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下图为地球6亿年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工业革命时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1)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植物的出现和发展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D.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2.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     
A.海生藻类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蕨类植物
2023-12-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华社2021529日电,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一路逛吃、北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洲象在我国的唯一栖息地,该保护区并非连成一片,而是由地域上互不相连的5个子保护区组成,呈现碎片化。连接昆明和泰国曼谷的昆曼高速公路由北至南在保护区内及其附近穿越,公路建设对亚洲象的栖息地选择和种群迁移有很大的影响。下图示意云南省西双版纳野象谷位置。


(1)野象谷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谷地带,是野生亚洲象活动最为集中、频繁的地方。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野生亚洲象栖息地碎片化的原因。
2023-12-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3 .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青草沙水库的引排水利用长江的潮汐规律。采取了“避咸蕃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青草沙水库位于长兴岛西北方冲积沙洲青草沙上,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江心水库。2006年,上海市决定将青草沙建设成为上海市的水源地,以改变上海市80%以上自来水源取自黄浦江的格局。2011年6月,青草沙水库全面投入运行。青草沙水库拥有相当于10个杭州西潮的水面,可保证连续50天不取水情况下的正常供水。



(1)造成长江口平均盐度等值线向海洋一侧凸出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咸潮入侵时,长江口以东海区海水的实际盐度最接近年平均盐度的可能是图中______条曲线。
A.aB.bC.cD.d

(3)青草沙容易遭受咸潮入侵的季节是______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青草沙“避咸蓄淡”的具体做法是:在“咸潮”来袭前,______(打开/关闭)上游泵闸,增加一定的库容量。成潮来袭时,关闭所有水闸;咸潮来袭后,______(打开/关闭)下游水闸,便于落潮时将水库中盐度较高的水体排出,
(5)除控制闸门外,为降低咸潮对长江口的影响,上海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等。
2023-12-0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祥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4 .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素有“中国最美湖泊”的美誉,它不仅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遏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上游河流汇水量增多,青海湖水位连续15年上涨,湖泊面积增大,进而影响湖区气候。下图示意青海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海湖每天某时段都会出现明显的风从湖岸吹向湖泊的现象,该时段最可能是当地的(     
A.13时—14时B.17时—18时C.8时一9时D.20时—21时
2.青海湖水位上升对周围陆域气温的影响体现在(     
A.昼夜温差加大B.昼夜温差减小
C.白天气温升高D.夜晚气温降低

5 .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百岁兰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A.元古宙末期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
2.下列关于百岁兰特征及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2023-11-09更新 | 109次组卷 | 100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6 . 2011年,中科院学者在青藏高原发现了目前已发现最原始的披毛犀化石(距今约370万年)。披毛犀为大型食草动物,全身披毛,适应寒冷环境。披毛犀的活动位置发生过两次大迁徙,第一次是由青藏高原逐渐向我国华北、东北迁徙,第二次是由我国华北、东北北迁至西伯利亚,并最终在距今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灭绝。下图示意披毛犀分布范围和迁徙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披毛犀第二次迁徙时的气候的变化情况是(     
A.变冷B.变暖C.变干D.不变
2.造成披毛犀两次迁徙可能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①食物短缺②栖息地减少③青藏高原不断隆起④第四纪气候变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3-10-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一)
2023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示意某种植物形态。完成下面小题。


   
1.该植被生长地区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点是(     
A.干旱B.湿润C.寒冷D.炎热
2.该植被性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A.叶片柔嫩、宽大,利于散热B.根系发达,利于固定植株
C.植株高大,利于获取阳光D.叶片小,减少水分蒸腾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C.地上部分叶片变大D.地下部分缩短减小
8 . 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前往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进行地质考察,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考察过程中用到的工具可能有:________等。
(2)根据发现的三叶虫化石,推测B地地层形成于____代,当时地理环境为____(选填“陆地”或“海洋”)。A处化石与D处化石相比,形成年代较早的可能是____(填字母)。
(3)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B地地层经历了____(选填“抬升”“下降”或“水平”)运动。
2023-09-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2-2023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9 . 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润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A.昼夜长短B.天敌数量C.太阳辐射D.食物数量
2.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①食物储备充足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③需要调节体温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分布区。地质学家刘东生通过对陕西洛川黄土剖面的研究,向世人展现了该区域两百多万年以来自然环境的变迁。距今两亿年前,黄土高原所在地区有个巨大的庆阳湖,那时生长的茂盛森林已变成如今的煤炭。青藏高原抬升逐渐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水汽,中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沙漠、戈壁。此后的两千万年来,强劲的西北风给黄土高原带来了沙尘。黄河蜿蜒流经该区域,成就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

材料二:“风成说”(解释黄土高原成因的主流学术观点)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于强劲的偏北风所携带的尘土堆积,再经过成土作用形成。

材料三:下图为洛川地区某黄土剖面及土质分析信息示意图。

壤土层:颜色较深,呈红色。发育程度高,土壤颗粒细小,质地紧密,分层明显,典型的淋溶层、淀积层。含较多乔木、灌木的植物孢粉。


   

黄土层:颜色浅,偏黄色。发育程度低,土壤颗粒较大,质地疏松,分层不明显。含较多蒿草等草本植物孢粉。


(1)“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成土母质为(     )。
A.古老湖泊洼地中的淤泥B.当地岩石碎解的沙石
C.风源地区的沙粒和细尘D.黄河携带而来的泥沙
(2)结合不同颜色土层的土质分析结果判断:壤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生长的植被类型应以____为主,气候较____;黄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风力相对较____,生长的植被可能主要为____
(3)洛川地区黄土呈现深浅颜色土层交替的变化,说明两百万年以来,当地反复变化的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____
(4)综上所述,黄土高原的土壤在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____________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窑洞是黄土高原传统的民居形式,建造过程中不立梁柱、不设砖瓦。当地人在修筑窑洞时,多选择____(红色/黄色)土层作为窑洞的屋顶,原因是:____
2023-08-2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