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253平方千米,创造5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下图示意库布齐地区地理位置。

(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自然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说明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
(3)简述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
2023-11-09更新 | 602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下图为东南沿海某区域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①地为迎风坡,降水丰富B.②地土层深厚,适合种植
C.矿区地势低洼D.城市均沿河分布
2.乙河形成河口三角洲,而甲河没有,其原因是乙河流域
A.开山采矿,河流污染严重
B.林地分布少,水土保持作用弱
C.城镇人口多,用水量大
D.近海岸地势平坦,利于泥沙沉积

3 . 植被对降雨具有截留作用。植被的枝叶及地表枯落物可以拦截雨水。下图示意我国 西北某小流域灌丛生物量和截留量随高度变化。读图完成 11~12 题。

1.图示范围内降雨量大致
A.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B.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加
C.随生物量增加而减少D.随着地势升高而减少
2.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和地势B.流域面积和降雨量C.地势和生物量D.生物量和降雨量

4 .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A.树冠集水作用强B.无蒸腾作用消耗
C.树冠遮荫效果好D.土壤硬化下渗弱
2.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融雪B.风沙C.降水D.蒸发
3.若北疆梭梭树冠的垂直俯视面积为S,正午树荫成熟中龄枯树裸地面积为S',S'与S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1C.全年P>1D.冬至日P<1

5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


(1)与甲时期相比,说出乙时期河流径流与海流作用力的大小,试从拦门沙的位置及泥沙分布状况加以说明。
(2)分析拦门沙由甲时期演变到乙时期的原因。
(3)说明河口拦门沙会对河口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6 . 下图为某大洲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该地区西北部有大规模的动物迁徙,但A地区附近的动物却很少迁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区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
C.冰川作用D.风力作用
2.A地区附近的动物很少发生大规模迁徙的原因是
A.水源充足,地形闭塞B.人类活动频繁,影响动物迁徙
C.土壤肥沃,热量充足D.动物数量较少,生态稳定
3.关于图中湖泊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火山口处的外流湖B.湖泊水位无季节变化
C.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D.以河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2018-07-01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7 . 纳米比亚沙漠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沿岸海雾浓重、多而不散,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热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②海洋水汽较多
③沿岸暖流增湿明显
④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该地适合火烈鸟集聚的根本原因是     (   )
A.该地气候温和,适宜火烈鸟越冬
B.丰富的营养物质使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充足
C.地形平坦开阔,为火烈鸟提供广阔的栖息地
D.该地人类活动少,对火烈鸟影响小
3.从适应环境角度,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不包括
A.该地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红泥可抵御烈日暴晒
B.该地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能抵御夜晚低温
C.该地植被少,红泥颜色与环境相近,能起到隐蔽作用,抵御野兽袭击
D.该地气温高,多蚊虫滋生,红泥防止蚊虫叮咬

8 .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A.树冠集水作用强B.无蒸腾作用消耗
C.树冠遮荫效果好D.土壤硬化下渗弱
2.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融雪B.风沙C.降水D.蒸发
3.若北疆梭梭树冠的垂直俯视面积为S,正午树荫成熟中龄枯树裸地面积为S',S与S'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1
C.全年P<1D.冬至日P<1
2018-04-26更新 | 405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024高一下·山东·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9 .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以戈壁、沙丘为主,曾是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如今这里芳草如茵,成千上万的太阳能光伏电板组成了一片“蓝色海洋”。“草光互补”模式改变了地面热力平衡和地表覆盖状况,植被逐渐恢复,沙丘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呈明显减缓态势。为减少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站园区的不利影响,园区引入了牧羊业,成群的绵羊在光伏板下穿梭觅食(下图),与光伏板和谐共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光伏电板在植被恢复中的积极作用是(     
A.增加反射率,气温升高B.降低风速,减少蒸发
C.调节气温,增大日较差D.提高地温,增加降水
2.草场恢复促使光伏发电量大增的主要原因是(     
A.沙尘减少,晴天增多B.气温升高,风力减小
C.蒸发增强,湿度增加D.降水增加,气温降低
2024-04-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5 环境与发展(高频选择题6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

10 . 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一般情况下红树种子能在海水中存活4个月,因此红树可“远涉重洋”,在异国他乡生长发育。图为环南海区域红树物种数量分布和夏季红树种子传播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对于海南岛,巴拉望岛红树物种数量少,主要原因是此处(     
A.海水水温低B.滩涂面积小C.海水盐度高D.洋流影响弱
2.有人说红树林生长在世界上“最干旱”的环境中,为适应该环境,红树林具有的特点(     
A.有纵横交错的支柱根B.有存储空气的呼吸根
C.可提前萌芽的“胎生”D.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3.目前我国红树林面积正在增加,对沿岸环境带来的影响有(     
①海洋水质改善   ②生物多样性增加   ③泥沙淤积减少   ④台风危害减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4-02-06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10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