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们对冰川比较了解,但对"石冰川”可能很陌生。目前,科学界对石冰川的定义是:由岩石碎块和冰组成的舌状或叶状体,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山下移动。它由被岩石碎块覆盖的冰块组成,也可能由带有胶结冰或裂隙冰的岩块组成。石冰川是一种典型的冰缘地貌(见图),它是多年冻土层的特征之一,常常是冰川退缩的遗迹和衍生的地貌,其分布十分广泛,石冰川外部通常覆盖着一层厚0.5~1米的活动层,许多曾经被冰川占据的山谷,现在都发育着大量的石冰川。从发育条件来看,冰川要求湿而冷,适应范围窄,而冰缘则要求冷而干。

材料二有时候在石冰川阴森森的外貌下隐藏着一些秘密,意大利多洛米蒂山区的莱克蒂尔龙湖就是其中之一。20世纪70年代,人们注意到在塞拉峰海拔2680米的石冰川上出现了一个乳绿色的小湖。它似乎是从厚厚的岩屑层下冒出来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这个小湖不见了。在2003年它再次现身,持续存在了四五年以后,湖的面积逐渐变小,在2009年再次消失。两年后,小湖又重现在人们面前,只不过向东移动了一段距离。

材料三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速,冰川在全球大范围迅速退缩,这意味着在短期内冰川的年释放水量将增加,然而在“融水峰值”之后,冰川退缩的速度将加快,预计冰川径流量将逐渐减少。但石冰川和冰川相比,活动层之下受气候变化影响比冰川变化要慢,更具有弹性。


(1)请结合图文材料,推测石冰川的主要分布及其成因。
(2)分析莱克蒂尔龙湖间歇性消失及移动的原因。
(3)推测石冰川比内部冰体融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4)请你谈谈研究石冰川有何意义。
2024-03-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2 . 图1所示岛屿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风景优美的海岛,休闲度假的天堂,四季绿水青山,万花烂漫,林木参天,是我曾经的梦想”。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尽管该岛气候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常年炎热,全年平均温度约28℃,但也有相对的旱季和雨季之分,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为雨季,其它时间为旱季。旱季主要受(     
A.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东南风控制C.西北风控制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有关该岛的地理特征,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①气旋活动频繁,多对流雨②3月到5月气候凉爽少雨,为旅游旺季③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④南部地形较平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⑤纬度低,相对高度大,生物种类丰富多样⑥山脉北部的河流较南部下蚀作用强烈,形成典型的“V”型谷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①②④
2022-04-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浒苔属于一种绿藻类植物,适宜生长在水温20-25℃的海域。青岛附近海域已连续十多年遭受来自苏北浅滩养殖区的浒苔潮侵袭。读某时段黄海海域浒苔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青岛遭受浒苔潮侵袭的主要季节及原因(     
A.春季温度适宜B.夏季洋流影响
C.秋季光照充足D.冬季季风影响
2.关于浒苔潮影响和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生存
B.为鱼类等生长提供氧气
C.形成新的自然旅游景观
D.为鱼类等提供丰富饵料
2024-03-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4 . 森林火灾发生后,森林生态系统的微气候、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植物群落结构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对内蒙古大兴安岭不同年份火烧迹地进行了研究。下图表示不同火烧年份阳坡和阴坡冻土区土壤碳储量比较。土壤碳包括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土壤有机碳(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主要分布于土壤上层。完成下面小题。

1.森林火灾对森林土壤的有利影响是(     
A.土壤养分增加B.孔隙度下降
C.保水性和渗透性降低D.微生物数量减少
2.高强度火烧后植被恢复较好的位于阴坡,主要原因是(     
A.光照充足,蒸发作用强B.土壤含水量较少
C.光照较弱,气温较低D.土壤有机碳储量较少
3.高强度火烧后植被恢复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应选择(     
A.草本植物B.苔藓地衣C.乔木D.灌木
2024-02-28更新 | 41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全国高三仿真模拟调研地理试题(五)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常有多年冻土存在,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近几十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多年冻土的退化,改变了地下冻土融化和冻结的深度,同时也改变了该地区的水循环与水文特征。下图示意某地区多年冻土退化的状况。

材料二疏勒河是河西走廊内流水系中第二大河流,昌马堡水文站以上为其上游。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其径流量显著变化;研究表明,该河段冬季径流变化与多年冻土退化相关。随着上游来水增加,疏勒河下游不断向西延伸,干涸数百年的河道和湖泊重新“复活”。

图1为“疏勒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1956~2021年昌马堡水文站月径流量变化统计图”。

(1)简述1956~2021年疏勒河上游河段径流量特征。
(2)从河流补给类型的角度分析多年冻土退化导致冬季径流增加的原因。
(3)分析疏勒河径流变化对其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2024-01-0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

6 . 谷坊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坝高一般13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植的若干行沙棘体。下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谷坊的修建可使(     
①沟道下蚀作用增强②河流含沙量减少
③抬高沟床,稳定坡脚④沟道出口地区土壤肥力增加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柔性坝”对谷坊内水流水文影响(     
A.水体含沙量减少B.泥沙沉积增多
C.水体泥沙颗粒增大D.耕地增速加快
7 . 2023年8月21日23时(当地时间),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约翰内斯堡(26°S,27°E),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西三面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南非渔业很发达,以海洋捕捞业为主,鱼类及其制成品的出口值居非洲前列。“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附近,主峰海拔1087米,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被称作“上帝的餐桌”。在海风的作用下,晴天时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被称为上帝的桌布。山体由石灰岩构成,是历史上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

材料二:奥兰治河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河流,发源于莱索托高原上德拉肯斯山脉,向西流经南非中部和南非与纳米比亚的边界后,注入大西洋,全长1860km,流域面积102万多km2。从河源至法尔河汇入奥兰治河的汇入口为上游;从法尔河口至奥赫拉比斯瀑布为中游;奥赫拉比斯瀑布以下为下游,河口多沙洲,枯水期水量甚微,中下游附近分布有一些农村。该流域内建有水库,但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阻碍,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1)习近平主席抵达约翰内斯堡时,北京时间为(     
A.8月21日5时B.8月22日4时C.8月21日4时D.8月22日5时

(2)有关桌山形成的地质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外力侵蚀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C.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沉积作用D.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3)欣赏和拍摄“上帝桌布”的最佳季节是夏季,此时开普敦(     
A.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雾天气B.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C.受西南风影响,多阴雨天气D.受东南信风控制,多晴朗天气

(4)结合图2,分析南非西部沿海渔业发达的原因。
(5)奥兰治河从上游至河口,经过的自然带主要有________
(6)奥兰治河下游冬半年常干枯见底,请分析原因。
原因:____
(7)奥兰治河对该流域的经济发展较为重要,其开发的首要任务是供水,推测该流域内大型水库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并提出解决方案。
阻碍:____
解决方案:____
2023-12-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外国语大学云间中学、进才中学、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复旦附中青浦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四校联考地理试卷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热融滑塌指在厚层地下冰分布的斜坡区域,由人为活动或自然因素造成地下冰暴露,在融化季节地下冰融化使其上覆的融土失去支撑而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塌落的现象。

材料二 冻土活动层,指覆盖于多年冻土之上且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土层,但它不是多年冻土的一部分。近年来的野外调查发现,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发生热融滑塌现象数量剧增,而且冻土活动层滑脱引起地下冰的暴露和融化是该区域发生热融滑塌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北麓河盆地是目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发育最为密集的区域,其形成与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1为北麓河盆地热融滑塌在不同坡度的分布频率,图2为热融滑塌实景图。

(1)分析北麓河盆地热融滑塌主要分布在山前3°~8°的缓坡区域,而在坡度较大和坡度很小的区域分布较少的原因。
(2)说明除地形外,影响热融滑塌分布的其他条件。
(3)指出研究青藏高原热融滑塌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哪些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024-05-22更新 | 38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9 .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年平均径流量约为黄河的5%。在汾河入黄口处,黄河的河床高于汾河。汛期流量较大时,黄河的顶托作用对汾河水文特征影响显著。研究表明,明清以来,汾河入黄口不断南移;20世纪60年代以来,入黄口稳定在庙前村附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汛期时黄河对汾河下游河段的影响(     
A.行洪速度加快B.侵蚀能力加强
C.泥沙淤积加剧:D.水位差异加大
2.明清以来,汾河入黄口不断南移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泥沙沉积速度小于汾河泥沙沉积速度
B.黄河河床抬升速度大于汾河河床抬升速度
C.黄河河床抬升,汾河河床下降
D.黄河河床下降,汾河河床抬升
3.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该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上升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D.河流径流量变大
2024-02-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10 . 湖南沅水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地,冬冷夏热,降水充沛且较为集中。流域内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且多位于距离河流100—500米的山坡上,形成“山林—建筑—农田—河流—农田—山林”的分布特征,图示意传统村落的立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各要素发挥的生态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山林增加下渗,保持水土B.山林防风固沙,保护建筑
C.农田吸纳雨洪,抗旱保墒D.河流发展航运,利于防御
2.建筑多选择在地势稍高的山坡,主要为了躲避(     
A.滑坡B.洪涝C.暴雨D.寒潮
2022-04-01更新 | 33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