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树木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雪岭云杉耐荫、耐寒、根系发达,喜好雨水其生长区是宝贵的水源涵养区。天山雪岭云杉林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2800m范围内。读天山雪岭云杉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天山雪岭云杉林附近景观的垂直组合最可能是(     
A.温带荒漠一雪岭云杉一 山地草原B.山地草原—雪岭云杉一高山草甸
C.高寒荒漠—雪岭云杉一 积雪冰川D.山地草原—雪岭云杉—积雪冰川
2.天山雪岭云杉林在海拔1500—2800m范围内生物量呈“单峰”变化特点,主要因为(     
①低海拔,蒸发旺②高海拔,光强风大
③中高海拔,水分好④中高海拔,光热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天山雪岭云杉林区(     
A.冻融作用强B.土壤养分少C.林内湿度小D.径流总量大
2020-06-21更新 | 1226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考考前保温卷(一)地理试题

2 .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且地面温度低于0℃时,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如下图。霜冻是指作物生长季节里因土壤表面或植株体温降低到0℃以下时,引起作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霜冻灾害时并不一定会出现霜,水汽含量少而未结霜被称为“黑霜”,如果有足够水汽,凝结出霜就被称为“白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哪种天气条件有利于霜的形成(     
A.微风晴朗的秋冬夜晚B.微风阴雨的冬春清晨
C.大风晴朗的冬春夜晚D.大风阴雨的秋冬清晨
2.与黑霜相比,白霜对农作物的危害更小,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①黑霜看不见,人们疏于防范,对农作物的危害明显
②白霜在水汽凝华之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于黑霜
③白霜水汽凝华时释放出的潜热多,能减缓气温下降的速度
④黑霜在消融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减缓了气温回升的速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11-06更新 | 1284次组卷 | 37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湖南专用)
2022高三·湖南·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不同植被类型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产生深刻影响。我国某山脉西部有一东西流向小流域呈典型V形,地表主要为云杉林和草地覆盖(左图)。右图示意该流域2900米某研究样地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温度日变化(土壤温度为一年不同日期同时刻的平均值),该小流域研究样地云杉林和草地土壤冻结期分别约为280天和130天。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与草地相比,研究样地白天云杉林覆盖下土壤温度偏低的原因是(     
A.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少B.根系发达土壤的热传导性好
C.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D.枝叶繁茂土壤腐殖质含量高
2.研究样地草地覆盖土壤的冻结期明显短于云杉林,其最合理的解释是草地(     
A.比热容小增温较快B.位于阴坡蒸发较弱
C.土壤水分含量较少D.位于阳坡气温较高
2021-10-08更新 | 322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湖南新高考专用)

4 . 武汉大学校内樱花约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4种为主。每年三月中旬,武汉大学樱花进入盛花期。2019年10月,武汉大学几株樱花树竟然开放了,网友们还给樱花起了个昵称:傻白樱。专家解释称,一旦合适的环境因子诱导出花原基的分化,加上水分养分条件适宜,就很容易出现反季开花的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日本本州岛相比,武汉大学校园内的樱花
A.种类丰富B.栽培历史悠久
C.开花时间早D.落花时间晚
2.武汉大学校内樱花树在10月开放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和温度B.降水和湿度
C.昼夜温差D.风向和风速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指温度低于O℃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地下水为冻土发育提供了水分条件。冻土可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暖季融化、寒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又称永冻层);季节性冻土则只有活动层,在暖季全部消融。第四纪以来,祁连山大幅隆起,冻土发育。下图为祁连山木里河某段河谷,地表年均温约-0.5~1.76℃。除河床及近岸区为季节性冻土外,其他区域为多年冻土。河谷平原多松散堆积物且厚度较大。



(1)简析祁连山隆起对当地冻土发育的作用。
(2)受地表覆被与水分影响,该地河谷平原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厚度较基岩山区薄,试作出合理解释。
(3)观测显示,近年来该地地表年均温逐年递增,推断该现象对当地多年冻土的影响。
2020-02-03更新 | 1117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指温度低于0℃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地下水为冻土发育提供了水分条件。冻土可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暖季融化、寒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又称永冻层);季节性冻土则只有活动层,在暖季全部消融。

第四纪以来,祁连山大幅隆起,冻土发育。下图为祁连山木里河某段河谷,地表年均温约-0.5℃~-1.76℃。除河床及近岸区为季节性冻土外,其他区域为多年冻土。河谷平原多松散堆积物且厚度较大,其多年冻结层之下有常年存在液态地下水。



(1)简析祁连山隆起对当地冻土发育的作用。
(2)受地表覆被与水分影响,该地河谷平原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厚度较基岩山区薄,试作出合理解释。
(3)判断河谷平原多年冻结层之下液态地下水的直接补给源(雨水、河水或冰雪融水),并说明判断依据。
(4)观测显示,近年来该地地表年均温逐年递增,推断该现象对当地多年冻土的影响。
2019-11-02更新 | 1040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青海木里矿区地处青藏高原,这里水系发达,冻土广布,永久冻土层中储存大量有机碳。由于多年开采,矿区中遗留矿坑和大量矿渣,部分矿坑还存有积水。碳汇是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下图为冻土融化与碳汇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变暖背景下,有学者预测青藏高原碳汇功能将会削弱,其主要原因是(     
A.光合作用增强,吸碳量大幅增加B.植被总面积增加,固碳能力增强
C.冻土活动层变厚,土壤含碳量增多D.微生物活动变强,释碳速率增快
2.下列对木里矿区的生态修复措施,较合理的是(     
①大量植树造林②矿渣回填矿坑③从西藏运冻土盖矿渣④引水填矿坑再造湖泊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9更新 | 696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材料 新疆楼兰古城遗址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那时,那里河流两岸水草丰美,田地肥沃,一派“七里十万家”的繁荣景象。然而,到了公元400年,楼兰已经“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从此,楼兰古城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楼兰古城究竟是怎样消亡的,也就成为一个难解的谜团。但多数人认同的说法:由于孔雀河改道,塔里木河断流,其下游的楼兰地区水源逐渐枯竭,植被死亡,居民的生计难以维系,纷纷离开故土,古城由此消亡。结合材料探究。
(1)假如材料中的说法成立,楼兰古城的消亡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什么特征?
(2)举例说明楼兰文明消失过程中某个自然环境要素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2023-09-18更新 | 236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20题原题及变式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藏高原介于26°00′12″N~39°46′50″N、73°18′52″E~104°46′59″E之间,面积为257.24×104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8%,是我国最大的生态脆弱区。青藏高原具有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弱和易受全球环境变化影响的特点,表现出较强的脆弱性。但是,由于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植被等自然和社会因子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

材料二: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简称“双重”工程),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建设。“双重”工程将全面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理念,从原有的单项生态修复走向全面系统修复,围绕各个重点区域的突出问题,从多方面施策,构筑和优化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下图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度分区示意图和我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



(1)结合青藏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度分布图,描述青藏高原脆弱区分布的面积特点和空间特点。
(2)请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
(3)请结合材料分析实施“双重”工程的效益。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异常茂密,2015年1月9-11日哀牢山经历了一次极端降雪事件,累计雪深约为50厘米,对森林破坏严重,林冠大面积受损。下图示意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林下20厘米深处土壤温度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4年,森林内、外土壤温度(     
A.林内高于林外B.季节变幅林外小于林内
C.差异春夏大于秋冬D.最高温度出现时间林外晚于林内
2.极端降雪事件后,该地(     
A.积雪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林内土壤温度降低
B.积雪使地面的反射作用增强,林外土壤温度升高
C.由于树冠受损,荫蔽作用减弱,林内土壤温度升高
D.由于树冠受损,林内外热交换增加,林外土壤温度降低
2022-04-01更新 | 392次组卷 | 4卷引用:地理(湖南B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