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9 道试题

1 . 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某些洞穴景观中,有一颗颗浑圆或近圆形的珠子浸在相对平静无流动的浅水中。它是由洞顶滴水落入水中后遇到小岩屑逐渐形成的,呈现出汤圆弹珠黄豆西米等不同形态,数量上也成千上万,被称作穴珠(图1)。当穴珠持续发育中遇到某种环境条件的变化,就会变为以侧面增长为主,形成穴饼(图2),积水将穴饼胶结粘连,呈现冰冻状态。



1.形成“穴珠”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
2.形成“穴饼”的某种环境变化最可能是(     
A.水位下降B.冻融加剧C.气温降低D.地壳抬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即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图1示意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图2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



(1)巴蜀湖地区开发盐卤的不利条件
(2)从岩石性质、河流水位和流速等角度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
(3)从水文、生物多样性、土壤等角度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
2024-01-08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林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冻土有永久性冻土和季节性冻土之分。读我国某省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乙在等值线上,则乙的深度数值可能是(     
A.180cmB.200cmC.220cmD.160cm
2.下列关于冻土对甲处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化学风化强,风化壳厚B.地面反射率增大,干旱严重
C.植物根系生长慢,土壤贫瘠D.地表水不易下渗,沼泽广布
3.下列关于冻土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省季节性冻土呈点状分布
B.最大冻结深度整体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厚
C.该省的季节性冻土深度最厚处达350cm
D.该省全部都是季节性冻土
2024-01-0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4 . 研究人员调查了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的大片北极苔原带现状,结果表明,由于全球变暖,苔原带的一些地区长出了高大的树木,局部形成了森林。这些地方靠近北极,气候寒冷,以前通常只有苔藓等植物生长。植被的变化会对北极苔原带的气候造成影响。据估计,北极苔原带出现森林会使当地气温到本世纪末额外上升1—2℃。据此完成问题。

1.苔原带森林化加剧当地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     
A.森林光合作用耗能更少B.森林水汽蒸发吸收热量更少
C.林下积雪时间明显缩短D.地表反射太阳辐射能力减弱
2.有人推断全球苔原带都演变为森林后,对南半球的气候影响较小,其依据是(     
A.南半球缺失苔原带B.北半球苔原带太少
C.南北半球热量交换少D.南半球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少
3.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苔原带内植被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最终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消失
2024-01-05更新 | 452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5 . 博格达峰是天山山脉东段最高峰,水热组合的垂直差异造就了当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差异。受高寒气候影响,当地高山荒漠带的植被多具有低矮、根系发达、叶片厚、花色艳丽、速生等特征。下图为博格达峰地理位置及其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博格达峰山地基带①的自然带是(     
A.山麓耕地牧场带B.温带荒漠带C.落叶阔叶林带D.山地灌丛带
2.山地北坡存在自然带②的原因是(     
①阳坡,蒸发强②阴坡,蒸发弱③迎风坡,降水多④背风坡,降水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下列关于高山荒漠带植被特征与环境适应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系发达,应对干旱和大风天气
B.叶片较厚,应对干旱和寒冷天气
C.花色艳丽,吸引有限的动物传播花粉
D.速生,适应夏季光照时间短的环境特征

6 . 新疆乌恰-康苏地区位于天山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182mm,年平均蒸发量为2600mm。下图示意新疆乌恰-康苏地区地形剖面与植被垂直分布,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不同。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草地IB.草地IIC.草地IID.草地IV
2.图中甲地附近出现荒漠区,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蒸发旺盛B.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
C.坡度陡,地表水缺乏D.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细
3.下列四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是(     
A.草地IIB.草地IVC.人工防风林D.农田区

7 .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西伯利亚地区常出现地表下陷现象,形成众多低于周边的“地坑”,“地坑”深度从几米到上百米不等,“地坑”内的植被长势远不及其周边地区。下图为西伯利亚某“地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西伯利亚“地坑”形成原因是(     
A.地壳断裂下陷B.地下冻土融化C.天外陨石冲击D.流水侵蚀地表
2.“地坑”内植被长势远不及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地坑”内(     
A.地表起伏较大B.水分含量较多C.热量相对不足D.土壤肥力较低
3.图示“地坑”周边的地带性植被可能为(     
A.落叶阔叶林B.稀树草原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
2023-12-30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区。湖区有7000多口油井,炼油工业发达,湖区周边城市因此迅速发展。马拉开波湖早期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为了发展湖内的采油业,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下图为马拉开波湖附近区域图。



(1)试分析马拉开波湖区“热”的自然原因。
(2)推断马拉开波湖南北盐度差异并阐述理由。
(3)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拉开波湖水质变差的原因。
2023-12-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9 . 暑假期间,哈尔滨某中学的小明同学前往欧洲旅游,第一站是瑞士。在瑞士小明参观了著名的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在这里波光粼粼的湖泊倒映着蓝天白云与绿油油的葡萄园,风景十分优美,他拍下了图2所示的照片。图1为瑞士主要河流与山脉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明对瑞士的自然风光印象十分深刻,在这次瑞士旅游期间他可以看到(     
A.幽暗森林中密布的板状根B.白桦金黄的落叶铺成地毯
C.冰雪覆盖的角峰直指蓝天D.橄榄叶在阳光下反射光芒
2.小明参观的葡萄园可能位于图1中的(     
A.a点北侧B.b点南侧C.c点西侧D.d点东侧
3.医药是瑞士第一大产业,其现代制药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地处山区,垂直地带性显著,原材料丰富
B.具有化学工业基础及制药业传统
C.位于阿尔卑斯山区,气候适宜,便于生
D.工业基础雄厚,环境洁净优美

10 . 研究发现,新西兰南岛东南部的海滩上的摩拉基大圆石形成于距今6500万至3300万年前左右,圆石的形成原因与珍珠类似,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包裹内核,经过400万~500万年时间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图1示意新西兰南岛位置,图2示意海滩上的摩拉基大圆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板块界线为(     
A.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2.与图中山脉东侧河流相比,西侧河流(     
A.流程短,流速小,流量小B.流程长,流速大,流量小
C.流程短,流速大,流量大D.流程长,流速大,流量大
3.摩拉基大圆石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海相沉积——风化侵蚀——地壳抬升B.风化侵蚀——地壳抬升——海相沉积
C.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海相沉积D.海相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2023-12-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