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6 道试题
1 . 陨石的63%采集于南极大陆。下图示意南极冰流域和陨石富集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陨石的63%采集于南极大陆,原因是()
①大陆面积广大
②酷寒干燥,冰雪覆盖,利于保存
③冰盖流动受地形阻挡,陨石易于富集
④人类活动历史最短,陨石积累多
⑤空气稀薄,摩擦力小
⑥陨石降落概率更大,地表陨石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2.影响冰盖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变化B.气压差异
C.风向风速D.地势起伏
3.南极洲有两个陨石富集地带,分别在()
A.冰盖最高点附近和大陆边缘浅海区B.大陆边缘浅海区和山麓地带
C.冰盖低洼凹陷处和山麓地带D.大陆边缘的岛屿和冰盖低洼凹陷处
2 . 台湾岛上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樟树是特色树种,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宜生长在年均温16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上的地区,其抗寒能力不强。下图为台湾岛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台湾岛森林分布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
A.受海洋影响显著B.南北纬度跨度大
C.受林业发展区划影响显著D.受地形影响显著
2.在台湾岛东部地区,樟树不适宜生长的海拔是(  )
A.0~200米B.200~400米
C.400~1 800米D.2 000~3 500米
3.樟树叶片具有革质特征,该特征有利于(  )
A.减少水分蒸腾B.抗寒
C.减轻病虫危害D.增强光合作用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水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等因素有关。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鄂霍次克海域被称作是“太平洋冰窖”,海域面积有158.3万平方公里。从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6月份结冰,结冰最厚的月份可达1米。严冬季节,西北风会把浮冰吹向千岛群岛,使某些海峡堵塞。鄂霍次克海北部有宽阔的大陆架,大陆架占海底面积的42%以上,往南水深增加。下图示意鄂霍次克海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简述鄂霍次克海海冰流动的形成过程。
(2)推测受海冰危害影响严重的产业活动。
(3)请评价鄂霍次克海海冰资源的开发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林分密度的大小影响林下光照和热量从而影响土壤的形成,读甘肃某山地云杉林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林地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的关系是
A.林分密度越大,林下植物最大持水量越小
B.林分密度越大,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越大
C.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呈增加趋势
D.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地总蓄水量先增加再减小
2.据图推测下列有关土壤发育说法正确的是
A.林分密度过小,枯落物分解快,水热较丰富,土壤发育最好
B.林分密度过大,林下光热少,枯落物难分解,土壤发育较差
C.高密度林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累积以及林地涵养水源功能的发挥
D.低密度林林冠截留能力较弱,雨水直接渗透土壤,涵养水源较好
5 . 下图为某地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西部发生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B.地形C.纬度D.洋流
2.季节性冻土对道路、桥梁、管道、大坝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A.使低温降低,危害基础设施B.冻融作用使地基不稳
C.阻断水分下渗,使地表积水过多D.土层冻结,工程难度加大
2017-12-2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8届高三12月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6 . 林地内树冠的多少影响森林对降雪的截留效果和融雪过程。下图示意某地不同林下积雪厚度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A.秦岭B.天山山脉C.大兴安岭D.巫山
2.与落叶松人工林相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     
A.降雪量大B.积雪消融快C.多大风天气D.枝叶繁茂
3.与林外空地相比,林地的水文意义主要在于(     
A.增加融雪量B.减少融雪量C.降低汛期水位D.缩短汛期长度
2020-10-22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地理热点116 森林水文效应-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7 . 干旱地区退耕地的植被演替日益为科学研究所重视。地理科考队调查腾格里沙漠西南边缘(甘肃省民勤)某退耕地时发现,在退耕初期,该地以一年生、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混合群落为主,之后退耕地的植物多样性发生了复杂变化(见图),最终演替为以灌木为主的“群落结构”。退耕地植被的自然演替和土壤水分条件变化关系密切,不同植被的根系深度影响土壤水分的吸收。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土壤含水量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退耕初期土壤水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水分明显下降B.表层土壤裸露利于径流形成,水分多
C.随深度的增加水分含量增多D.土壤表层腐殖质使保水性较强
2.假定该地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结合图表,推测退耕6-8年地表主要的植被群落类型
A.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混合群落为主
B.以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为主
C.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为主
D.以灌木为主的群落为主
3.退耕14年以后的统计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4年土壤中有机质增多.适宜生存的物种数量增多
B.第14年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多是土壤水分条件改善的结果
C.植物多样性导致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退耕地水分含量稳升
D.植物多样性指数与不同深度土壤的含水量之间是正相关
2019-04-09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第三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

8 . 贝加尔湖每年1-5月结冰,冬季多大风,有两个奇迹:一是冬季平均气温为-38℃,但冰下的水温与夏季几乎接近;二是湖岸沙滩边有一片松林,根部裸露在地面以上2-3米,当地人称为“高跷树”。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贝加尔湖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阳光穿过冰层,冰下产生温室效应B.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C.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D.海拔高,湖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很小
2.“高跷树”根部露出地面很高,推测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干旱,利于根系吸收更多水分B.风大浪大,根部土壤被侵蚀
C.气温低,冻土厚,根部难以深扎入土D.土层浅薄,增加树身的稳定
3.贝加尔湖每年有约5个月的结冰期,其较同纬度地区结冰期偏长主要是由于(     
A.纬度较高B.海拔较高C.南北跨度大D.受寒冷气流影响大
9 . 早春短命植物往往在每年早春3月中下旬萌发,到6月底至7月初种子自然掉下结束生长期。读早春短命植物大致分布范围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早春短命植物主要分布区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B.该区域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C.主要分布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达到
D.该区域冬季受中纬西风带影响,降雪多
2.根据早春短命植物的生存环境,推测其可能具有的生物特性是(       
A.叶片表层具角质层,利于抗寒抗旱
B.强大的深扎根系,利于吸取地下水
C.植株矮小,利于保持水分和利用地温
D.种子数量少,利于保持繁殖能力
3.早春短命植物在春季萌发,夏季结束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春季融雪多,夏季干旱
B.春季光照强,夏季气温高
C.春季降水多,夏季光照强
D.春季气温回升,夏季干旱
10 .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二: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流域,由长江和汉水形成的冲积平原,盛产粮、棉、油、猪、水产等农产品,为我国南方四大富饶平原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地位突出。但近几十年江汉平原洪灾频率上升,湖泊的面积大幅萎缩,下垫面“旱化”等使得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材料三:宁夏平原由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处于温带干旱区,虽然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黄河年均过境水量迭300余亿立方米,引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因盛产水稻、小麦、甜菜和瓜果等,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1)简述材料—乙图中AB段铁路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试分析材料二中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说出针对该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推测宁夏平原最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什么?并简述其成因
2018-03-3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试题+文综地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