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5 道试题

1 . 在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克尔碱镇天山红河谷的北端,有这样一处自然景观地貌;由于这里常年受大风的“雕饰”,它的造型像是一只巨大的“耳朵”,轮廓清晰,色彩层次分明,被人们称为“大风耳”。用无人机从百米高空俯瞰,这片“大风耳”地貌是红白相间的彩丘红层,有着极为原始的丰富色彩。下图为“大风耳”实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大风耳”形成原因相同的地貌有(     
A.河曲B.冲积扇C.风蚀蘑菇D.钙华坝
2.关于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地风力强劲B.该地降水丰富C.该地植被丰富D.该地土壤肥沃
2024-03-21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平江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专家卷四)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9月3日报道,2023年5月以来加拿大已发生6100多起森林火灾,累计过火面积已达16.4万平方公里,其中约有1/8发生在冻土区(冻土中封存有甲烷等温室气体)。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加拿大林火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相当于约1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在火灾的影响下,烟雾覆盖了北美的主要城市,还到达欧洲、亚洲等地区。这场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适宜林火的天气条件、火源和和充足的可燃物。下图为2023年夏季加拿大主要森林着火点分布示意图。


(1)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加拿大大部分地区遭受严重干旱。干旱加剧了森林火灾的发生,请分析其原因。
(2)从大气角度,简析加拿大森林火灾带来的影响。
(3)从森林火灾的发生原因角度,指出减少森林火灾的措施。
2024-03-2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为多,少数散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在语言、服装、习俗等方面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17世纪70年代以后,满族普遍使用汉语和汉文,现在只有少数老人会说满话。满族住房,一般东南开门,其结构类似口袋,俗称“口袋房”。房址多选在靠山近河的平缓之地,坐北朝南、背风面阳、冬暖夏凉。古代,满族居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入关以后直至辛亥革命,男穿袍服,外套马褂,女人也爱穿袍服,但有长短袖之分。辛亥革命后,旗袍的式样不断改进,成为我国妇女最喜爱的中式服装。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辈行“打千”礼。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现此礼节已被握手礼代替。

材料二下列四种房屋建筑图,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


考点1.地域文化的含义及特点
(1)(易)满族礼节的变化反映了____的变化
(2)(易)满族礼节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3)(中)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辨析下列观点
上图中房屋朝向与当地气候有密切关系(     )
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     )
图中民居反映的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     )
满族长期形成的文化及其变化与当地自然环境无关(     )
(4)(易)简述满族房屋的建造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考点2.地域文化差异及形成原因
(5)(中)结合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甲分布在我国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
乙分布在我国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等特点。
丙分布在我国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等特点。
丁分布在我国____地区,它反映了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____
2024-02-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堂例题 人教版必修二
4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晴朗的天空非常蓝。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

材料二:梅里雪山,坐落在香格里拉西北地段怒山山脉的主脊线上,是藏民心中的八大神山之首。它虽没有珠穆朗玛般至高的海拔,却因主峰卡瓦博格从未有人登顶而被称作“登山者的禁地”。梅里雪山虽然是人类的禁地,却也是自然万物的乐园。由于极大的海拔起伏,从山脚的澜沧江河谷到峰顶,形成了几乎囊括整个北半球的自然气候类型,森林、灌丛、草甸、冰川……生态植被类型和自然景观类型之多样,在世界同纬度地区极为罕见。

材料三: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和香格里拉的位置图



(1)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香格里拉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3)材料三中甲处的气压状况是____(高气压,低气压),天气状况是____。P地的风向是____。与北京相比,P地风力更____。理由是P地____。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此次寒潮天气给北京市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等。
(4)为什么寒潮对香格里拉影响小?
2024-01-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伊犁河发源于天山西坡,由东向西注入巴尔喀什湖。上游河谷降水丰富,森林、草原、雪山相互辉映。下游流经萨雷耶西克阿特劳沙漠,由于河床浅,河流时常改道,形成面积较大的入湖三角洲(如图)。伊犁河下游胡杨林沿河岸伸展,远离河道的地区植被稀疏,沙丘活化,成为东亚冬春季节沙尘的主要来源之一。下图为哈萨克斯坦东部区域图。



(1)说出伊犁河下游的水文特征。
(2)分析伊犁河与巴尔喀什湖之间的水循环过程。
(3)简述伊犁河三角洲面积广大的原因。
2023-11-08更新 | 62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陕西省由于特殊的位置和地形等原因,形成了多样化的气候和植被景观。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地区示意图和汉中、西安气温降水柱状曲线图。

材料二:右图为根据2010年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的科研成果《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绘制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带示意图。

材料三:“引汉济渭”工程是“十三五”期间国务院确定的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该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引来的江水,穿过近百公里的秦岭隧洞后,最终将补给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从而实现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大地“握手”。2023716日,历经十余年建设,引汉济渭工程正式向西安通水。

(1)根据材料完成下表。


代号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汉中

____

____

____

____

西安

____

____

____

____


(2)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实际上是南北过渡带。据图简述我国南北分界带宽度的空间差异,并分析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3)引江济渭工程有“小南水北调工程”之称。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均主要采用明渠方式向北调水,结合材料说明引江济渭工程采用隧洞方式向北输水的主要原因。

2024-06-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磁纬度是地球磁场坐标的要素之一,磁极点的磁纬度为90°,越靠近磁极的是高磁纬度,反之则为低磁纬度,地球磁场的南北极点与地理南北极点并不重合,磁场的南北极每年都有变化。在北半球,现在磁极点的位置在阿拉斯加州以北,宋代时期,北半球的磁极中心靠近西伯利亚一带。距磁极点约30°以内的范围常出现极光,这个区域称为极光区。大多数极光发生在被称为极光带的高纬度条带状区域内,从地球上空俯瞰,极光带呈现为一个在日侧较窄、在夜侧较宽的卵形区域,因此也被称为极光卵。极光产生的高度范围为距离地面的80—1000公里,主要集中在90—400公里。在300公里以上,是以波长670纳米的浅红色为主;200—300公里,以波长630纳米的深红色为主;100—200公里,以波长557.7纳米的绿色为主;100公里以下,则是蓝色、紫色或多种颜色混合成的深红色。由于红色光折射率低,所以距离磁极越远,观赏到的极光则以红色居多。下图示意地球磁纬度分布,其中甲地为格陵兰岛、乙地为拉布拉多半岛、丙地为西伯利亚、丁地为新西兰南岛。



   
(1)简述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合观测极光的地点并说出理由?
(2)在上图丁地区拍摄的极光多以红色为主,而甲、乙、丙地区拍摄的极光却以绿色居多,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简析在古代中国,人们比现在更易观赏到极光的主要原因?
2023-10-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政府计划从2023年开始将福岛核污水排放到太平洋中,这一决策引发了周边国家乃至全球对于损害人体健康以及污染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担忧。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对福岛核污水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模拟,图一为污水中主要放射性物质——氚的扩散过程图。由于排放口位于福岛,毫无疑问日本附近的海域会最先受到污染,但是在第2800天时,中国东南沿岸海域浓度较低,而北美西侧海域则浓度较高。图二为日本宫崎、中国上海和美国圣地亚哥3个沿海城市位置及附近海域的氚浓度变化曲线。

(1)根据图一描述放射性物质——氚在我国沿海的分布特点。
(2)根据图二比较宫崎、上海以及圣地亚哥放射性物质——氚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阐述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进入地球陆表生态系统的过程。
2024-01-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促进学生将地理理论知识用于生活实际,进而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保定某中学高一开展了一次北疆地区(下图)研学活动。第一站到达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这里欣赏了美丽的湖泊风光,了解到由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使湖泊面积缩小(图a湖泊示意图),还领略了新月形沙丘地貌的线条美(图b沙丘示意图);第二站参观了红旗农场水产养殖基地(图c红旗农场位置图),这是新疆首个盐碱地智能生态海产养殖基地。


(1)从水体性质的角度,分析新疆盐碱地“海鲜陆养”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
(2)结合材料,推断湖面积缩小对湖泊盐度的影响,并分析盐度变化的原因。
(3)描述图中新月形沙丘的景观特点。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察汗淖尔湖地处中温带半干旱地区,是华北平原现存最大的内陆湖。湖泊周边有农田、村庄及众多滩地,水生动植物丰富,是小天鹅等130余种鸟类迁徙时理想的申转站和繁殖场所,被称为候鸟“加油站”。由于气候原因与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湖泊日渐萎缩,部分湖床退化后变成盐渍荒滩。下图示意察汗淖尔湖所在流域。



(1)从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角度,简析察汗淖尔湖周边成为候鸟“加油站”的条件。
(2)分析察汗淖尔湖部分湖床变成盐渍荒滩的原因
2023-02-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