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下列有关土壤形成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2021-02-03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2005年7月18日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挂牌运行,最开始实行的是“禁牧减畜”措施。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示意图”。



(1)拉萨和上海纬度相当,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较上海海拔      ,空气      ,太阳辐射受大气的削弱作用      ,被称为“日光城”。
(2)宁的年降水量比成都       (多、 少), 主要原因是       (季节)山地阻挡了暖湿的       (风向) 季风。
(3)2005年7月18日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挂牌运行,最开始实行的是“禁牧减畜”措施,利用整体性原理,说明该措施在水文(河流、湿地)、植被、土壤方面的作用。
2020-02-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苏铁,俗称“铁树”,是喜热环境的裸子植物。它起源于古生代末期的二叠纪,在鼎盛期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到第四纪,受气候变化影响,我国苏铁植物大量灭绝。但在四川、云南等地有部分幸免于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苏铁发展的鼎盛期是(     
A.古生代中期B.古生代末期C.中生代D.新生代
2.第四纪,四川、云南等地苏铁科植物幸存的主要原因是(     
A.苏铁科植物物种丰富B.冷空气影响相对较小
C.生物破坏作用少D.较厚的土层裹护植物落子
2021-09-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土壤质地的差异是(     
A.甲、乙、丙差别较小B.甲地的土壤颗粒较粗
C.乙地多为细颗粒黏土D.丙地土壤水分含量高
2.图中水体对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A.增加河流水量B.增加生物种类C.加快地壳下沉D.呈现顶托作用
3.若图示水体为咸水湖,三角洲地区大力发展农业对水体的影响是(     
A.湖水水位下降B.盐分含量降低C.生物种类增加D.水域面积扩大
2021-06-04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方格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段考地理试题

5 . 悬沙浓度是泥沙和水动力作用的直接体现,它反映了泥沙在水动力作用下的搬运、沉积和再悬浮过程。河道宽窄与深浅、泥沙落淤、水动力等都会影响河流水体的悬沙浓度。泥沙在河口悬浮对河口水域环境产生很大影响。下图为2011年长江口-杭州湾不同测点悬沙浓度的平面分布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崇明岛北部悬沙浓度比南部高的原因是(     
A.河道更窄B.河水更深
C.河流流量更大D.海水作用更强
2.河口地区悬沙浓度过大可能会导致(     
A.航运能力减弱B.浮游生物增加
C.生态环境恶化D.三角洲面积增大
2021-05-24更新 | 405次组卷 | 4卷引用: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精选练习)-【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字母abcd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字母efg表示不同的地貌类型。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质作用是:a_______作用;d________作用。
(2)下列景观图中,与上图中efg相对应的景观分别是(填代号):

e_______;f_______;g_______
(3)近年来,我国长江中上游山区加大力度植树造林,受其影响,长江三角洲的成长速度将会________,理由是______
2020-10-1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2.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3.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
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
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4.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2019-12-18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课时练习——土壤的形成(湘教2019版必修一)
8 .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A.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B.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形
C.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气 生物D.生物 地形 大气 水文 土壤
2.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① 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② 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 河流水位降低                               
④ 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9 .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响,下 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增多
B.降水减少
C.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D.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2.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
A.年降水量减少
B.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C.气温年较差变小
D.气温日较差变大
2019-08-2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0 . 下图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气候与土壤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
B.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都较快
C.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气候只能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差D.水分条件差
3.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
A.气候湿热、草类茂盛B.气候湿热的热带森林
C.气候相对寒冷的草原地区D.气候相对寒冷的森林地区
2017-04-15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