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学生到新疆开展研学活动,首先到达伊犁河谷地,伊犁河发源于我国天山山脉,流经伊犁河谷地后穿越国境,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最终注入巴尔喀什湖,伊犁河谷地物产富饶,有“塞外江南”的美誉,下图为伊犁河谷地附近示意图。



任务一:伊犁河谷地的水资源调查
(1)分析图中伊犁河流域地表径流丰富的自然原因。
任务二:调查伊犁河谷地的植物多样性。
调查发现伊犁河谷地植物多种多样,很多植物药用价值较大,如党参、益母草、野薄荷、百里香、甘草等。
(2)分析地形对伊犁河谷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任务三 地貌景观考查
考察组一路北上,在新疆北部某地质公园,拍摄了花岗岩(组成成分复杂)山峰上近似圆形的蜂窝凹回坑的照片(下图)。

(3)简述图中近圆形蜂窝状凹坑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过程。
2022-11-29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测地理试题

2 . 瀉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巴西最大的湖泊帕图斯湖为一鴻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下图为帕图斯湖位置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帕图斯湖是雅库伊河和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海水作用是(     
A.洋流自南向北搬运泥沙形成B.波浪不断侵蚀沿岸泥沙形成
C.波浪使泥沙平行海岸堆积作用D.沿岸洋流提供丰富的泥沙作用
2.下面对于帕图斯湖东岸的沙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增加飓风冲刷海岸B.沉积物质颗粒杂乱
C.长度与宽度不断减小D.作为港口防波堤
3.对帕图斯湖动态演变推理合理的是(     
A.随时间变化面积越来越大B.流域植被恢复可减缓沼泽化
C.径流增大湖泊深度也增加D.渔民人工养殖可减缓沼泽化
2022-11-25更新 | 1465次组卷 | 39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栖息地是指能为动物提供充足的水分、食物、隐蔽和繁衍场所等基本环境条件的场所。黑颈鹤是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主要以植物叶、根茎、水藻、玉米为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某科考队进入我国青海玉树的隆宝湿地对黑颈鹤的栖息环境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科考队调查发现,每年秋季,黑颈鹤就会翻越横断山脉到达云南北部的纳帕海越冬,直到第二年春季才返回隆宝湿地。下图为隆宝湿地位置示意图及黑颈鹤图片。



(1)分析隆宝湿地成为黑颈鹤栖息地的有利条件。
(2)分析黑颈鹤迁徙至纳帕海越冬的主要原因。
(3)推测黑颈鹤从隆宝湿地向南到纳帕海迁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障碍。

4 . 伊敏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北段,流量主要来自红花尔基镇以上的上游河段。中下游流经内蒙古高原,河道宽浅,经常出现“连底冻”(河流从水面到水底都结冰)现象,导致河流断流。每年11月封河,次年4月上旬自上游到下游依次开河。开河分“文开河”和“武开河”,“武开河”是指春季气温快速回升,河槽水量突然增加,冰层突然破裂,迅速解冻,并顺流而下的现象。下图为伊敏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伊敏河中下游冬季易出现“连底冻”现象的原因是(     
A.河道宽浅,流量减小B.水库蓄水增加,水位低
C.水域闭塞,冷风强劲D.气温低,水流速度加快
2.伊敏河“武开河”现象的形成条件是(     
A.结冰厚度薄B.积雪厚度大C.昼夜温差小D.河流落差大

5 . 自然界中氨循环过程是大气中的氮经固氮作用进入土壤,被动植物所利用,转化为有机氮(植物吸收硝酸根离子等获取氮,动物通过食物链获得氨),最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河流中氨含量超标会对水质造成影响。我国北方某校地理小组对当地某河流监测后发现该河流氮含量月变化明显(下表)且硝酸盐氮占比最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
氮含量(mg/L)11.011.68.87.98.24.35.67.79.67.97.35.5

1.监测数据显示,该河流氮含量(     
A.丰水期高于枯水期B.春季秋季差异明显
C.冬季高于其他三季D.明显低于南方河流
2.某季节该河流氮含量连续出现低值,原因可能是该季节(     
A.浮游植物长势迅猛B.人为氮排放量较少
C.水中微生物活动弱D.降水稀释作用较弱
3.推测该河流氮的主要来源是(     
A.农业生产B.工业废水C.生活污水D.路面径流

6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PQ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约为(     
A.2200千米B.1100千米C.550千米D.275千米
2.此时(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B.图示地区日出的地方时早于6时
C.非洲最南端气候高温多雨D.北印度洋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3.有关图中海峡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信风带,风急浪高B.位于海沟,地壳活动
C.寒暖流交汇,鱼类丰富D.纬度较高,结冰期长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火地群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有“世界尽头”之称。火地群岛西部和南部为山地,雪线高度仅500-800m,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海拔180-600m,海岸线较为平直。火地岛南部生长着超过全球5%种类的苔藓植物,其中约60%是本地特有的,这些苔藓植物可吸收和储存养分,分泌有机酸,具有固氮、固碳的作用。

材料二 下图为“火地岛位置图”。



(1)说明火地群岛西侧山地雪线较低的原因。
(2)分析导致火地群岛西侧海岸线曲折的地质作用。
(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苔藓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2-11-07更新 | 810次组卷 | 1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测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理课题组在研究“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课题时,有以下两个设想:(1)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2)植被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论证设想一,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mm/年)
广西中部相对均匀1500~200020~220.12~0.3
湖北三峡中等1000~120012~150.06
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3

为论证设想二,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1)分析降水、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2)解释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3)为什么在我国北方的深厚石灰岩分布区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

9 . 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1958年7月洪水过程水位与流量的关系,可以推测O、P两点(     
A.补给量不同B.流速不同C.取水量不同D.地形不同
2.当流量为5000m3/s时,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水位高的原因可能是( )
A.地壳运动B.修建水库C.水土流失D.打坝淤地

10 . 树种线是指树种个体分布的海拔或纬度上限。下图为某山地树种线海拔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山地树种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人类植树活动B.山地气候变暖C.山地降水增加D.土壤变厚变肥
2.树种线变化对该山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生物的多样性增多B.气温波动幅度降低
C.高海拔的裸地增多D.土壤的有机质减少
2022-10-14更新 | 402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