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A.树冠集水作用强B.无蒸腾作用消耗
C.树冠遮荫效果好D.土壤硬化下渗弱
2.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融雪B.风沙C.降水D.蒸发
3.若北疆梭梭树冠的垂直俯视面积为S,正午树荫成熟中龄枯树裸地面积为S',S'与S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1C.全年P>1D.冬至日P<1

2 . 图左为水库消落带示意图,图右为我国金沙江某水库示意图,当地水利部门在雨季来临前排水腾出库容以便雨季蓄洪防洪,导致该库区消落带范围扩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与库岸分别为(     
A.春季、北岸B.夏季、南岸C.秋季、北岸D.冬季、南岸
2.水库消落带范围扩大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植被种类增加B.水土流失加剧C.风沙危害加重D.地质灾害减轻
3.对该水库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中,自下而上最佳组合为(     
A.草本植物—耐旱灌木—乔木B.乔木—耐湿灌木—草本植物
C.耐湿灌木—乔木—草本植物D.草本植物—耐湿灌木—乔木
2023-12-18更新 | 45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3 . 2023319日至23日,我国出现了近年来影响范围最大、势力最强的沙尘暴天气。

1.强沙尘暴的发生对内蒙古地区的影响是(     
A.降低土壤肥力B.白昼时长变短
C.加剧水分蒸发D.降低农作物品质
2.沙尘暴加剧了沙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其中最严重的是(     
A.气候资源破坏,沙尘暴天气频发,影响旅游发展
B.土地资源退化,影响粮食安全,危及人类生存
C.土壤结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资源破坏
D.水资源短缺,干旱程度加剧,城市和乡村聚落废弃

4 . 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毛乌素沙地的南缘,土壤风蚀现象严重。某小组在此地开展研究发现,通过改变植被盖度和布局可影响土壤风蚀的程度。下图为植被盖度、布局及其风蚀抑制效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每行植被的走向最可能为(     
A.西南-东北B.东南-西北C.南-北D.东-西
2.当植被盖度为10%时,与一行一带相比,两行一带的布局利于(     
A.抑制蒸发B.降低风速C.减少占地D.节约用水
3.综合考虑,无论采用何种布局模式,此地最佳植被盖度为(     
A.10%B.20%C.30%D.40%
2024-01-19更新 | 40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高三最后一卷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平原又称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黄河两岸,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下图为宁夏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图。

(1)比较图中银川所在地与P地的风沙危害大小,并说明宁夏平原形成“塞上江南”的有利条件。
(2)说明过度引水灌溉易产生的生态问题,并说明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3)说明宁夏平原密集的灌区对下游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
2022-01-25更新 | 39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19题原题及变式题

6 . 塞罕坝海拔1010~1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     
A.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轻风沙危害
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变暖趋势
2.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
3.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2022-07-0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的国家重大工程。2020年6月,首批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蓄水后河流水文情势与生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为减缓水库运行对鱼类栖息环境的影响,乌东德水电站改变大型水库传统底层取水方式,采用了创新的分层取水措施。图示意水库大坝纵坡面。完成下面小题。

1.乌东德水电站运行蓄水后,库区最可能出现(     
A.鱼类的多样性整体增多B.喜静水性鱼类向库区以上河段聚集
C.底层鱼类数量大量增加D.适应在流水性环境产卵的鱼类减少
2.与传统方式相比,新的取水方式改善了水坝以下河段鱼类栖息环境,主要体现在(     
A.促进库区排沙,鱼类饵料增多B.增加坝下流量,扩大生存空间
C.净化坝下水质,改善生存环境D.提升暖季水温,利于鱼类繁殖
3.乌东德水电站包涵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在(     
①开发新能源,减轻环境污染②设计新方案,减少生态影响
③带动新产业,助力周边扶贫④提倡新理念,带动绿色消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 . D岛(下图)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历史上岛上居民饱受风沙灾害,生活贫困。1958年3月,当地政府在沙地栽种木麻黄幼苗,但成活率极低;后改夏季栽种,才定植成功,并最终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与生活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D岛风沙危害最严重的是(     
A.甲地附近B.乙地附近C.丙地附近D.丁地附近
2.D岛木麻黄幼苗在3月难以成功定植,主要是因为(     
A.光照时间较短B.土壤盐分较高C.大风日数较多D.寒潮影响较大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川藏铁路雅林段(四川雅安至西藏林芝〕于2020年11月开工建设。铁路沿线生态脆弱、地壳活跃,桥隧比例高。隧道施工过程中有大量地热水、含矿地下水涌出,大大影响工程进度,也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威胁。左图示意川藏铁路雅林段,右图示意雅林段沿线地势起伏。



(1)分段说明雅林段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2)分析川藏铁路沿线隧道施工过程中有大量地热水涌出的原因。
(3)说明大量地热水与含矿地下水涌出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列举2项可有效减少地热水危害的措施。
2022-01-18更新 | 7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福建省泉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L河一年四季均清澈见底,掩映在绿树红花中,似项链般点缀着M城。N城和M城都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但年均温相差较大。


材料二:2020年初持续数月的澳大利亚山火,在熄灭过后不久,当别的植被还没从大火的影响中恢复的时候,桉树就开始复苏(下图),展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桉树抗火性强,枝叶繁茂,富含油脂和毒素,根系发达,吸水肥能力强。桉树种子具有坚硬的外壳,山火之后,外壳爆裂,利于其种子萌发。



(1)分析L河一年四季清澈见底的自然原因。
(2)对比N城和M城的年均温,选出年均温较高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
(3)分析桉树提前复苏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