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2 道试题

1 .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下列三题。

1.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     
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
3.尼罗河有定期泛滥的特点,其河水定期泛滥的原因是(     
A.受西风带影响B.受信风带影响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D.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2022-02-25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维钢中学2021-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09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秘鲁鳀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近岸30海里50m水深内的海域的冷水性鱼类,其生命周期短、生长迅速、洄游和游泳的能力都较弱,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单鱼种,环境变化极大地影响鱼种的资源变动。甲图为秘鲁渔场渔汛前期(实线)和末期(虚线)水温分布,乙图为秘鲁北部、中部和南部渔场渔汛前期和末期捕鱼量的相对值(将渔汛前期中部和南部区域渔场的捕获量视为100%)。



(1)说明秘鲁鳀成为世界捕获量最大的单鱼种的原因。
(2)指出渔汛前期和末期捕获量变化的原因。
(3)秘鲁附近海域上升流过强或过弱均不利于秘鲁鳀的大量生长,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020-10-3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云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热喀斯特湖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季节融化深度加大,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局部发生融化,地表土层随之热融沉陷,积水后形成的湖塘,又称为热融湖塘,广泛分布于冰缘地带。右图为我国青藏高原某热喀斯特湖湖底、湖岸温度场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利于地表土层热融沉陷形成热喀斯特湖的是(     
A.高山冰雪冻融B.石灰岩层溶蚀C.气温季节变化D.冻土层深厚
2.热喀斯特湖形成导致(     
A.淡水资源消耗增加B.湖岸陆基发生坍塌C.农业生产条件改善D.地表侵蚀程度减弱
3.图示热喀斯特湖的气温场变化反映的季节及影响表层湖面水温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冬季冻土和太阳辐射B.冬季冻土和地形
C.夏季冻土和太阳辐射D.夏季冻土和地形
2021-03-13更新 | 53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等三校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4 . 2021年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云南昆明举行,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号召人们关注生物多样性,携手行动,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云南省园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高密度的自然景观类型,保存有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类群,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下图分别为昆明位置示意图(图甲)、贵阳位置示意图(图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贵州省相比,云南省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B.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
C.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差异显著D.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干扰少
2.冬季,昆明气温比贵阳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A.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强B.受西南风暖性气流影响
C.受东北季风影响天气晴朗D.临近海洋受海洋调节明显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保护生物多样性可采取的措施是(     
A.在保护区内大规模进行生态移民B.对缓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
C.保护生态环境,不允许进行经济活动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减少碳排放
2021-12-23更新 | 349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三)文综地理试题

5 . 2011年9月14日,位于可可西里地区的卓乃湖发生溃决,洪水经冲出的洪沟和库赛河流入库赛湖,9月20-30日期间,库赛湖因水量急剧增加出现湖水外溢,并导致其下游的海丁诺尔发生类似情况,湖水最终汇入盐湖。如果盐湖也因为来水量持续增加而外溢,汇入楚玛尔河,则卓乃河将成为长江的最北源。下图示意盐湖及周边地区湖泊水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卓乃湖溃决之前,图中材料述及湖泊(     
A.水生生物多样B.水源相互补给C.含盐量均较高D.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2.一旦盐湖湖水外溢,将(     
A.增加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B.可能影响长江水体的水质
C.利于青藏铁路路基的稳定D.提高周边地区土壤的肥力

6 . 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18年8月,取材于此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开播。塞罕坝位于滦河的发源地。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土地退化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三代造林人让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

1.塞罕坝植树造林适宜的树种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B.热带季雨林C.常绿硬叶林D.针阔混交林
2.林场建立之初,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8%的自然原因有(       
①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       ②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少
③靠近冬季风源地,易受风沙危害            ④野生动物数量多,破坏大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塞罕坝林区对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利影响(       
①净化空气②防风固沙 ③涵养水源,调节气候④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 . 下图是某山地自然带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中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人类活动B.海陆位置
C.纬度差异D.水热条件
2.20世纪70年代,该地区常绿阔叶林遭到大量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径流季节变化加大,旱涝灾害频繁,动物“外逃”……该描述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单一性B.间断性
C.整体性D.差异性
3.近几十年来,该山地积雪冰川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可能是
A.物种减少B.全球变暖
C.酸雨危害D.臭氧层破坏
2019-05-2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8 .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初持续数月的澳大利亚山火,在熄灭过后不久,别的植被还没从大火的影响中恢复的时候,桉树就开始复苏(如图),展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桉树抗火性强,枝叶繁茂,富合油脂和毒素,根系发达,吸水肥能力强。桉树种子具有坚硬的外壳,山火之后,外壳爆裂,利于其种子萌发。



分析桉树提前复苏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月,某热带生物爱好者小鹏前往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区域内中低山、河流相间分布。连续几天的雷雨后,天刚放晴,走在枝繁叶茂的雨林中,倒伏的腐木上常可以发现大型真菌,它们的“春天”到来了……等太阳落入远方层叠的山峦下时,纳板河河谷升腾起一股雾气,弥漫在山林间。



(1)推测该热带生物爱好者去纳板河的可能月份____,并说明大型真菌“春天”到来的原因。____
(2)说明纳板河河谷雾气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3)纳板河流域分布着约400多种大型真菌,被誉为“大型真菌王国。分析纳板河流域大型真菌丰富的原因。
(4)从以下两小问中任意选择一问作答。
①随着橡胶林的大面积种植,纳板河流域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影响。你是否赞同在该区域发展橡胶种植,并说明理由。
②纳板河流域是唯一一个没有把当地居民搬迁出来,按“人与生物圈”理念设计的自然保护区。试分析该保护区的生态意义。
2021-10-08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自然环境,使之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位于日本九州中部低山区的著名旅游景点—阿苏草原,是一片依靠人工维持的半自然草原(面积约230平方千米),当地农民有定期对草原进行烧荒的传统,烧荒之后,新草破土而出,造就阿苏草原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景观,吸引众多游客来此策马扬鞭。千百年来,该区域形成了以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特色草地系统。下图为阿苏草原位置示意图及景观图。



(1)指出在无人工干预的自然状态下,阿苏草原地区的植被类型可能的演变方向,并说明理由。
(2)说出当地农民烧荒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3)简析烧荒对阿苏草原的意义。
2021-05-30更新 | 30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