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某月10号,小明到北半球的某岛旅游,一个月后离岛返回。岛上的传统民居(下图)颇具特色。其屋顶陡峭,挑檐南北走向且扬起伸长。岛上有很多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可生产多种多样的纪念品和当地土特产。挑檐下的阴影区就是正午时分家庭作坊的所在位置。小明在旅游期间发现该地家庭作坊的位置从挑檐的北侧逐渐移到南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明在旅游期间,观察到的现象一定可信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B.昼长逐渐变长C.日出的方位角逐渐变大D.每天日落西北
2.小明旅游回来给朋友们购买的纪念品或当地土特产,最可能是(     
A.亚麻小凉席B.可口小奶酪C.香甜葡萄干D.精美小木雕
2021-10-13更新 | 429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2 .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重镇和教育文化中心。市区内河道蜿蜒曲折,河面开阔,每年冬季,市内入夜多降雪,次日黎明转晴,形成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下图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最容易出现凌汛现象的河段是(     
A.①B.②C.③D.④
2.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冬季多夜雪的主要原因是(     
A.河面水汽上升,遇冷空气凝结B.植被覆盖率较高,水汽丰富
C.城市较郊区气温高,热岛效应明显D.河面水温偏低,气流下沉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亚马孙流域洪水季河流水位上涨,时间可达200天之久,形成"洪泛森林"生态系统。当6~9月洪水退去,种子便会结束休眠,开始生根发芽,和陆地雨林(未被洪水淹没)相比,长在沙质土壤上的洪泛森林更矮小、更开阔。洪泛森林维持着亚马孙雨林的平衡,与鱼类之间存在着互利互惠的关系,相互促进各自生长,使整个生态系统较为稳定。近十几年来,亚马孙流域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未来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由于水坝的建设和森林砍伐、火灾的增加,这些森林和赖以生存的鱼类所面临的状况将愈发严峻。下图为亚马孙流域及洪泛森林分布图和洪泛森林景观示意图。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



(1)说明6~9月洪泛森林易发生森林火灾的自然原因。
(2)从环境支撑服务的角度,分析洪泛森林与鱼类之间存在着的互利互惠关系。
(3)巴西等国竞相兴建水坝计划,遭到一些专业人士和原住民的反对,请结合水坝修建可预见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1-07-18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日本东西两侧海岸冬季降雪量差距很大,靠近日本海一侧冬季降雪量远大于靠近太平洋一侧。但据古气候 学家研究发现,在距今2万年前的末次盛冰期,全球气温比现在低5-100C,日本西侧的降雪量远小于现在。下图示意日本海周边地形与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西海岸冬季降雪明显多于东海岸的原因是 (     
A.东海岸水温偏低B.西海岸冬季风暖湿
C.东海岸人口密集D.西海岸相对高度大
2.末次盛冰期,日本西侧降雪较现在少很多的原因可能是(     
A.寒流降温减湿B.冬季风风速增强
C.下沉气流为主D.日本海面积缩小
3.下列现象,可能出现在末次盛冰期的是(     
A.北欧峡湾、冰川湖广布B.西伯利亚地区物种大量灭绝
C.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D.阿尔卑斯山地雪线上升
2021-06-02更新 | 3434次组卷 | 2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5 . 热融湖塘是指在天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因温度升高导致地表土层沉陷,融水汇聚于洼地形成的湖泊。青藏高原是我国热融湖塘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湖塘周边的原生植被多为高寒草甸。热融湖塘的形成与发展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青藏高原热融湖塘地面积趋于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冰川融化B.退耕还牧
C.地面沉降D.冻土消融
2.随着青藏高原热融湖塘面积扩大,湖塘周边的高寒草甸(     
A.向荒漠转变B.向耕地转变
C.向灌丛转变D.未发生转变
2021-05-26更新 | 577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地理试题

6 . 输沙量差法是计算河流冲淤量的一种方法。冲淤量为正值,代表淤积大于冲刷;负值,代表冲刷大于淤积。下图示意长江口不同水深、不同时间段冲淤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2~2010年,0~-7.5米水深范围,长江口冲淤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植被破坏B.流域内降水减少
C.枯水期输沙能力减弱D.上游库坝拦蓄泥沙
2.未来,长江口附近-5m的水深线可能会(     
A.向陆地方向移动B.向海洋方向移动
C.向南岸方向移动D.向北岸方向移动
2021-04-25更新 | 53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辽南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桑沟湾位于山东半岛东端,是我国典型的温带养殖海湾,形成了以湾外海带养殖区和湾内贝类养殖区为主的养殖空间布局。养殖区主要集中在离岸较近的海域,离岸较远的海域鲜有养殖区分布。下左图示意桑沟湾的位置及养殖区分布,右图示意2009年4月~2010年2月桑沟湾不同养殖区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



(1)指出图示时期内桑沟湾养殖区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2)分析桑沟湾离岸较远的海域鲜有养殖区分布的原因。
(3)简述桑沟湾贝藻混养中贝类与藻类的相互促进作用。
2021-03-25更新 | 278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一模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100多万年前,塔里木盆地河湖众多,植物繁盛。青藏地块的大幅度隆起改变了塔里木盆地大气环流的格局,气候渐趋干燥。大约在1万年前,塔克拉玛干沙漠基本形成。近年,某科考队来到沙漠腹地对古城和古河道遗址进行考察,认为古河道是河流他移或断流后被废弃形成的。下图为塔里木盆地中现在城镇和古城遗址分布图。



(1)指出青藏地块隆起后该区域大气环流的变化及其影响。
(2)说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存在古河道的原因。
(3)根据图中古城所处的位置,推测其衰落的原因。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上游是指雅马渡水文站以上河段及支流,地处天山山脉向伊犁河谷过渡地带,每年5~9月以降雨为主,称之为暖季,每年10月~次年4月以降雪为主,称之为冷季。随着河谷内经济的发展,有专家提议在雅马渡水文站上游1.3千米处修建雅马渡水坝,以有效发挥上游已建成水库的综合效益。下图示意伊犁河水系及地理位置。


(1)描述伊犁河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2)分析伊犁河上游支流主要分布在北岸的原因。
(3)修建雅马渡水坝的提议遭到了各界的质疑,请推测质疑的理由。
2021-03-11更新 | 729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三3月尖子生抽测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侏罗纪前期,现蒙古一带为与现太平洋一带相连的海域,称为蒙古—鄂霍茨克洋。中晚侏罗纪时期,由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地壳隆升形成古蒙古高原,其隆升范围、幅度及其对相邻区域构造的影响均不逊色于现今宏伟的青藏高原。古蒙古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成为重要的分水岭和物源地,对地表物质迁移产生重要影响。古蒙古高原边缘的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形成了巨厚的沉积体系(其中颗粒较细的沉积层厚度大)和油气储层,古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出现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和最早的鸟类、被子植物化石,古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之后的白垩纪时期,形成板块会聚的内力消失,古蒙古高原在其自重下发生伸展垮塌。直到新生代的始新世晚期再次隆升,形成当前的蒙古高原。下图示意古蒙古高原构造格局。



(1)分析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隆升成为高原对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的影响。
(2)有地质学家认为,准噶尔等诸多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古蒙古高原,并非来自毗邻盆地的山脉。试从此地沉积物特征上说明理由。
(3)简述与青藏高原隆升相比,古蒙古高原的隆升研究关注度较低的原因。
2021-02-19更新 | 44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辽西地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