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研究人员以中国亚热带地区4个阔叶林样地内的木本被子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温带和热带分布型属植物在叶习性和生长型上的差异(如下图),并得出“温带、热带分布型属植物生长型组成比例差异主要受光照影响”等结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样地一样地二样地三样地四
叶习性
(落叶阔叶/常绿阔叶)
温带分布型41/3135/336/188/21
热带分布型11/4629/5927/14222/90
生长型
(灌木/乔木)
温带分布型25/4630/3713/119/20
热带分布型36/2145/4370/9950/62

注:图中“/”两侧数字代表物种数量。

1.下列山地中,纬度最低的是(     
A.样地一B.样地二C.样地三D.样地四
2.温带、热带分布型属植物生长型组成比例差异的主要成因是,随纬度升高(     
A.昼长变短导致光照减少B.太阳高度减小导致林下直接辐射减少
C.降水减少导致蒸发量增加D.湿度减小导致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2 .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
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2023-06-12更新 | 14578次组卷 | 55卷引用: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颗粒有机碳是不溶解于水体中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有机颗粒物质,在碳循环中占重要地位。河流—河口—近海连续体是陆—海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和关键场所,如图为我国长江—河口—近海连续体,图中反映了长江口区域颗粒有机碳的分布情况。近几十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连续体内颗粒有机碳发生了明显时空变化,从而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安全。

(1)从外源和内源中任选其一,指出长江口水体中颗粒有机碳的主要来源。
(2)随着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的提高,长江口颗粒有机碳呈缓慢增加趋势,影响了其生态环境安全,三峡水库建成后该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结合图文资料,论述三峡水库对该问题的缓解作用。(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4 .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研究表明,人类开垦湿地会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下图示意黄河湿地包头段不同地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四种地被包括自然状态的裸地和芦苇、人工种植的旱柳树和玉米,推测其对应序号依次是(     
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④③②①
2.关于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以下说法的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不同使其表层有机碳含量远大于深层
B.受淋溶作用影响,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大
C.地表植被是影响表层与深层有机碳的关键因素
D.随深度增加,微生物活性升高,有机碳差异小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季节性洪沟是季节性河流流经的沟谷。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某区域十大季节性洪沟分布,该区域受风力与流水作用影响显著。暴雨时洪沟径流含沙量极高,洪沟下游水位迅速上涨,大量泥沙输入黄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域通过植被修复、打坝淤地等措施,输入黄河的泥沙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改善。

(1)分析暴雨时洪沟下游水位迅速上涨的原因。
(2)分析季节性洪沟中泥沙的主要来源。
(3)洪沟打坝淤地后入黄泥沙减少,试分析原因。

6 . 山西宁武万年冰洞(38°57′N,112°9′E)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四季冰封,即使三伏夏日洞外绿草如茵、百花盛开,洞内却寒气逼人、冰雕玉砌,且愈往地层深处冰层愈厚。洞穴开口向北,呈肚大口小、垂直分布的“保龄球瓶”状。冰洞位于管涔山的北坡,覆盖着巨厚的石灰岩层和黄土堆积物,冰洞内气温全年保持在-4℃左右。201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读冰洞所在的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冰洞内夏季气温也能保持在-4℃左右的原因是(     )
A.海拔较高,受外部广布的冰川影响明显
B.冰洞形状,不利于夏季内外气流交换
C.垂直洞穴,洞内空气对流旺盛
D.洞口向北,受外部冷空气影响明显
2.下列描述的条件或措施中,不利于冰洞冰体保持的是(     
A.地处背阴坡,光照较弱B.保护洞边植被,洞内采用冷光灯照明
C.黄土覆盖,起到保温作用D.控制游客数量,并增加通风设施
2022-03-21更新 | 31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7 . 研究发现,藏南谷地南岸某山坡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出现有规律的变化(下图),该山坡植被由下至上依次出现亚高山草甸草原、亚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草甸。海拔4200米处的灌丛对物种繁育起到了庇护作用,草地物种数不降反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拔42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迅速减小,主要自然原因是(     
A.光照减弱B.降水减少C.热量增加D.土壤贫瘠
2.灌丛对亚高山灌丛草甸中草类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A.改善了光照条件B.改善了水分条件C.减少了牲畜啃食D.提高了土壤肥力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江心洲面积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如河流流量、河床物质组成差异;又有人为因素,如水库蓄水、采砂导致的水沙条件变化。三峡工程运行后,枝江、沙市河段的江心洲均显著冲蚀,关洲与金城洲分别是半径大小不同的卵石夹沙质江心洲、沙质江心洲。某研究团队通过调研发现,水流对枝江河段河床的冲刷能力更强,但枝江河段江心洲的面积萎缩程度比沙市河段更小。2010年开始,关洲左汊曾开展大规模无序采砂活动,2013年后,为保护流域生态环境,采砂活动得到有效控制。2014年,关洲洲头修建了河道整治建筑物(潜坝)以减弱流水侵蚀。下图示意研究区域的位置及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关洲平面形态的变化。


   
(1)与沙市河段相比,分析枝江河段江心洲面积萎缩程度更小的自然原因。
(2)指出2013年前后关洲北部面积变化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河道采砂不仅影响江心洲的形态,对河流生态系统也具有深远影响。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分析大规模无序采砂对枝江流域生态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
问题②:从生态保护的角度,为进一步减轻枝江流域无序采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出合理建议。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蓝藻在水体中存在上浮、下沉的垂直迁移活动,其垂直迁移受外界风速和内在的蓝藻体内碳水化合物浓度共同影响:风速较小时,蓝藻更易上浮;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密度较大,导致蓝藻整体下沉,而蓝藻体内的酶能参与碳水化合物的消耗,水温越高,酶的活性越强,其效果远超光合作用增强而多合成的碳水化合物。

材料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是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淡水水体后,蓝藻等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的。蓝藻水华频繁爆发是太湖(如图)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多集中在每年春末到秋季。蓝藻上浮在湖面集聚导致蓝藻对环境的危害加重,湖面的蓝藻死亡之后被微生物快速分解,消耗溶解氧,释放蓝藻毒素。20235月,某次来自内陆的冷性反气旋过境,太湖蓝藻迅速下沉,降低了蓝藻危害。


(1)简述太湖蓝藻水华频繁爆发的主要原因。
(2)气候变暖导致太湖蓝藻危害加重,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分析2023年5月该次冷性反气旋过境促使蓝藻下沉的原因。
(4)研究表明,太湖经历综合治理后营养物质大幅减少,蓝藻被迫下沉到湖底以获取营养,从而改变了固有的垂直迁移规律。试推测蓝藻下沉到湖底后获取营养物质的来源。

10 . 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水排海,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强烈不满,下图为世界局部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海洋与大气水热交换较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国际社会对日本此举强烈不满的原因可能有(     

①核污水进入海洋食物链,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②核污水随着洋流运动,对全球海洋环境造成危害

③随着大气环流和水循环,对陆地环境造成危害

④随着食物链和水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3-12-06更新 | 104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二地理开学摸底考(北京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