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0 道试题

1 . 林地内树冠的多少影响森林对降雪的截留效果和融雪过程。下图示意某地不同林下积雪厚度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A.秦岭B.天山山脉C.大兴安岭D.巫山
2.与落叶松人工林相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     
A.降雪量大B.积雪消融快C.多大风天气D.枝叶繁茂
3.与林外空地相比,林地的水文意义主要在于(     
A.增加融雪量B.减少融雪量C.降低汛期水位D.缩短汛期长度
2020-10-22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地理热点116 森林水文效应-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林分密度的大小影响林下光照和热量从而影响土壤的形成,读甘肃某山地云杉林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林地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的关系是
A.林分密度越大,林下植物最大持水量越小
B.林分密度越大,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越大
C.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呈增加趋势
D.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地总蓄水量先增加再减小
2.据图推测下列有关土壤发育说法正确的是
A.林分密度过小,枯落物分解快,水热较丰富,土壤发育最好
B.林分密度过大,林下光热少,枯落物难分解,土壤发育较差
C.高密度林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累积以及林地涵养水源功能的发挥
D.低密度林林冠截留能力较弱,雨水直接渗透土壤,涵养水源较好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终年通航的湖泊,平均水深140~180米。的的喀喀湖富渔产和飞禽,湖底生长着茂密的水草。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的喀喀湖流域周边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威胁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图为的的喀喀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描述的的喀喀湖沿岸的气温特征。
(2)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简述的的喀喀湖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分析的的喀喀湖可终年通航的原因。
(4)说明气候变暖对的的喀喀湖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

4 . 干旱地区退耕地的植被演替日益为科学研究所重视。地理科考队调查腾格里沙漠西南边缘(甘肃省民勤)某退耕地时发现,在退耕初期,该地以一年生、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混合群落为主,之后退耕地的植物多样性发生了复杂变化(见图),最终演替为以灌木为主的“群落结构”。退耕地植被的自然演替和土壤水分条件变化关系密切,不同植被的根系深度影响土壤水分的吸收。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土壤含水量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退耕初期土壤水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水分明显下降B.表层土壤裸露利于径流形成,水分多
C.随深度的增加水分含量增多D.土壤表层腐殖质使保水性较强
2.假定该地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结合图表,推测退耕6-8年地表主要的植被群落类型
A.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混合群落为主
B.以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为主
C.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为主
D.以灌木为主的群落为主
3.退耕14年以后的统计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4年土壤中有机质增多.适宜生存的物种数量增多
B.第14年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多是土壤水分条件改善的结果
C.植物多样性导致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退耕地水分含量稳升
D.植物多样性指数与不同深度土壤的含水量之间是正相关
2019-04-09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第三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

5 .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林分密度的大小影响林下光照和热量从而影响土壤的形成。读某山地云杉林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变化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信息表达正确的是
A.林分密度越大,林地总蓄水量越小
B.林分密度越小,土壤最大持水量呈先增后减趋势
C.枯落物及林下植物最大持水量与土壤最大持水量呈正相关
D.枯落物及林下植物最大持水量与土壤最大持水量呈负相关
2.据图推测林分密度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
A.高密度林,林下光热少,枯落物难分解,土壤发育较差
B.低密度林,枯落物分解快,水热较丰富,土壤发育最好
C.高密度林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累积以及林地涵养水源功能的发挥
D.低密度林林冠截留能力较弱,雨水直接渗透土壤,涵养水源功能好
2019-03-28更新 | 35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6 . 贝加尔湖每年1-5月结冰,冬季多大风,有两个奇迹:一是冬季平均气温为-38℃,但冰下的水温与夏季几乎接近;二是湖岸沙滩边有一片松林,根部裸露在地面以上2-3米,当地人称为“高跷树”。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贝加尔湖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阳光穿过冰层,冰下产生温室效应B.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C.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D.海拔高,湖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很小
2.“高跷树”根部露出地面很高,推测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干旱,利于根系吸收更多水分B.风大浪大,根部土壤被侵蚀
C.气温低,冻土厚,根部难以深扎入土D.土层浅薄,增加树身的稳定
3.贝加尔湖每年有约5个月的结冰期,其较同纬度地区结冰期偏长主要是由于(     
A.纬度较高B.海拔较高C.南北跨度大D.受寒冷气流影响大

7 . 光合作用是植物维持生产力的最主要因素。但在高温、低湿的环境下,很多绿色植物通过关闭气孔来抑制光合作用进行,以便更好的适应生存条件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光合午休”。因此,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对于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提高植物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图是某植物晴天和阴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表示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A.a--晴天午间蒸腾强,植物净光合速率弱
B.a--阴天白天光照弱,植物净光合速率弱
C.b--晴天白天光照强,植物净光合速率强
D.b--阴天午间气温高,植物净光合速率强
2.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推断影响植物光合速率最主要的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热量D.CO2
3.能有效缓解a曲线午间净光合速率低的措施是
A.地膜覆盖B.修筑梯田C.增施有机肥D.喷灌
2020-06-04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质量监测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8 . 林地内树冠的多少影响森林对降雪的截留效果和融雪过程。下图示意某地不同林下积雪厚度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A.大兴安岭B.天山山脉
C.黄土高原D.四川盆地
2.与落叶松人工林相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
A.降雪量大B.积雪消融快
C.枝叶繁茂D.多大风
3.与林外空地相比,林地的水文意义主要在于
A.增加融雪量B.减少融雪量
C.降低汛期水位D.缩短汛期长度
2019-07-18更新 | 594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过关测试】-2021年高考一轮地理单元复习(通用版)
9 . 早春短命植物往往在每年早春3月中下旬萌发,到6月底至7月初种子自然掉下结束生长期。读早春短命植物大致分布范围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早春短命植物主要分布区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B.该区域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C.主要分布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达到
D.该区域冬季受中纬西风带影响,降雪多
2.根据早春短命植物的生存环境,推测其可能具有的生物特性是(       
A.叶片表层具角质层,利于抗寒抗旱
B.强大的深扎根系,利于吸取地下水
C.植株矮小,利于保持水分和利用地温
D.种子数量少,利于保持繁殖能力
3.早春短命植物在春季萌发,夏季结束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春季融雪多,夏季干旱
B.春季光照强,夏季气温高
C.春季降水多,夏季光照强
D.春季气温回升,夏季干旱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昂盖淖尔,汉语名为“黄旗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是内蒙古高原中南部一内陆封闭湖泊,其东西长约20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流域面积约4500平方千米。该湖泊处于东亚季风影响边缘区,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生态环境脆弱,为强碱性半咸水湖,湖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霸王河、泉玉林河和磨子山河等。

材料二   昂盖淖尔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昂盖淖尔系第三纪地壳断裂运动形成的断陷盆地,四周环绕低山、丘陵、台地,湖畔曾是平阔的草原,水草丰美,是蒙古族世代繁衍生息的乐土。历史上,昂盖淖尔所产的鲫鱼享有“官村鲫鱼”(官村即土贵乌拉的旧称)之盛名。然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昂盖淖尔湖区的不断萎缩,盐碱度逐年增高,鱼类濒临绝迹,2006年昂盖淖尔干涸,成为季节性湖泊。


(1)描述昂盖淖尔形成的主要原因,并简述目前该湖泊的水文特征。
(2)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昂盖淖尔盐碱度逐年增高的原因。
(3)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将昂盖淖尔恢复为永久性湖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