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0月11日,著名水土保持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朱显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朱显谟先生毕生致力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作,为了心中“黄河清”的梦想,默默奉献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为我国黄河中游泥沙治理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 2016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壶口瀑布水色明显变清,呈现出有别于往常的“清流飞瀑”景观。

材料三 经过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等工程,黄土高原基本变绿,黄河流失土壤泥沙由13亿吨减少为3亿多吨;依据国内外研究黄河流量与泥沙运送量的平衡值为8亿吨来讲,黄河已经变清。(下面两图分别显示曾经的荒山秃岭和如今披上了绿装的山岭)

(1)材料一中所说朱显谟先生“黄河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改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含沙量大的状况。形成黄土高原的外力作用一般认为是________,黄河含沙量大造成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并在河口形成________(地貌名称),由于含沙量大此地貌不断向外扩展,这种地貌随着河水泥沙含量减少会受到_______(外力作用名称)作用而可能缩小。
(2)材料二所示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场面极为壮观”,该瀑布不断加深的原因是受到强烈的_______(下蚀、侧蚀、溯源侵蚀)作用。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近些年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引起该地区气候、水文、土壤、植被方面的变化。
2018-03-28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2 . 读“某内流湖变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据资料显示该湖泊面积的变化造成了该区域气候、生物、土壤、水文、地貌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湖泊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B.不合理采矿导致湖水渗漏
C.截留注入湖泊的河水灌溉D.大面积围湖造田
2.湖泊面积的变化对该区域带来的可能影响
A.生物多样性增多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量增多D.风沙天气减少
3.材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差异性B.整体性C.区域性D.可变异性
2018-03-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3 . 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如下图)。该民居的营造技艺,入选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
A.海南岛B.辽东丘陵
C.青藏高原D.黄土高原
2.该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是
A.炎热潮湿B.高寒缺氧C.地表崎岖D.多滑坡泥石流
3.船形屋采用下空结构可
A.防寒、防冻土B.防雨、防水淹C.防风、滑坡D.防潮、防蛇
4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为建筑材料,宜选①处还是②处?________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为装饰材料宜选③处还是④处?________处。
(2)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其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3)过度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泥沙含量________,水旱灾害频发,甚至可能造成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4)从地球的圈层来分析,岩石圈是上地幔顶部和_____组成。
2018-03-1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黄鱼古籍里称石首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的浅水区,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
材料二: “楝子开花石首来”宋人范成大的诗句中写道。每年春末夏初,楝树花开,黄鱼上市,千年不易。谁也想不到,有一天楝树空自开花,黄鱼不来。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我国近海高龄黄鱼几乎绝迹。图a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大黄鱼的成鱼养殖模式,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三: 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年均水温约为20.3℃,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湾内三都奥为著名良港。图b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a 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

图b    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1)请根据图a分析野生大黄鱼70年代后期产量的变化及可能原因。       
(2)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三沙湾海区内养殖大黄鱼的网箱数量逐年增加。你是否赞同迅速发展三沙湾海区的水产养殖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一,分析大黄鱼4~6月洄游到福建省三沙湾海区产卵的原因。
6 . 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其含量与土壤肥力正相关)、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B.江南丘陵C.青藏高原D.河西走廊
2.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农业活动
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7 . 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和地质B.气候和岩石
C.气候和生物D.成土母质
2.对①、②两种土壤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
B.②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
C.①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海南岛中部
D.②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8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斜,B为________斜。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在________(流水、风力)的________(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________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________
(4)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________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_______处。
(5)任意开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_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 ________等地质灾害。
9 . 近年来,浙江省安吉县因种植茶树经济效益高,部分农民开垦坡地毁林种茶,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安吉县毁林种茶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体现了(       )
A.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要素间的开放性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毁林种茶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
C.地下径流增多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记者从中科院寒旱所了解到,通过对我国的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气温及出山径流量与厄尔尼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较强,在第一类厄尔尼诺事件年,高温少雨,出山径流量偏少;在第二类厄尔尼诺事件年,该地区低温多雨,出山径流量较丰富。
材料二 厄尔尼诺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海温示意图”。

(1)下图表示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请选择字母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a.西 b.东 c.海平面上升 d.海平面下降 e.升高
f.降低 g.干旱少雨 h.湿润多雨

(2)结合上图厄尔尼诺现象产生及其结果分析说明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特点。
(3)材料一显示的我国的河西走廊在第一类厄尔尼诺事件年中,发生的气候的异常变化是夏季均温________,降水________,此时段内,河西走廊的________短缺现象会更明显。
(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对秘鲁沿岸及附近海域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