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前进的风沙流受阻挡聚积在灌丛内部及周围,形成高度不等的突起土堆,即灌丛沙堆(左图)。在自然状态下,灌丛沙堆的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河套地区(右图)生态环境脆弱,灌丛沙堆广布。利用遥感技术观测到研究点附近地区近十年来灌丛沙堆显著减少,且灌丛沙堆消失后形成了较为平整的土地。走访得知,当地农民每年会引黄河水灌溉淋盐压碱,并将灌丛沙堆里的沙子掺杂在土壤中,以此来改良土壤质地和成分。

(1)分析灌丛沙堆中的沙子对改良土壤的作用。
(2)简述大量采挖灌丛沙堆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说明河套地区保护灌丛沙堆对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2023-03-26更新 | 3254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香樟,属常绿大乔木,分枝点高,根系深,是良好的城市行道树。每年春季,香樟树大量落叶,形成树上鲜翠欲滴、树下落叶缤纷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香樟成为良好城市行道树的条件是(     
①抗风性强,不易倒伏②木质坚硬,良好板材③树冠高大,树荫浓茂④落叶缤纷,肥沃土壤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2.香樟树春季大量落叶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燥,减少蒸腾B.气温回暖,新叶发芽
C.大风频袭,枯叶脱落D.人为摇晃,增加收集
2023-03-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美洲地区的萨尔瓦多(如图)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多火山,被称为“火山之国”,境内的圣安娜活火山海拔2385m,为全国最高峰。该国北部为伦帕河谷地,南部为狭长的沿海平原。全境属热带气候,沿海和低地气候湿热,山地气候凉爽;山区年降水量在1800mm以上,沿海地带约为1000mm。



(1)说明萨尔瓦多被称为“火山之国”的原因。
(2)分析萨尔瓦多山区和沿海地带降水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
(3)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说明伦帕河的水文特征。

4 . 卫星图像显示,格陵兰岛西南部德尔塔省一条季节性入海河流三角洲的面积在逐年增长,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格陵兰岛的环境特征是(     
A.森林葱郁水网密B.草原辽阔稀树高C.黄沙漫漫风怒号D.茫茫冰原人烟少
2.对格陵兰岛环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寒流流经D.大气环流
3.推测图中季节河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遭到破坏B.冰雪融水增加C.地表土质疏松D.海洋沉积加剧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渤海三湾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组成,每年都有结冰现象,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用于生产生活。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



(1)说出渤海与黄海海水性质的差异。
(2)渤海三湾中哪个海湾结冰范围最广、冰层最厚?为什么?
(3)你认为大量开采渤海三湾的海冰来缓解沿岸城市及工业企业的缺水可行吗?请说出理由。
2023-02-0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6 . 秘鲁鳀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普鳀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下图示意南美洲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秘鲁鳀成为世界捕获量最大的单鱼种,其生长习性不包括(     
A.洄游和游泳能力弱B.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
C.生长于近岸的大陆架水域D.趋光性较弱
2.该时段,甲、乙、丙、丁四海域最有利于秘鲁鳀栖息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会导致鱼类大量迁徙或者死亡。为保障足够鱼获,渔民捕捞秘鲁鳀的海域可能会(     
A.向北偏移B.向南偏移C.向西偏移D.原地不动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大连池火山群地处大、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由不同时期喷发的14座火山组成。其中,老黑山和火烧山为新期火山(距今约300年),形成了面积约65km2的熔岩台地。该熔岩台地表面覆盖有火山灰,抗风化能力强,多发育裂隙、裂缝和岩坑,生长有56种草本植物,乔木发育少。下图示意老黑山和火烧山地理位置及熔岩台地景观。



(1)说明老黑山呾火烧山地区熔岩台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老黑山呾火烧山地区熔岩台地上乔木发育少的原因。
(3)简述植物对熔岩台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2022-12-18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2022-11-04更新 | 2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邵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0~2021年,高黎贡山发现新物种达627种,成为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区域。高黎贡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了天然物种走廊带,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之称。

材料二   生物廊道是生物学里面的一个概念,指在生态环境中呈线性或带状布局、能够连接空间布局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景观单元的景观生态系统空间,可以实现物种的扩散、迁移和基因交流。

材料三   1986年国务院设立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强保护与考察。下图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图。



(1)分析说明高黎贡山成为天然物种走廊带的原因。
(2)分析高黎贡山近40年来能够发现大量新物种的原因。
(3)指出隆阳片区东部谷底有大量仙人掌分布的主要原因。
2022-10-21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林带胁地效应是指农作物因靠近防护林带而生长不良的现象。准噶尔盆地南部某农耕区主要种植棉花(喜光耐旱的深根作物),农田防护林带多选种杨树(植株高大、主根与侧根发达的乔木)。后来,该农耕区改漫灌为滴灌,林带胁地效应明显加剧。为保障棉田产量,当地农民在防护林带与棉田之间深挖沟,并在沟壁处置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改变灌溉方式之前,该农耕区中林带胁地效应最明显的棉田位于(     
A.东西走向林带的北侧B.南北走向林带的东侧
C.南北走向林带的西侧D.东西走向林带的南侧
2.挖沟置膜后棉田产量得以保障,主要是因为该措施能够(     
A.促进棉田土壤盐分排出B.阻断林带根系向棉田延伸
C.防止棉田水分向林带流动D.收集雨水作为灌溉用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