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3 道试题

1 . 甲烷是温室气体之一,其增温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自然界中的甲烷是有机质厌氧分解产生的,有机质越多、土壤含水量越大,越有利于甲烷产生。下图为两种水位沼泽地不同深度甲烷的产生速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二氧化碳比,单位甲烷增温能力强是因为其(     
A.反射地面辐射少B.反射太阳辐射少C.吸收地面辐射多D.吸收太阳辐射多
2.沼泽地的有机质主要位于地表以下(     
A.0—20厘米B.20—40厘米C.40—60厘米D.60—80厘米

2 .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成煤时期,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     
A.干燥,冷热多变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2.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总体比较寒冷B.总体比较湿润C.冷暖干湿交替D.温暖干旱明显
3.在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D.水稻、小麦等农作物频频歉收

3 . 最新研究发现,每年夏季迁徙至北极地区进行繁殖的鸟类,其幼鸟存活率较高;大量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乌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图为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迁至北极地区繁殖的鸟类,其幼鸟存活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北极地区(     
A.气温较高B.食物丰富C.天敌较少D.海冰融化
2.鸟粪对北极地区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是(     
A.①增强,③减弱B.③增强,④减弱
C.①减弱,②减弱D.②增强,④增强
3.大量鸟类迁徙至北极地区,有利于(     
A.缓解北极气候变暖趋势B.加快北极极冰融化速度
C.改善北极生物生存环境D.增大北极气温日变化幅度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花岗岩垂直节理(裂缝)发育,质地坚硬、光滑,是优质建筑材料。位于阿根廷与智利之间的托雷峰海拔3128米,相对高度1227米,是典型的花岗岩巨塔式山峰,在山峰最顶端,有一个高达50米的冰川。托雷峰是攀登难度最大的山峰之一,攀登的难度不在于海拔,而在其独特的形状,从任何一个角度攀登,其坡度都在80°以上。


            
(1)分析图示区域山脉形成前后,甲地区植被发生的变化。
(2)简述登顶托雷峰所面临的困难。

5 . “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区域“牛肝地”形成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化
C.过度农业活动D.土壤肥力变化
2.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2023-08-1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作业(十六) 土壤的形成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胡杨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原因是胡杨的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叶片都能吸纳盐分,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便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称“胡杨泪”,俗称“胡杨碱”。一棵成年大树每年能排出数十千克的盐碱,胡杨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额济纳旗(位置见下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拥有38万亩胡杨林,是全球仅存的三大胡杨林区之一,每年入秋后,胡杨叶色金黄,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赏。



(1)指出胡杨林所属的植被类型及其具有的生态价值。
(2)胡杨从根部萌生幼苗,老龄叶片厚,表面有蜡质层;一棵胡杨不同年龄叶片自下而上呈渐变状态。结合胡杨树叶形态,说出其适应的气候特点。
(3)来自广东省的游客在游览额济纳旗美丽秋色后,想在自己家乡引种胡杨。对他的想法,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2023-08-1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作业(13)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7 .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地表反射率的差异来获取我国某地区的植被生长状况,从而了解数十年来该地植被生长季始期与末期的变化。下图示意该区域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A.落叶阔叶林B.针阔混交林C.温带荒漠草原D.高山草甸
2.研究者发现该区域近十年来植被生长季的年际变化较大,若(     
A.春季气温偏低,生长季始期推迟B.夏季降水增多,生长季始期提前
C.秋季气温偏低,生长季末期推迟D.冬季降水增多,生长季末期推迟
3.该区域土壤的突出特点是(     
A.含水量大B.碱性较强C.富含有机质D.淋溶层厚度大
2023-08-1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反馈区 全章综合检测

8 . 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降雨特性。如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     
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B.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短
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
2.某地理小组对下列地形区的植被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发现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     
A.春季的东南丘陵B.夏季的黄土高原C.秋季的山东丘陵D.冬季的天山山脉
2023-08-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章末检测卷(四)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9 .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盆地地形剖面图。该地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仅为210mm,但是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100mm,湖水盐度饱和且盐湖面积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推测该区域内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可能为(     
A.2310mmB.2100mmC.210mmD.2500mm
2.该区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2023-08-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拓展区 易错疑难集训
10 . 读下面一则报道,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一篇文章说,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地球在6 500万年前遭受一颗小行星撞击而导致恐龙灭绝,但这并非是地球唯一的“飞来横祸”。另一颗小行星(也可能是彗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也撞击过地球,触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有关证据是科学家们在对远古时代的沉积物进行研究时发现的,这些从日本、中国和匈牙利的不同地点搜集的沉积物来自地质史上的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

这颗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撞击的威力相当于地球上最大地震的100万倍,由此还引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火山运动。火山灰和撞击引起的灰尘覆盖整个地球达数百年。当时地球上的主要物种,包括1.5万种三叶虫全部灭绝,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脊椎动物被毁灭……

(1)“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应该是距今约________年,这也是________代和________代的时间界线。
(2)简要分析当时全球气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简述当时地球上生物遭毁灭的直接原因。
2023-08-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作业(04) 地球的演化过程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