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8 道试题

1 . 地处黄河上游龙羊峡地区的铁盖乡,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土地沙漠化严重。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瞄准这片荒地建立了光伏电站。光伏电站建成后,光伏板需要不定期清洗。几年后光伏产业园的草地植被得到了缓慢恢复,光伏板清洗次数减少,光伏发电量大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草场恢复促使该产业园区光伏发电量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A.植被增多,光合作用增强B.地表比热增大,地温提升
C.沙尘减少,大气质量变好D.空气湿度减小,云量减少
2.采用太阳能发电对当地的影响是(     
A.降低用电价格B.大量占用耕地C.改善能源结构D.增加电能消耗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褶皱山系,该山系的北美部分称为落基山脉。由一系列平行山脉、山间高原和盆地组成。构造极为复杂,由一系列褶皱断层组成,多火山、地震,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高大山系的崛起和屏障作用,对美洲大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带来了巨大影响。



(1)说出A、B两板块的名称并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图示山系的形成过程。
(2)分析图示山系形成后对该区域气候可能产生的影响。
(3)简述图示区域西海岸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022-08-10更新 | 358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
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
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
2022-08-08更新 | 197次组卷 | 24卷引用: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同步课堂帮帮帮(湘教版必修1)

4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壤土质地中,三类不同粒径土壤比例差别较小,砂土、粉土、黏土均以一种粒径为主。读实验相关数据表,回答问题。

土壤质地(%)砂粒40457814
粉粒25251419
黏粒3530867
水土流失量(g/m247.3201.215.776.9
1.甲土壤属于(     
A.砂土B.壤土C.黏土D.粉土
2.丁土壤属于(     
A.砂土B.壤土C.黏土D.粉土
3.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     
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
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
2022-08-08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奉节县夔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可可西里地区(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土壤发育不良,垫状植物以其独特的适应方式在此顽强生长。垫状植物贴生于地表,植株矮小,茎叶多白色绒毛,叶片细小,根系粗壮而柔韧,具有紧密多孔隙的形态。由于垫状植物长期在该恶劣的生态环境中生长,逐渐改善了周围的小环境,为其自身的生长繁盛和其他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下图为可可西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垫状植物图。



(1)①地自然植被是____,②地自然植被是____,③地自然植被是____,由①到③地植被类型不同的影响因素是____
(2)指出该地土层厚度和土壤矿物质颗粒粒径、保水性能等土壤特点。
(3)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特征。
2022-08-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田阳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其中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1)在相同养护条件下,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分析其原因。
(2)N线部分林木的东南一侧树冠较为茂盛,西北侧却非常稀疏,呈“旗形树冠”景观,试解释其自然原因。
(3)从提高造林成效的角度,分析当地选择树种的基本要求。

7 . 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北麓,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图甲为和田河部分流域图,图乙为19902010年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为(     
A.上游山区退耕还林增多B.中游地区水域面积增加快
C.上游山区草地增长快D.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最快
2.和田河流域用地类型的变化对下游的生态环境影响为(     
A.土地荒漠化加剧B.河流径流量变平稳
C.生物多样性增加D.矿产种类发生改变
2022-08-05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题

8 .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9 . 飞絮指春季雌性杨树或柳树种子的衍生物携带种子随风飘散的现象,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许多“烦恼”。2020年4月,京津冀地区首次联合开展杨柳絮飘飞期预报服务。下图为“2020年京津冀地区杨柳絮飘飞预警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2.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受飞絮影响较少,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     
A.气温更高B.雨季更短C.树种不同D.光照更强
2022-08-04更新 | 97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一诗中的名句。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山水的核心。下图示意桂林的位置和漓江景观。

(1)“桂林山水”位于____(省区),它是____地貌的典型景观,这里广泛分布____岩,且岩石的____、透水性都很好。
(2)说明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当地气候为____气候,夏季____,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对石灰岩的____作用强,加快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冬季温暖,植物也能生长。土壤、流水中____含量高。
2022-08-04更新 | 5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东台市富腾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