城甲乙两居住区房价差异的原因________
(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当地选用杨树、柠条作为绿化树种,试评价其生态意义。
2010-05-31更新 | 1084次组卷 | 1卷引用:温州市白鹿外国语高级中学2010年第二次高中会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