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果子沟地处新疆西天山地区,沟内野苹果林成片。暑假期间某研学小组自赛里木湖沿岸向南进入果子沟考察时,可以看到山地植被存在明显的坡向差异,并有一定规律性。左图和右图分别示意果子沟地区位置和果子沟山地植被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自赛里木湖南岸进入果子沟考察时最可能看到(     
A.红日东南方向升起B.12时日影朝向西北
C.太阳正位于南方D.22时太阳高悬天空
2.影响新疆野节果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阳坡,光热条件优越B.地处缓坡,土壤深厚肥沃
C.湿润气流迎风坡,降水多D.地处阴坡,土壤水分条件好

2 . 冬季,随着河水水位的涨落和气温的冷暖变化,黄河河床上可以形成多层冰与泥互层现象,其中冰层一般较薄(5~25cm)。下图为一种多层冰与泥互层现象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上多层冰与泥互层过程中,黄河水位(     
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C.波动上升D.波动下降
2.原岸边(边滩、心滩或河道)冰层被淹没于河水底部,融化为残余冰层的条件是(     
A.河水水温低,冰层被淹没时间短B.河水水温低,冰层被淹没时间长
C.河水水温高,冰层被淹没时间短D.河水水温高,冰层被淹没时间长
3.上游地区修建大坝最可能导致下游地区多层冰与泥互层现象(     
A.出现时间提前B.消融时间推后C.泥沙层变厚D.分层不明显

3 . D岛(下图)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历史上岛上居民饱受风沙灾害,生活贫困。1958年3月,当地政府在沙地栽种木麻黄幼苗,但成活率极低;后改夏季栽种,才定植成功,并最终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与生活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D岛受风沙危害影响最少的是(     
A.甲地附近B.乙地附近C.丙地附近D.丁地附近
2.D岛木麻黄幼苗在3月难以成功定植,主要是因为(     
A.光照时间较短B.土壤盐分较高C.大风日数较多D.寒潮影响较大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代以来,珠江口两岸地区的人们因地制宜,开发了促淤造田的农业生产模式:先修筑堤坝、后种植耐盐的咸水草,经过多年淤成沙田。沙田用以种植水稻,人们加高沙田围堤并修筑水闸以便排水和灌溉,且利用洪水期的河水对沙田进行“大排大灌”。促淤造田使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下图为珠江口岸线历史变迁及沙田区域示意图。



(1)简述人们在珠江口以筑坝方式促淤的原因。
(2)分析利用洪水期河水“大排大灌”对沙田土壤的有利影响。
(3)有专家反对在珠三角城市建设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淤地方式,请说明理由。
2022-04-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九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

5 . 高寒草甸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每年夏季末期产生大量枯落物。高寒草甸采取季节性放牧,包括夏季放牧和冬季放牧。夏季放牧能够提升草地物种多样性,冬季放牧有利于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积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放牧维持了草地物种多样性,主要因为放牧可以(     
A.增加土壤肥力B.促进种子传播C.抑制优势草类生长D.减少牧草天敌数量
2.冬季放牧草地中地上生物量大,是因为冬季放牧改变了地表的(     
A.热量B.光照C.风速D.水分

6 . 地理学家通过研究不同时期雪线高度变化来推知地球环境变迁。下图示意更新世晚期(距今1.15万-7万年)亚洲东部部分地区雪线高度(单位:m)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更新世晚期,图中N阴影区的地理景观最可能是(     
A.草原B.沙漠C.冰川D.森林
2.与M处相比,导致图中P、Q两处数值较高的主要因素分别为(     
A.降水、气温B.气温、降水C.降水、地形D.地形、降水
3.更新世晚期以来,图示区域(     
A.冻土面积增加B.海平面下降C.对流雨减少D.林线上升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巴芬岛是加拿大的第一大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一年有8~10个月是冰雪覆盖的冬天,夏天短暂而凉爽。有一条被冰川覆盖的山脊纵贯全岛,岛上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1500~2000m。多山的巴芬岛海岸线曲折,峡湾多,岛上的村落沿着海岸线分布,居民是祖祖辈辈坚守在这里的因纽特人,他们平时靠渔猎为生。当地现代房屋多为架空桩基钢结构房屋结构体系。下图为巴芬岛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巴芬岛自然带主要属于(     
A.苔原带B.针阔叶混交林带C.冰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2.当地房屋多采用架空桩基钢结构房屋结构体系,体现了当地(     
A.多大风天气B.地质条件复杂C.有较深的冻土D.多风暴潮
3.推测巴芬岛岛内居民出行主要的交通工具是(     
A.雪橇、雪地摩托B.雪橇、小汽车C.马车、有轨电车D.马车、雪地摩托
2022-03-25更新 | 521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8 .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和阿德莱德降水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阿德莱德地区区域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B.夏季高温多雨
C.植被常绿耐旱D.冬季河流结冰
2.图中,乙地比甲地土壤肥力高,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甲地坡度较小B.乙地位于河流下游
C.甲地盐碱化重D.乙地地势相对平坦
2022-02-25更新 | 69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之一,其入湖泥沙主要来自赣江等周边河流,出湖泥沙由湖口输入长江,出湖沙量与出湖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不同步。2000年后,由于长江主河道全面禁止采砂,大量采砂船转移到鄱阳湖采砂。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影响鄱阳湖泥沙和水量的吞吐平衡。某科研团队调查1955年以来的两个时段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如图所示。(资料来潭:《地理科学》,2016.36(6):888-894)



(1)简述图中所示鄱阳湖1955~1970年出湖沙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2)鄱阳湖1955~1970年出湖沙量在7~9月净输沙量小于零,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泥沙淤积对鄱阳湖自然环境的影响。
2022-02-24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其腹地和东南部分布有100多个常年积水的湖泊。相关研究指出,冬季白天,该沙漠区存在湖泊区地表温度明显高于外围区和周边区的“暖岛效应”。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研究区划分图,其中A和B均属于沙漠区,研究者对巴丹吉林研究区中的甲、乙、丙三地的气温进行了监测,发现冬季白天甲地的地表平均气温为6.10℃,乙地为4.25℃,丙地为4.0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地与图中各区对应正确的是(     
A.甲——A、乙一B、丙一—CB.甲—A、丙—B、乙一—C
C.乙—A、丙—B、甲一一CD.丙—A、甲一B、乙一—C
2.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区冬季形成“暖岛效应”的原因可能是(     
①沙尘天气较多造成逆温现象②盛行西北风加速沙丘的降温
③湖盆封闭造成热量不易扩散④地下水对湖泊具有增温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泊区“暖岛效应”会造成当地(     
A.沙漠化进程加剧B.植物生长期延长
C.气候暖湿化加强D.局部小气候失调
2022-02-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