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飘浮的制品。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现代以风筝作为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下侧图画为野外放风筝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风筝成功放飞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是(     
A.气温,升高较有利B.气压,越低越有利C.风向,逆风较便利D.风速,越小越平稳
2.一般而言,晴朗天气风筝从地面放飞,在升高1000米的过程中将会产生的变化是(     
A.气温波动上升B.湿度逐渐增大C.密度逐渐减小D.风速基本稳定
3.从气象条件角度考虑,放风筝活动(     
A.宜选择春天,风力大小适宜B.宜选择夏天,空气对流旺盛
C.宜选择秋天,便于遥望观赏D.宜选抒冬天,居民活动健身

2 . 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同时也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经过不断的排放—传输—沉降过程,可以输入到偏远山区。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的条件主要包括(     
①邻近的印度次大陆等地,工农业活动密集②高原面积广,可沉降面积大
③受西风与季风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④气温低且降雪多,利于沉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分别出现在(     
A.夏季夏季B.夏季冬季C.冬季夏季D.冬季冬季
3.应对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境转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A.印度等污染物输出国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
B.中亚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
C.我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工程措施切断污染物输入
D.多国开展合作,研发POPs的替代物
2023-09-04更新 | 139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试题-高中地理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刺沙蓬多生于河谷沙地、沙漠、砾质戈壁、沿海和河岸的沙滩或路旁。秋天刺沙蓬的绿叶褪成枯叶,大风一刮,除了根系以外的植物部分就随风飘荡,形成风滚草。一株风滚草就可以携带大约25万个种子,一旦到达合适的土壤,就可以生根发芽,它们四处播种,繁盛生长,枯萎后再借风扩散。1870年,美国人误将风滚草种子带入美国本土,当地牛羊等,牲畜吃了风滚草会中毒。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风滚草几乎入侵了美国的所有地区。在中国辽宁、山东等地都发现了风滚草的痕迹,但没有大规模扩散。下列左图示意美国本土山地地形和种植业主要分布区,右图示意风滚草扩散景观。

(1)美国中部平原区风滚草扩散快,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2)在中国辽宁省、山东省都发现了风滚草的痕迹,但没有大规模扩散。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3)简述风滚草给美国土壤、植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4)列举美国应对风滚草危害可采取的措施。
2022-02-22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4 . 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在盆地内多见用于晾晒葡萄干的四周开孔的荫房。传统荫房为土木结构,一般都是平顶长方形格局,墙壁用土块砌成,留有许多方形孔。荫房木橼上设有若干“挂架”,用树枝、铁钩或麻绳固定,以挂晾葡萄。下图示意吐鲁番盆地地形剖面和荫房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吐鲁番盆地葡萄种植活动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别是(     
A.北侧多于南侧   水源B.北侧多于南侧   气温
C.北侧少于南侧   气温D.北侧少于南侧   风力
2.吐鲁番传统的荫房多设在住宅房的(     
A.房前B.房后C.房顶D.房内
3.吐鲁番的农民将葡萄鲜果制成葡萄干的原因是(     
A.延长产业链B.改善口感C.利于保鲜D.利于储运
2023-11-24更新 | 36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下黄河第一弯玛曲河段入口段地处甘南草原西南部,海拔约3400m,主河道长约12km,河道平缓,主河道平均宽度约200m。该河段河流主支河道之间相互连通,河道弯曲度和宽窄不一,形成典型的网状带(多河道纵横交织、主河道不稳定)。该河段河床沉积物以砾石为主。河岸及河道之间的湿地发育茂密的植被。下列左图示意2016年该河段河道平面形态,右图示意1990—2016年该河段网状带面积与主流线长度变化。

(1)河道形态受冲淤差异影响较大,阐述该河段形成典型网状带的条件。
(2)说明1990—2016年该河段主流线长度变化的过程。
(3)推测1990—2016年该河段网状带面积增加较少的原因。
(4)说明网状带对维持河流的生态意义。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的一种耐盐植物,是海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盂加拉国是世界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该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库尔纳专区、南部的巴里萨尔专区和东南部的吉大港专区。图甲示意2016年盂加拉国红树林分布,图乙示意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

(1)说出孟加拉国南部沿海地区利于红树林生长的自然区位条件。
(2)与库尔纳专区相比,指出巴里萨尔专区红树林分布的特点,并从自然角度说明原因。
(3)指出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的趋势,并分析成因。
(4)推测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的交界处,由多条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海拔4000米以上的多座山峰终年积雪,形成西北地区的“湿岛”。河西走廊是我国古今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依据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将河西走廊建设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限制的是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主体功能区规划。



(1)从区域关联性分析祁连山脉被誉为河西走廊“母亲山”的原因。
(2)分析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对河西走廊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3)简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对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义。
(4)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分析河西走廊部分地区放弃风力发电的原因。
2022-03-25更新 | 79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8 . 干旱地区退耕地的植被演替日益为科学研究所重视。地理科考队调查腾格里沙漠西南边缘(甘肃省民勤)某退耕地时发现,在退耕初期,该地以一年生、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混合群落为主,之后退耕地的植物多样性发生了复杂变化(见图),最终演替为以灌木为主的“群落结构”。退耕地植被的自然演替和土壤水分条件变化关系密切,不同植被的根系深度影响土壤水分的吸收。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土壤含水量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退耕初期土壤水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水分明显下降B.表层土壤裸露利于径流形成,水分多
C.随深度的增加水分含量增多D.土壤表层腐殖质使保水性较强
2.假定该地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结合图表,推测退耕6-8年地表主要的植被群落类型
A.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混合群落为主
B.以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为主
C.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为主
D.以灌木为主的群落为主
3.退耕14年以后的统计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4年土壤中有机质增多.适宜生存的物种数量增多
B.第14年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多是土壤水分条件改善的结果
C.植物多样性导致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退耕地水分含量稳升
D.植物多样性指数与不同深度土壤的含水量之间是正相关
2019-04-09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第三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