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D岛(下图)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历史上岛上居民饱受风沙灾害,生活贫困。1958年3月,当地政府在沙地栽种木麻黄幼苗,但成活率极低;后改夏季栽种,才定植成功,并最终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与生活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D岛受风沙危害影响最少的是(     
A.甲地附近B.乙地附近C.丙地附近D.丁地附近
2.D岛木麻黄幼苗在3月难以成功定植,主要是因为(     
A.光照时间较短B.土壤盐分较高C.大风日数较多D.寒潮影响较大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形因子(海拔、坡位、坡度、坡向等)通过调节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养分以及枯落物厚度等因子影响林下濯草层植被的生长。林下枯落物利于保持土壤湿度,从而促进林下灌草的生长,但林下枯落物过多则会隔绝种子与地面,降低林下灌草的生物量。某研究团队以东北地区某距离村镇及道路较近的森林为研究区,统计不同地形条件下林下灌草的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研究区林下灌草受光照因素影响,生长速度呈现出与森林明显不同的季节变化,且高海拔处林下灌草生物量高于低海拔处。

(1)推测并说明研究区林下灌草生物量的季节差异。
(2)分析研究区高海拔处林下灌草生物量高于低海拔处的原因。
(3)说明谷底、平坡和平地林下灌草生物量较大的共同原因。
2024-05-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3 . 坡向会对局部区域的太阳辐射和降水进行二次分配,进而影响森林群落分布和树木生长。研究发现,川西亚高山林线附近的岷江冷杉幼树多分布在干枯大树形成的林窗中,且不同坡向的岷江冷杉生长特征差异明显。下图示意不同坡向岷江冷杉的树龄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阴坡相比,半阴坡冷杉(     
A.存活条件更好B.平均树径更大
C.幼树数量较少D.大树树径较小
2.推测利于冷杉幼苗向小树过渡的关键因素是(     
A.稳定的光照条件B.充足的热量条件
C.丰富的雨水条件D.一定的遮阴条件
2023-11-24更新 | 72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14-16题原题及变式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柑橘树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性喜暖、喜光、怕寒、忌涝。四国岛爱媛县是日本少有的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被誉为日本的柑橘王国。该县培育了四十余个柑橘品种,每年收获量超过20万吨。爱媛县柑橘园多分布在山区向阳的缓坡,柑橘园内普遍种植草类。橘园的柑橘分批采摘后再通过缆车运下山送至冷库,一年四季都有柑橘鲜果上市。下图示意爱媛县位置。

   

(1)分析爱媛县利于柑橘种植的气候条件。
(2)简述爱媛县柑橘园内种植草类并定期割草还田对土壤的有利影响。
(3)分析爱媛县柑橘一年四季均有鲜果上市的原因。
2023-10-01更新 | 520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5 . 受板块挤压影响,青藏高原地壳仍整体处于抬升中,但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高原内部河流地貌的演变也深受其影响。野外考察发现,在雅鲁藏布江干流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峡谷(宽度200米以下)段和宽谷(宽度3000米以上)段相间分布。左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右图为雅鲁藏布江干流在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雅鲁藏布江干流宽谷段和峡谷段地壳抬升速度差异及主要外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峡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沟流下蚀能力强
B.峡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积能力强
C.宽谷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下蚀能力强
D.宽谷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积能力强
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便青藏高原西南部形成丰富的降水
B.推动气候带、生物带北移
C.加大了南北自然带的明显差异
D.利于青藏高原物资通过水运出口南亚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域植被覆盖状况。NDVI越高,反映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我国西南高山峡谷区地处四川、西藏和云南三省交界地带,海拔介于89~6826m之间,以山地、丘陵以及高原为主。受特殊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影响,西南高山峡谷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属于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域。下图示意2000~2019年西南高山峡谷区及其四大分区NDVI变化情况。


   
(1)指出西南高山峡谷区四大分区中植被覆盖度最低的区域,并说明主要原因。
(2)从整体性的角度,说明西南高山峡谷区NDVI变化的意义。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第一季度,贵州省毕节市新能源发电总量达19.91亿千瓦时,占全省新能源发电总量的40.36%,为全省之最,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2.97%,增速为全省最快。近年来,新能源在毕节市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截至2022年3月底,全市新能源装机总容量已达到524.89万千瓦时,占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的38.17%,占全市电力装机总量的33%。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建设,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下图示意毕节市位置、气候条件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模式。



(1)毕节市同时发展两种新能源,请解释原因。
(2)说明毕节市建设“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3)指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建设给区域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8 . 19世纪初,居住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雅库茨克(62°N,130°E)的舍尔金在自家后院尝试挖井取水。井中温度和地面气温的差异会影响井中新鲜空气的置换。有的季节工人在井底呼吸困难而无法挖掘。该井前后历时10年挖成,总深度达116.5m。由于舍尔金井在科学方面的意义,之后一直有专人保持长期的温度监测,并将井深延伸到了140m,然而舍尔金井作为水井却始终未能取到饮用水。图示意舍尔金井的地质剖面和近150多年的地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舍尔金井最不适宜挖掘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舍尔金井未能取到井水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岩石致密B.无地下水C.气候干旱D.冻土深厚
3.舍尔金井可用于研究(     
①土地荒漠化②多年冻土③地质构造④气候变化⑤岩浆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⑤
2022-09-28更新 | 1444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9 . 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18年8月,取材于此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开播。塞罕坝位于滦河的发源地。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土地退化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三代造林人让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

1.塞罕坝植树造林适宜的树种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B.热带季雨林C.常绿硬叶林D.针阔混交林
2.林场建立之初,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8%的自然原因有(       
①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       ②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少
③靠近冬季风源地,易受风沙危害            ④野生动物数量多,破坏大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塞罕坝林区对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利影响(       
①净化空气②防风固沙 ③涵养水源,调节气候④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0 . 舍尔金井位于俄罗斯雅库茨克市(62°N,130°E),水井的挖掘前后历时10年,总深度达116.5 m。由于舍尔金井在科学方面的意义,之后一直有专人保持长期的温度监测,并将井深延伸到了140 m,然而舍尔金井作为水井却始终未能取到饮用水。如图示意近150多年舍尔金井的地温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井中温度和地面气温的差异会影响井中新鲜空气的置换,由此推断舍尔金井适宜挖掘的季节为(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舍尔金井未能取到井水主要因为该地       (       )
A.冻土深厚B.气候干旱C.无地下水D.技术落后
3.运用近150多年舍尔金井的地温变化资料,可研究该区域       (       )
①土地荒漠化问题       ②多年冻土退化问题       ③水资源缺乏问题       ④气候变化问题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