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2022-11-04更新 | 2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邵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0~2021年,高黎贡山发现新物种达627种,成为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区域。高黎贡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了天然物种走廊带,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之称。

材料二   生物廊道是生物学里面的一个概念,指在生态环境中呈线性或带状布局、能够连接空间布局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景观单元的景观生态系统空间,可以实现物种的扩散、迁移和基因交流。

材料三   1986年国务院设立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强保护与考察。下图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图。



(1)分析说明高黎贡山成为天然物种走廊带的原因。
(2)分析高黎贡山近40年来能够发现大量新物种的原因。
(3)指出隆阳片区东部谷底有大量仙人掌分布的主要原因。
2022-10-21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读中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分布图(下图),其中甲、乙两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地区。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两地水土流失成因的相同点。
(2)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危害?
2022-09-1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C.海水的堆积作用D.河流的堆积作用
2.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渤海下沉迅速增快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
2022-09-18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是一个雪灾较多的国家,下图四城市中新泻雪灾最多,但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除雪工作往往较慢,交通阻塞时间长,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1)分析新泻雪灾最多的原因。
(2)当地暴雪在春季可能引起哪些地质灾害。
2022-09-17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下图为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区分布图,风沙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故道的周边地带。


材料二   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一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1)说明黄泛平原的气候特征与该地风沙区面积广的关联性。
(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
(3)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

7 . 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除南北极外最干燥的沙漠,年均降雨量仅为1.5厘米。智利设.计师们拟利用太阳能把太平洋的水抽到安第斯山脉顶峰的两座水库里,然后让海水向下流经水电站发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阿塔卡马沙漠气候干旱,其影响因素是(     
①离岸风②海拔③下沉气流④秘鲁寒流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阿塔卡马沙漠(     
A.东西狭长B.星象观测条件好C.风力作用弱D.昼夜温差小
3.智利设计师们如此“折腾”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能发电成本高B.水能为清洁能源
C.保持发电的稳定性D.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塞罕坝,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历史上的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随着历史的推移,由于连年战争等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1962年,塞罕坝设立机械林场。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不足1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人们在这里建起112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使塞罕坝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



(1)说出历史上塞罕坝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推测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自然原因。
(3)分析塞罕坝生态环境的恢复如何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鄂毕河是俄罗斯第三大河,河流源头位于阿尔泰山脉,穿越西西伯利亚,河流水势缓慢,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河沿途有大面积沼泽,河流一路主要穿过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该河春夏径流量大,秋冬径流量小,结冰期较长,下游地区冰厚可达1-1.5米,下图为鄂毕河流域图。

(1)描述图示北部苔原带植被的生长环境。
(2)分析鄂毕河春夏径流量大,秋冬径流量小的原因。
(3)分析鄂毕河流量丰富但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2022-07-07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俄石油运输管道——漠(河)大(庆)线,全长953千米,其中北部的512千米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层上下两层。地理学者研究发现多年冻土区的融沉、冻胀丘、冰锥等对管道的安全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冻胀丘是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冻胀丘,按其存在时间可划分为季节性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季节性冻胀丘每年冬季发生,夏季消失。



(1)指出加格达奇多年冻土活动层和多年冻层的分界深度,并分别说明其季节特征。
(2)简述b图季节性冻胀丘的形成原因。
2022-04-21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