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2020年3月一群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离家出走”,并于2021年8月返回适宜栖息地。下图为局部时间段象群迁移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象群在玉溪市元江县期间,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B.我国日出时间逐渐变晚
C.悉尼正值红叶观赏时期D.日落之前象影朝向东北
2.关于此次亚洲象“离家出走”,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使亚洲象北迁B.保护区亚洲象繁殖速度较快
C.西双版纳植被茂密食物充足D.人类活动破坏了大象栖息地
2022-01-13更新 | 1080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伊塞克湖是中亚天山上的高山湖泊,时常发生地震。湖泊面积6200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70多米,水量大。因湖水常年不结冰而有“热湖”之称,湖泊东西两侧多大风。下图示意伊塞克湖位置及周边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伊塞克湖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冰川向下运动,侵蚀形成洼地,积水而成B.风力强大,吹蚀形成洼地,积水而成
C.火山口被堵塞,降温收缩下凹,积水而成D.板块挤压,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
2.下列关于伊塞克湖成为“热湖”的影响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A.湖区常吹大风,湖水运动强B.湖泊水位深,水量大
C.湖泊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D.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
2021-09-01更新 | 1536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绥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科知识竞赛地理试题
20-21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同一区域地理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B.不同区域之间地理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
2021-08-09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杏仁桉是世界上最高的树种,主要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其经济价值很高。杏仁桉树干很少枝杈,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在热带湿润地区,又称为“防疟(疟疾)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杏仁桉叶片侧面朝上的主要原因是(     
A.减少水分蒸发B.滞留更多雨水C.增大与阳光的接触面D.减少地面投影面积
2.杏仁桉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欢迎,主要是可以(     
A.大量吸收沼泽水分B.增加地下水C.建造房屋D.增加木材
3.在热带地区杏仁桉又被称为“防疟树”的原因是(     
A.杏仁桉提取的物质可治疗疟疾B.改善环境温度抑制蚊虫繁殖
C.降低土壤湿度减少蚊虫滋生D.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体抵抗力
2021-02-03更新 | 221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11高二下·湖北宜昌·期中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5 . 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图甲、图乙及其中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
A.甲:山高水深,常绿阔叶林茂密 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
B.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 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C.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 乙:一种喀斯特地貌
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 乙:江南水乡,丘陵广布
2.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不同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C.海拔不同D.人类活动不同
2021-01-13更新 | 338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地理试题

6 . 下图为天山林区季节性冻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动态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土壤冻结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下降最快
②土壤融化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长最快
③整个图示期间,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低于灌丛
④整个图示期间,各群落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先降后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土壤深冻期,各群落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低的原因是(     
A.林冠截留雨水,土壤水分条件差B.林冠遮挡作用,土壤光照条件差
C.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养分条件差D.地表积雪厚度小,土壤热量条件差
2020-10-21更新 | 1085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图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1.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
3.与亚寒带针叶林带下的土壤相比,热带雨林带中发育的土壤(     
A.微生物活动弱B.生物风化强C.有机质含量高D.化学风化弱
2020-09-10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人定胜天
2.图中A、B、C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气候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地面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碱化
2020-07-24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其形成受成土母质、地貌、气候、生物、时间及人类活动 的综合影响。据此完成问题。

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 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 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     
A.植被丰富,提供的有机质多B.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弱
C.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D.人口稀少,对土壤破坏较小
2020-07-23更新 | 739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

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文字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印度尼西亚B.沙特阿拉伯C.南非D.美国
2.推测材料中“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荒漠带,植被稀少B.地处低纬,终年高温多雨
C.地处高海拔,冰雪覆盖D.地处雨林,土壤比较贫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