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沼泽湿地使地表土壤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的地段,其上生长着大量沼泽植物,其下有泥炭的形成和积累的陆地生态系统。CO2在全球升温效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碳汇能力有减弱趋势,可能转变为碳源。地理公众号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对加拿大45°N~60°N,80°W~125°W区域进行了泥炭沼泽碳排放研究,图a为加拿大地区泥炭地温度与CO2浓度关系图,图b为CO2浓度年内季节及年际变化图。

   

(1)结合植被长势分析当地夏季CO2浓度较低的原因。
(2)有人认为“CO2浓度增加会使大气平均温度升高”,请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加以解释。
(3)说明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变为碳源的可能性。
2022-09-27更新 | 383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大行山东坡的焚风是当地气候的显著特气对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下图示意某月份太行山东坡暖脊。



(1)指出太行山暖脊的空间分布特征。
(2)推测图示太行山暖脊可能出现的季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太行山暖脊的形成原因。
(4)研究发现,夜间焚风强度明显高于白天,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022-08-05更新 | 581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藏北高原湖泊众多,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内陆湖区。当惹雍错与当穷错位于藏北高原上的断陷盆地中,东、西两侧南北走向的山峰耸立,湖面海拔约4500多米。地理科考队曾沿S205省道进行藏北高原地质与植被考察,发现:当惹雍错与当穷错曾属同一湖泊,后因喜马拉雅山脉的不断隆起,导致藏北高原气候发生变化,使两湖逐渐分离;当惹雍错湖湖滨居然种植着青稞(青稞,耐寒耐旱喜光照,0~1℃即可开始萌发,最适温度为19~20℃,仅要求积温为1300~1400℃)。下图分别示意当惹雍错与当穷错两湖和当惹雍错湖近40年面积的变化。




(1)据图说明近40年来当惹雍错湖泊面积变化的特点并推测其原因。
(2)分析当惹雍错湖湖滨有青稞分布的自然原因。
(3)解释喜马拉雅山脉隆起促使当惹雍错与当穷错分离的原因。
(4)推测若喜马拉雅山脉继续隆起对藏北高原湖泊群的影响。
2021-05-11更新 | 613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20-【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
4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北极黄河科考站位于西斯匹次卑尔根岛西北部。该岛冰川、冻土广布,植被以地衣和苔藓为主,少有树木生长。岛上居民约3000人,主要从事采矿、旅游等产业。居民房屋底部架空离地,多修建在深埋地下的木桩或水泥桩上,屋顶坡度大。下图示意西斯匹次卑尔根岛略图。



(1)简述该岛居民点集中分布在甲海湾沿岸的原因。
(2)说明该岛少有树木生长的原因。
(3)解释该岛民居建筑特点的合理性。
(4)该岛旅游规模较小,请说明原因。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冰洋地区海浪(风的作用下)的生成和发展会受到海冰范围变化的显著影响。过去,该地区大部分海域长期被海冰覆盖,除甲海区外,海浪活动普遍较弱。近30年来,夏季北冰洋大部分海域海浪活动呈增强趋势,而甲海区增强不明显。下图示意北冰洋各海域1980年9月和2012年9月海冰范围。



(1)指出近30年来北冰洋各海域海冰范围变化的原因,并推测目前图示海域海冰季节变化特征。
(2)试对甲海区过去海浪活动较强但近年来增强不明显这一现象给出合理解释。
(3)说明近年来北冰洋各海域海冰变化与海浪增强的相互关系。
2021-11-29更新 | 1029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第〇次诊断性检测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季节冻土是指土壤因季节变化造成温度在0℃上下波动而出现冻结和融化的现象。研究发现,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和冻结日数与当地积雪覆盖厚度、历时相关性强,和植被覆盖度、腐殖质厚度呈负相关。下图示意我国新疆伊犁季节冻土地区5个主要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其中M、N站点的自然植被分布为温带荒漠草原和温带草原,N站土壤冻结日数最长。



(1)比较M站和N站土壤最大冻结深度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2)分析N站土壤冻结时间长的气候条件。
2021-09-29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学期09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相对稳定,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地球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

材料二:下图为末次冰期及其以后东南亚海陆分布变化情况。


(1)说明该岛气候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当地森林破坏后自然恢复慢的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
(4)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叠纪初期,曾经分裂的陆地重新聚合,形成盘古大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三叠纪中期,辛梅利亚大陆脱离盘古大陆的南部向北漂移,影响了特提斯洋的范围。直到三叠纪晚期,辛梅利亚大陆与盘古大陆北部聚合,此时地球上迎来了持续约两百万年的超强降水事件。狭窄小板块与盘古大陆西北侧的剧烈碰撞诱发强火山喷发,加剧了这场超强降水事件。虽然该事件已过去两亿年,但仍然留下了一些至今可见的地质证据。下图示意三叠纪时期全球海陆分布及辛梅利亚大陆漂移路径。




(1)分析三叠纪早期盘古大陆气候干燥的原因。
(2)辛梅利亚大陆北漂促进了超强降水事件的形成,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说明火山喷发加剧超强降水事件的原因。
(4)推测超强降水事件的地质证据类型。
2021-03-22更新 | 650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新高考复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3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坡面生态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团队从1954年开始,对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和董庄沟植被自然恢复进行了60多年对比观测研究。目前,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下图是2016-2018年两个小流域径流量差异对比统计图。



(1)分别说明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原因。
(2)指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大小, 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解释其原因。
(3)若黄土高原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生态治理经验,分析其对黄河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019-08-25更新 | 680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020-07-09更新 | 14753次组卷 | 53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