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大洲西部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若此山脉变为平地,试分析其可能给南美洲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3)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
2022-01-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甲部)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西部连接安第斯山脉,雪峰冰原广布;东部西高东低,为阶梯状倾斜的台地。该高原自然环境多样,荒漠和半荒漠面积广大,但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外流河流程中水量损耗较少。图为巴塔哥尼亚高原示意图。

(1)解释巴塔哥尼亚高原荒漠和半荒漠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
(2)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气候干燥却外流过程中水量损耗较少的原因。
2021-12-21更新 | 330次组卷 | 3卷引用:百师联盟辽宁卷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百弄乡位于广西西北部,此地区是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人类生存最艰难的地区之一。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带领农民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道路。下图为七百弄地表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



(1)据图概括七百弄地表景观最突出的特征,并描述其形成过程。
(2)分析该地区“人类生存最艰难的地区之一”的自然原因。
(3)推测当地为实现脱贫致富可能采取的措施。
2021-12-19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灌丛未完全退化前,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表现为草退化为灌丛再退化为沙漠的过程。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北部荒莫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



(1)从水、土、肥角度说明灌丛冠下肥岛强度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的原因。
(2)描述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中肥岛效应强度的变化,并说明灌丛入侵阶段水分条件变化与肥岛强度变化的关系。
(3)针对退化初期的灌丛从保持水分角度提出合理保护措施。
2021-12-18更新 | 505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下三幅图为世界不同地区地表的森林景观照片。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华北东部某沿海地区示意图,箭头代表水循环环节。



(1)材料一中最有可能在非洲拍摄的是照片____,最有可能是人工植被的是照片____,照片b拍摄的季节最有可能是____季。(填字母)
(2)图中,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图中水循环环节中水量最大的是____,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填序号),甲处地貌名称是____
(3)描述照片a代表的森林植被特征。
(4)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房后多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试分析屋前多植落叶阔叶林的原因。
2021-12-13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裂隙发育的不够坚实的岩石,容易被风蚀。下图甲是我国某地常见的风蚀地貌类型,图乙是该地常见的典型植物“骆驼刺”,是防风固沙小能手。



(1)下列选项中与图甲中地貌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海滩B.喀斯特地貌C.雅丹地貌D.海蚀崖
(2)该地自然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其植物根系____,原因是____
(3)比较图甲地貌上下部风蚀速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简析植被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原因。
2021-12-13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陇南位于西秦岭,是我国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个地形区交会区域。因中药材种类多,素有“天然药库”之称。陇南海拔2400-3500米的深山峡谷中的茂密竹林是我国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大熊猫从不冬眠,体态肥硕、憨态可掬,有黑白相间的外表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视力较差,但是听觉极为灵敏。

材料二:下图是陇南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1)分析大熊猫的体貌特征与其栖息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分析陇南地区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的原因。
(3)紫斑牡丹是一种耐旱、耐寒、耐瘠薄,且综合效益高的植物。你是否赞成在陇南山区大力推广紫斑牡丹的种植?请说明理由。
2021-12-12更新 | 1009次组卷 | 1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题
8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500万年前,阿伊拉日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象泉河流域,曾经是一片灌满了微咸水的古湖,随着古湖两侧山脉的加速隆起和一系列的地质作用,象泉河流域的札达盆地(位置见左图)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土林,即土质的丛林。右图为札达土林自然保护区景观图。



(1)由于板块的运动,古湖两侧山脉加速隆起,简述这对古湖区的气候产生的影响。
(2)推测500万年以来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
(3)小华结合当地的条件,认为札达土林会留存较长时间,试为小华的观点提供论据。
2021-12-08更新 | 449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出4℃-6℃,甚至达10℃。高原面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形成降水,使高原面上冰川、积雪广布,成为众多湖泊、大江天河的补给来源,被称为“亚洲水塔”。高原面上的热力上升运动对周边地区也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打破周边区域的水平衡,如导致我国塔里木盆地水资源越来越少,下图为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



(1)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的原因。
(2)分析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塔里木盆地水资源越来越少的原因。
2021-11-09更新 | 38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10 . Zion国家公园(113°W,37.2°N)地处美国西部科罗拉多高原。研究发现,Zion国家公园的砂岩红层沉积于三叠纪末由板块碰撞形成的大型内陆盆地。之后内外力作用下,Zion国家公园由最初的构造盆地逐渐演化成高原—峡谷群地貌。

红层地貌是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沉积作用下,含氧化铁为主的红色砂岩经侵蚀而形成的地貌。该地貌的崖壁有着不同特征,如崖壁上下颜色呈现一定差异。上部为白色,中部为粉红色,下部为红褐色,并且崖壁上部边缘有尖锐的棱角。下图示意Zion国家公园地理位置及地质、地貌状况。



(1)说明Zion国家公园曾经位于北美西部大型内陆盆地的理由。
(2)说明图示崖壁边缘尖锐棱角的形成原理。
(3)从内外力作用角度阐释该地从盆地到高原一峡谷群的演化过程。
2021-11-06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