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陨石的63%采集于南极大陆。下图示意南极冰流域和陨石富集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陨石的63%采集于南极大陆,原因是()
①大陆面积广大
②酷寒干燥,冰雪覆盖,利于保存
③冰盖流动受地形阻挡,陨石易于富集
④人类活动历史最短,陨石积累多
⑤空气稀薄,摩擦力小
⑥陨石降落概率更大,地表陨石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2.影响冰盖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变化B.气压差异
C.风向风速D.地势起伏
3.南极洲有两个陨石富集地带,分别在()
A.冰盖最高点附近和大陆边缘浅海区B.大陆边缘浅海区和山麓地带
C.冰盖低洼凹陷处和山麓地带D.大陆边缘的岛屿和冰盖低洼凹陷处

2 . 林地内树冠的多少影响森林对降雪的截留效果和融雪过程。下图示意某地不同林下积雪厚度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A.秦岭B.天山山脉C.大兴安岭D.巫山
2.与落叶松人工林相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     
A.降雪量大B.积雪消融快C.多大风天气D.枝叶繁茂
3.与林外空地相比,林地的水文意义主要在于(     
A.增加融雪量B.减少融雪量C.降低汛期水位D.缩短汛期长度
2020-10-22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地理热点116 森林水文效应-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3 . 台湾岛上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樟树是特色树种,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宜生长在年均温16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上的地区,其抗寒能力不强。下图为台湾岛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台湾岛森林分布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
A.受海洋影响显著B.南北纬度跨度大
C.受林业发展区划影响显著D.受地形影响显著
2.在台湾岛东部地区,樟树不适宜生长的海拔是(  )
A.0~200米B.200~400米
C.400~1 800米D.2 000~3 500米
3.樟树叶片具有革质特征,该特征有利于(  )
A.减少水分蒸腾B.抗寒
C.减轻病虫危害D.增强光合作用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水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等因素有关。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鄂霍次克海域被称作是“太平洋冰窖”,海域面积有158.3万平方公里。从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6月份结冰,结冰最厚的月份可达1米。严冬季节,西北风会把浮冰吹向千岛群岛,使某些海峡堵塞。鄂霍次克海北部有宽阔的大陆架,大陆架占海底面积的42%以上,往南水深增加。下图示意鄂霍次克海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简述鄂霍次克海海冰流动的形成过程。
(2)推测受海冰危害影响严重的产业活动。
(3)请评价鄂霍次克海海冰资源的开发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林分密度的大小影响林下光照和热量从而影响土壤的形成,读甘肃某山地云杉林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林地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的关系是
A.林分密度越大,林下植物最大持水量越小
B.林分密度越大,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越大
C.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呈增加趋势
D.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地总蓄水量先增加再减小
2.据图推测下列有关土壤发育说法正确的是
A.林分密度过小,枯落物分解快,水热较丰富,土壤发育最好
B.林分密度过大,林下光热少,枯落物难分解,土壤发育较差
C.高密度林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累积以及林地涵养水源功能的发挥
D.低密度林林冠截留能力较弱,雨水直接渗透土壤,涵养水源较好

6 . 贝加尔湖每年1-5月结冰,冬季多大风,有两个奇迹:一是冬季平均气温为-38℃,但冰下的水温与夏季几乎接近;二是湖岸沙滩边有一片松林,根部裸露在地面以上2-3米,当地人称为“高跷树”。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贝加尔湖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阳光穿过冰层,冰下产生温室效应B.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C.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D.海拔高,湖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很小
2.“高跷树”根部露出地面很高,推测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干旱,利于根系吸收更多水分B.风大浪大,根部土壤被侵蚀
C.气温低,冻土厚,根部难以深扎入土D.土层浅薄,增加树身的稳定
3.贝加尔湖每年有约5个月的结冰期,其较同纬度地区结冰期偏长主要是由于(     
A.纬度较高B.海拔较高C.南北跨度大D.受寒冷气流影响大

7 .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林分密度的大小影响林下光照和热量从而影响土壤的形成。读某山地云杉林总蓄水量与林分密度变化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信息表达正确的是
A.林分密度越大,林地总蓄水量越小
B.林分密度越小,土壤最大持水量呈先增后减趋势
C.枯落物及林下植物最大持水量与土壤最大持水量呈正相关
D.枯落物及林下植物最大持水量与土壤最大持水量呈负相关
2.据图推测林分密度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
A.高密度林,林下光热少,枯落物难分解,土壤发育较差
B.低密度林,枯落物分解快,水热较丰富,土壤发育最好
C.高密度林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累积以及林地涵养水源功能的发挥
D.低密度林林冠截留能力较弱,雨水直接渗透土壤,涵养水源功能好
2019-03-28更新 | 35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8 . 光合作用是植物维持生产力的最主要因素。但在高温、低湿的环境下,很多绿色植物通过关闭气孔来抑制光合作用进行,以便更好的适应生存条件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光合午休”。因此,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对于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提高植物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图是某植物晴天和阴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表示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A.a--晴天午间蒸腾强,植物净光合速率弱
B.a--阴天白天光照弱,植物净光合速率弱
C.b--晴天白天光照强,植物净光合速率强
D.b--阴天午间气温高,植物净光合速率强
2.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推断影响植物光合速率最主要的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热量D.CO2
3.能有效缓解a曲线午间净光合速率低的措施是
A.地膜覆盖B.修筑梯田C.增施有机肥D.喷灌
2020-06-04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质量监测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9 . 林地内树冠的多少影响森林对降雪的截留效果和融雪过程。下图示意某地不同林下积雪厚度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A.大兴安岭B.天山山脉
C.黄土高原D.四川盆地
2.与落叶松人工林相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
A.降雪量大B.积雪消融快
C.枝叶繁茂D.多大风
3.与林外空地相比,林地的水文意义主要在于
A.增加融雪量B.减少融雪量
C.降低汛期水位D.缩短汛期长度
2019-07-18更新 | 594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过关测试】-2021年高考一轮地理单元复习(通用版)
10 . 早春短命植物往往在每年早春3月中下旬萌发,到6月底至7月初种子自然掉下结束生长期。读早春短命植物大致分布范围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早春短命植物主要分布区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B.该区域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C.主要分布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达到
D.该区域冬季受中纬西风带影响,降雪多
2.根据早春短命植物的生存环境,推测其可能具有的生物特性是(       
A.叶片表层具角质层,利于抗寒抗旱
B.强大的深扎根系,利于吸取地下水
C.植株矮小,利于保持水分和利用地温
D.种子数量少,利于保持繁殖能力
3.早春短命植物在春季萌发,夏季结束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春季融雪多,夏季干旱
B.春季光照强,夏季气温高
C.春季降水多,夏季光照强
D.春季气温回升,夏季干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