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的榆林市,在植物地理学范畴中属于重要分界线,在地域层面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代表性。该区域被划分为温带和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各个季节的气候特征都较为明显,且每年各个季节都会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该区域有着丰富的沙质荒漠化土地。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及荒漠化面积变化。



(1)简述2012—2021年毛乌素沙地植被面积、年降水量、荒漠化面积变化的关联性。
(2)分析生态移民政策对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所产生的作用。
(3)近年来,我国宣布毛乌素沙地的治理要从“防沙治沙”到“管沙用沙”,说明推进毛乌素沙地“用沙”的具体路径。

2 . 2023824日,日本不顾全世界人民反对,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这将会对全球生态和人类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下图示意福岛第一核电站位置及世界部分海域洋流图。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核污染水对全球生态严重影响,主要是通过(     
A.海洋潮汐B.海浪系统C.洋流系统D.海洋水汽
2.相比朝鲜半岛,核污染水暂时对我国的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我国(     
A.沿海无大规模的洋流带来核污水B.近海与太平洋间存在“海中断崖”
C.大陆架宽广,且有岛弧链阻隔污水D.有大量河川径流注入,稀释了污水

3 . 冰湖是指与冰川或冰川作用相关的湖泊,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区域气候变化的极佳指示器。白天由于气温上升,冰川的冰面开始消融,低温融水注入湖中,与相对高温湖水混合到4℃左右,因密度大而流向湖底,致使在深层湖水形成低温谷,这种湖水因动力下沉称为湖水日垂直流。下图为珠峰地区不同海拔冰川面积与冰湖面积变化对比图(虚线表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冰川退缩比例最大的海拔高度是(     
A.5100~5200mB.5300~5400mC.5500~5600mD.5800~5900m
2.晴天,受湖水日垂直流影响,冰湖深层湖水水温最低值出现在地方时(     
A.5:30~6:30B.11:00~12:00C.14:00~16:00D.20:00~22:00
3.图示状况发生可能导致珠峰地区(     
A.冰蚀作用增强B.冰湖溃坝增多C.地震灾害频发D.冰湖生物减少
2024-01-21更新 | 296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4 . 挪威南部某高寒地区的植被主要由地衣、小灌木等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扩张,植被出现“绿化”现象(下图);夏季地衣下的土壤温度比灌木下的土壤温度高1.4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植被“绿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增多B.气温升高C.光照增强D.风力减弱
2.该地区夏季灌木下土壤温度低于地衣的主要原因是灌木下土壤(     
A.吸收太阳辐射较少B.吸收大气逆辐射较少
C.反射太阳辐射较多D.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3.随着灌木的扩张,该地区土壤(     
A.日温差变大B.厚度增加C.有机质减少D.生物多样性减少
2024-01-20更新 | 1357次组卷 | 9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

5 . 1957年1月开始,以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地理学家黄秉维为正副主任的“综合自然区划”工作组成立。数年之后,《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诞生,其成果之一就是划出了中国气候带(如图)。这份《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时至今日,都是科学、理性的典范。完成下面小题。

1.制订《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目的是(     
A.为农业服务B.为工业服务C.为旅游服务D.为军事服务
2.热带季风气候区分布的纬度位置甲地高于乙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B.地形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
3.从植被看,柴达木盆地的植被与新疆、甘肃、内蒙古干旱区的植被很相似,都是属于干旱荒漠型的植被,但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柴达木盆地没有划到西北干旱区,而是划到了青藏高原区,这主要考虑到柴达木盆地的(     
A.多样性B.独特性C.干湿性D.高寒性
2024-01-19更新 | 679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骆马湖是江苏省第四大淡水湖,是南水北调东线的重要调节湖泊,也是沿湖地区主要水源地(左图)。采砂业在当地曾风靡一时,严重破坏了湖床原有的地形、地貌,导致湖中菹草爆发。菹草是多年生沉水植物,生命力顽强,高度可达1.5~2.5m,春季生长速度快,6月上中旬,当水温达25℃以上时,植株衰败,对湖泊生态环境危害较大(右图)。



(1)说明过度采砂导致骆马湖菹草爆发的原因。
(2)分析菹草过度繁殖对骆马湖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4-01-19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3月适应性训练地理试题

7 . 非洲纳米比亚南部降水全年不足60毫米。这里却有一种顽强的树木屹立在茫茫荒漠中,它就是箭袋树。箭袋树一般可以长到15~20米,直径可达4米以上。叶片肥厚,有着厚厚的外皮,上面皮孔数量极少,树枝上覆盖着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在必要的时候,箭袋树还会选择“断臂求生”。读图“箭袋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箭袋树树枝上覆盖明亮白色粉末的主要作用是(     
A.反射太阳光照B.提高树枝温度
C.吸引昆虫授粉D.加速植物蒸腾
2.箭袋树“断臂求生”的原因可能是(     
A.避免树冠过大而被阳光灼伤B.保持箭袋树干形态更加颀长
C.满足箭袋树新陈代谢的需要D.减少枝叶呼吸时的水分流失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樟树为常绿高大乔木,树高10—55米,胸径30—80厘米。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红壤分布区,以江西、浙江、台湾、广东、湖南、福建等省区最多,海拔500—6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丘陵、谷地常见分布。

樟树用途广泛,木材及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樟脑和樟油供医药及香料工业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约40%,油供工业用。根、果、枝和叶入药,有祛风散寒、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能。木材又为造船、橱箱和建筑等用材,是优良的观赏树木。

下图为樟树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示意图。

(1)根据上述材料,推测樟树生长的气候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樟树对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3)红壤有机质少,土质黏重,较为贫瘠。简要分析其原因。
(4)樟树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根据材料归纳樟树的价值。

9 . 2022年1月,科学家从太空观测南极A68A巨型冰山时发现,它在经过大西洋时向海水中释放了1520亿吨淡水,冰山的厚度从最初的235米减少了67米。寒冷的淡水随着洋流漂流造成局部海域温度和盐度异常,而且也会带来营养物质到水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周边相比,异常海域(     
A.温度、盐度都低B.温度、盐度都高
C.温度低,盐度高D.温度高,盐度低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冰山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
B.该冰山移动,使其他动物可能失去正常的进食和觅食路线
C.该冰山经过,使沿岸地区出现降温现象
D.该冰山融化,可能出现新的浮游生物,威胁当地脆弱的食物链和生物体系

10 . 气候增暖在北极具有“极地放大效应”,导致北极地区多年冻土退化。多年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大量释放,部分以甲烷等形式进入大气,部分以溶解有机碳等形式随径流进入北冰洋,溶解有机碳的输出量与地表水及地下水流量密切相关。左图为北冰洋沿岸部分地区图,右图为亚马尔半岛出现的神秘地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极地放大效应”产生的原因有(     
①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释放大量的热量,使北极地区增温
②冰雪融化,地表反射率降低,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③大气中水汽量增加,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
④高纬地区变暖,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输送到极地的热量减少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2.图中河流溶解有机碳输出量最大的时段最可能为(     
A.2-4月B.5-7月C.8—10月D.11-次年1月
3.自2014年以来,鄂毕河入海口附近的亚马尔半岛冰原地区连续出现了巨型地洞(最大直径约80米、深约50米),其成因最可能是(     
A.冻融塌陷B.流水侵蚀C.陨石撞击D.甲烷爆炸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