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梵净山,地处贵州省东北部,由坚硬的变质碎屑岩和变质泥质岩构成,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中,如图所示。其山顶附近的九龙池,是一处常年云雾缭绕、面积较大的亚高山湿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珙桐、黔金丝猴、髭蟾等众多喜暖古老生物的避难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不属于形成梵净山地质过程环节的是(     
A.变质作用B.河水沉积C.流水侵蚀D.地壳抬升
2.九龙池成为古老生物避难所的原因,不包括(     
A.云雾缭绕B.水源充足C.山地高大D.大陆内部
2022-11-2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地理试题

2 . 在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间的巴斯海峡,其海水流动受风的影响季节变化明显。海水的水龄(海水在一处停滞的时间)与海域水体的流动性密切相关,深层海水的水龄一般大于表层。研究表明,巴斯海峡东南部(图中方框范围)海水水龄较大,对水质和海洋生物造成一定影响。图是巴斯海峡洋流季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巴斯海峡出现甲洋流时,最有可能出现在(     
A.1月B.4月C.7月D.10月
2.东澳大利亚暖流未能减小方框中的海水水龄的主要原因是(     
①势力较小②岛屿阻挡③西风影响④距离较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海水水龄较大,会对水质或海洋生物造成(     
A.水质提升B.海洋生物灭绝C.水质下降D.海洋生物增多
2022-11-26更新 | 41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沼泽湿地使地表土壤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的地段,其上生长着大量沼泽植物,其下有泥炭的形成和积累的陆地生态系统。CO2在全球升温效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碳汇能力有减弱趋势,可能转变为碳源。地理公众号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对加拿大45°N~60°N,80°W~125°W区域进行了泥炭沼泽碳排放研究,图a为加拿大地区泥炭地温度与CO2浓度关系图,图b为CO2浓度年内季节及年际变化图。

   

(1)结合植被长势分析当地夏季CO2浓度较低的原因。
(2)有人认为“CO2浓度增加会使大气平均温度升高”,请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加以解释。
(3)说明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变为碳源的可能性。
2022-09-27更新 | 383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中亚局部地区资源分布图,生活在图中山地畜牧业区的牧民,每当季节变换,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高山的草甸草原地区,之后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



(1)结合图示地区资源状况,说明图示地区可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
(2)请简要分析牧民夏季在高山的草甸草原地区放牧的主要原因。
(3)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如今只剩下了北部与西南极少的一片水域,干涸面积超过90%分别说明咸海干涸对当地气候、环境、生物的影响。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禄—苏拉威西海是世界热带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中心之一,海洋生物种类异常丰富。该海域面积达90万Km2,最深处超过5000m,大部分海岸线的边缘布满了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沿岸国家均为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密集,人口年均增长率超过2%,沿岸居民以捕鱼为主。近年来,该海域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下图示意苏禄—苏拉威西海位置。



(1)简要分析该海域生物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
(2)说出当地人类活动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途径。
(3)指出当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6 . 马特洪峰(46°N,7.7°E)是阿尔卑斯山脉著名的山峰之一,山体造型独特,呈四个面的锥体,分别面向东南西北,是世界登山队员死亡率最高的山峰之一。一年四季都有登山爱好者攀登马特洪峰,登峰者多选择从东北角的“棱”艰难上山,必须在早上4时从3200米左右的住宿地出发,这样才能确保在下午天气变化前平安下山。下图示意马特洪峰正午时分的山体形态,图中线条表示该山体过去200万年以来的形态变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马特洪峰山体形态演变过程中主导因素是(     
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地壳抬升D.风力侵蚀
2.正午时分,登峰者在峰顶平地上发现自己的身高大于影长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3.马特洪峰是世界登山队员死亡率最高的山峰之一,据材料推测其主要危险是(     
A.光照强——易发雪盲症B.云雾多——易迷失方向
C.海拔高—极寒和缺氧D.坡度陡—雪崩和落石
2022-06-16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地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海拔多在4500米以上,是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藏羚羊的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显,越冬存活率却波动明显。研究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藏羚羊的数量虽然随着环境变化有所波动,但基本稳定。


(1)推测可可西里地区的植被特点。
(2)说明可可西里地区的藏羚羊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原因。
(3)从越冬存活率的角度分析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的原因。

8 . 下图为某城市气候解析图,展示每月的日平均高温或低温以及每月的平均降水量和相应月份中任何特定日期的降水概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城市可能是(     
A.罗马B.悉尼C.珀斯D.重庆
2.该城市水平地带性植被的特征是(     
A.秋冬落叶B.高大阔叶C.针状叶片D.革质叶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山湖泊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能够很好地反映气候变化趋势,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赛里木湖古称“净海”,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微咸水湖,湖区四周群山环绕,自然资源丰富。赛里木湖原本没有鱼,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等冷水鱼养殖,2000年首次结束不产鱼的历史,经过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冷水鱼生产基地。图1为赛里木湖位置示意图,图2为1960-2020年赛里木湖面积变化趋势图。



(1)结合赛里木湖面积变化趋势,从水体补给角度推测该区域的气候变化特点。
(2)说明赛里木湖面积不断变化对湖区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3)分析赛里木湖能成为我国最大冷水鱼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舌尔是坐落在印度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由约115个岛屿组成,最主要由马埃岛、普拉兰岛和拉迪戈岛等三大岛屿组成,马埃岛是其第一大岛;塞舌尔面积达451平方千米,与亚洲最近的国家相距3000千米,人口约9.6万人。塞舌尔的工农业并不发达,经济以旅游、渔业和少量手工业为主,全境半数地区为自然保护区,这里有世界上千种独一无二的动植物,环境优美,享有“旅游者天堂”的美誉,塞舌尔人环保意识很强,砍树需审批,海洋公园禁止捕鱼,也常会规劝游客不要检贝壳以保护完整生物链。图1为塞舌尔位置图及马埃岛示意图,图2为维多利亚气候资料图。



(1)结合材料信息,简述塞舌尔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塞舌尔岛上能保留大量丰富且稀有动植物的条件。
(3)简述塞舌尔工农业不发达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