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小浪底水利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宏大,水沙条件特殊,2001年12月全部竣工。下图是黄河靠近入海口某水文站1976~2018年输水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1976-2001年,2002-2018年洪峰提前的原因是(     
A.气候变化B.水库调节C.植被恢复D.耗水减少
2.黄河口径流量变化将导致(     
A.入海口海潮入侵次数增加B.黄河三角洲面积出现萎缩
C.黄河下游河段通航价值提高D.河口地区地下水位变幅变小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大坡度山区河流上,常会形成一种典型的河床微地貌形态,其河床常由一段陡坡和一段缓坡加上深潭相间连接而成,在河道纵向呈现一系列阶梯状,即阶梯—深潭系统。吊嘎河流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干流沿断裂带发育,泥石流灾害频繁,有“泥石流自然博物馆”之称。当地人利用人工阶梯改造河床微地貌形态,使河道纵向呈现一系列阶梯状,形成“人工阶梯—深潭系统”,该系统有效的减少了泥石流灾害,丰富了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了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改善了生态环境。如图甲图为吊嘎河流域位置及分布图,图乙为人工阶梯—深潭系统剖面示意图,图丙为人工阶梯—深潭系统俯视图。




(1)分析吊嘎河流域泥石流灾害多发的自然地理原因。
(2)据图分析人工阶梯如何减轻泥石流灾害。
(3)说明“人工阶梯—深潭系统”对水生生物的有利影响。
2023-02-0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南半球赤道附近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东部、中部的热带海洋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上升,导致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的现象。2019年上半年,受厄尔尼诺的持续影响,全球多国降水出现异常,如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迎来罕见大雨,之后,曾经的不毛之地,短生野花遍地绽放,呈现花海奇观。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正常年份,中低纬度南太平洋东、西两岸降水差异及成因。
(2)推测厄尔尼诺现象对中低纬度南太平洋东部自然环境的影响。
(3)分析厄尔尼诺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有何异常。
2023-02-03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2022年长江流域降水稀少,7月至今的降水量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比往年同期偏少4-5成,今年长江流域又出现反常高温,局部地区最高气温甚至达到了45℃,受高温影响,洞庭湖甚至瘦或了闪电,导致原本应该是湖区的地方成为了“草原”,洞庭湖水位的改变,也对动植物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影响。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洞庭湖区环境的变化给当地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洞庭湖区第二年容易产生鼠患。
②“草原”涵养水源,使得洞庭潮区当年的地下水位上升
③“草原”的形成有利于洞庭湖地区第二年发展畜牧业
④洞庭湖区瘦身可能会影响候鸟的迁徙。
A.①④B.①②C.②④D.③④
2.应用水循环原理,人们可以采取缓解或避免洞庭湖大面积干涸的措施有(     
①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减少湖面水汽蒸发   ②兴建水利枢纽,调节湖水蓄泄
③围湖造田,涵养水源   ④大力节水降耗,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2022-11-16更新 | 299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自然界中氨循环过程是大气中的氮经固氮作用进入土壤,被动植物所利用,转化为有机氮(植物吸收硝酸根离子等获取氮,动物通过食物链获得氨),最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河流中氨含量超标会对水质造成影响。我国北方某校地理小组对当地某河流监测后发现该河流氮含量月变化明显(下表)且硝酸盐氮占比最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
氮含量(mg/L)11.011.68.87.98.24.35.67.79.67.97.35.5

1.监测数据显示,该河流氮含量(     
A.丰水期高于枯水期B.春季秋季差异明显
C.冬季高于其他三季D.明显低于南方河流
2.某季节该河流氮含量连续出现低值,原因可能是该季节(     
A.浮游植物长势迅猛B.人为氮排放量较少
C.水中微生物活动弱D.降水稀释作用较弱
3.推测该河流氮的主要来源是(     
A.农业生产B.工业废水C.生活污水D.路面径流

6 . 位于天山西部的新疆果子沟有“伊犁第一景”之称。2022年6月22日一辆旅游大巴行驶至G312公路甲路段时,车内右排(车行方向为前方)游客感觉阳光刺眼。下图为果子沟附近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中G312公路隧道段的总长约为(     
A.3千米B.6千米C.9千米D.12千米
2.旅游大巴行驶至乙地时游客发现公路两侧植被(     
A.南疏北密B.南密北疏C.南北皆密D.南北皆疏
3.大巴行驶至甲路段时,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A.1:40B.14:00C.15:20D.21:00
2022-11-13更新 | 339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5月4日至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出访非洲:从“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到西非几内亚湾的“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再到静卧西南非洲大西洋边的“石油之国”安哥拉,最后折返东濒印度洋的“动物天堂”肯尼亚。

(1)相比罗安达,内罗毕年平均气温较低,且一年有两次雨季,长雨季大约是3月到5月,短雨季大约在10月到12月,解释内罗毕这种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2)分析埃塞俄比亚被称为“非洲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3)中国与尼日利亚的友好交往和经贸往来源远流长,尼日利亚是非洲目前第一大经济体,作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石油是其支柱产业,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发展水平低,多数工业制品仍依赖进口,粮食不能自给,基础设施落后。分析中尼经贸往来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2022-10-21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四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理课题组在研究“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课题时,有以下两个设想:(1)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2)植被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论证设想一,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mm/年)
广西中部相对均匀1500~200020~220.12~0.3
湖北三峡中等1000~120012~150.06
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3

为论证设想二,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1)分析降水、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2)解释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3)为什么在我国北方的深厚石灰岩分布区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

9 . 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1958年7月洪水过程水位与流量的关系,可以推测O、P两点(     
A.补给量不同B.流速不同C.取水量不同D.地形不同
2.当流量为5000m3/s时,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水位高的原因可能是( )
A.地壳运动B.修建水库C.水土流失D.打坝淤地

10 . 树种线是指树种个体分布的海拔或纬度上限。下图为某山地树种线海拔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山地树种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人类植树活动B.山地气候变暖C.山地降水增加D.土壤变厚变肥
2.树种线变化对该山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生物的多样性增多B.气温波动幅度降低
C.高海拔的裸地增多D.土壤的有机质减少
2022-10-14更新 | 402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