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9月,历时9年建设的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该工程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功能于一身。大藤峡水利工程位于西江上游黔江河段,是西江上游水能梯级开发重点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将使西江流域成为亿吨黄金水道,大藤峡船闸已实现24小时通航,船舶单次过闸仅需1小时左右,使黔江通航能力从300吨级提升至3000吨级。同时有效改善珠江下游洪涝灾害和入海口咸潮等环境问题。下图示意珠江水系及大藤峡水利枢纽位置。

(1)说明大藤峡水利工程建成对改善西江航运条件的作用。

地苏地下河是是广西规模最大的地下河,以地苏地下河为纽带,各类岩溶地貌景观有序、集中地分布于地下河水系周边等地。通过天窗群、季节性地表河、竖井、落水洞等相互联系,形成了统一的地表-地下水文地质单元,呈现出一河、百窗、千山的形态。

(2)结合图文材料,列举开发利用该地下河的合理方式。

在北部湾,一个个巨大的甜甜圈布满海面,那是深海养殖(相对于近岸养殖,指水深超过6米的海域)的网箱,每个甜甜圈里面生活着八万到十万尾金鲳鱼。图(a)为近海养殖示意图,图(b)为北部湾海面的甜甜圈;图(c)为深海网箱示意图。

(3)与近海网箱养殖相比,分析深海网箱养殖的优势。
2023-12-03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蕉喜高温、潮湿、弱风环境,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长旺盛。20世纪初,美国跨国公司开始在洪都拉斯引种香蕉,随后在加勒比海沿岸(尤其是西部)大面积推广,香蕉成为洪都拉斯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主要输往美国和欧洲。

洪都拉斯人口超过1000万,贫困人口约占32%;天然林资源丰富(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但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初级产品出口。科尔特斯港为开敞港口,无防波堤,承担着该国80%以上的货物进出口任务。洪都拉斯与美国、欧盟、墨西哥、中美洲国家签有自贸协定,享有市场准入和关税优惠;洪都拉斯还积极参与中美洲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中美洲地区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和商品分销中心。

20233月,中国与洪都拉斯正式建交。同年6月,在首届中国洪都拉斯高级别企业家交流会上,双方就进口农食产品(各种植物、畜牧、渔业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纺织产品和赴洪都拉斯投资设厂等达成了合作意向。图示意洪都拉斯的位置及地形。



(1)简析洪都拉斯天然林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析与洪都拉斯其他地区相比,西北部地区种植香蕉的优势条件。
(3)简析科尔特斯港无需建设防波堤的原因。
(4)从洪都拉斯角度,简述洪都拉斯农食产品出口中国的意义。
(5)简述洪都拉斯吸引中国纺织企业投资的有利条件。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克拉玛依市位于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西部,是新中国成立后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所在地,生态环境脆弱。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克拉玛依市就开始了谋求城市转型之路的探索。1997年5月,额尔齐斯河至克拉玛依引水工程在克拉玛依市开工,至今已基本形成一条河、一片湿地、四片森林、六个湖泊的生态环境体系。在交通上,全市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网。克拉玛依市加快构建上中下游产业有效衔接,加快数字经济、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产业发展。下图为克拉玛依市部分区域图。

(1)简述克拉玛依市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
(2)根据克拉玛依市发展历程,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说明克拉玛依市实施转型的优势条件。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位,全区已建成自然保护地223个,在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图1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二:“华龙一号”是由中国两大核电企业在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中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2023年3月25日,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国广核集团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正式具备商业运行条件。图2是我国核电技术研发历程。

(1)简述广西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
(2)简析广西建立众多自然保护地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3)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简述广西北部湾地区承接珠江三角洲工业转移的优势。
(4)说明我国斥巨资建设“华龙一号”的主要原因。
2023-12-28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新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首考模拟地理试题(五)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湖位于加拿大西北部,是加拿大第一大湖,湖形很不规则,长约322km,宽40~177km,面积约3.1万km2。大熊湖盐度低、结冰期长、风浪大、湖水清澈,湖岸陡立,湖区周边地区人口稀少,建有世界著名的大熊湖天文观测台。下图为大熊湖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大熊湖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风浪大的原因。
(2)简述大熊湖天文观测台建设的优势条件。
2024-04-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

6 .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但在我国作为“主粮”的存在感较低。下表示意我国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安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冬作马铃薯收获播种
小春马铃薯播种收获
早春马铃薯播种收获
大春马铃薯播种收获
秋作马铃薯播种收获

1.西南地区的时鲜马铃薯能够接连上市的根本原因是(     
A.相对高差较大,水热组合多样B.光照强烈充足,生长周期较长
C.种植经验丰富,生产技术成熟D.市场需求量大,运输条件改善
2.推测大春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     
A.四川盆地B.低海拔河谷C.中海拔地区D.高海拔地区
3.与水稻相比,马铃薯“主粮化”的优势有(     
①耐寒,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强②耐旱,对水分的利用率较高③可种植范围广,增产潜力大④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5-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区域教育科研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杨梅,喜酸性土壤,丰产性强,市场价高,其根系具有固氮根瘤,易栽培管理,且树性强健是治理水土流失的良好树种。

材料二:浙江仙居县乡民在山区酸性土壤地带栽培,经千百年经验积累,形成---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茶树喜酸,喜散射光,间作混栽在杨梅林中,林下饲养鸡,林中饲养土蜂,实现不同生物特性的高度契合与完美互补,体现了中国传统因物制宜的农业思想。202311月,该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左图为仙居县示意图。右图为---复合种养模式图。

(1)分析在古杨梅树下间种混栽茶树的有利光热条件。
(2)说出“梅-茶-鸡-蜂”复合种养模式的生态效益。
(3)分析杨梅是治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良好树种的原因。
(4)从产业融合的角度,说明仙居县应如何利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优势打造品牌特色产业。
2024-05-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哥斯达黎加素有“中美洲花园”的美誉,境内有火山120多座,清洁能源发电比重较大,工业化程度低。从历史上看,哥斯达黎加的经济一直以农业为基础,是中美洲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哥斯达黎加政府组建有机农业生产协会,成立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目前有香蕉、咖啡、菠萝等农产品通过了有机农产品认证,这些农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和欧盟,在当地市场深受欢迎。下图为哥斯达黎加简图及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哥斯达黎加的国土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03%,但却拥有50万种不同的生物,占全球已知生物物种的4.5%,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26%的国土面积为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52%。

(1)指出蓬塔雷纳斯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干季”的成因。
(2)分析哥斯达黎加清洁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3)简述哥斯达黎加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条件。
2023-05-07更新 | 63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选考模拟(六) 地理试题

9 . 乐清湾是浙江省内最大的半封闭式海湾,其特殊的地理优势促使它成为滩涂贝类繁殖生长的优良场所。调查发现,近年来,乐清湾贝类物种数与20年前相比减少了28种,优势种较为单一,围塘养殖风靡海湾中部。读2016-2017年乐清湾贝类资源数量密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乐清湾贝类资源数量密度季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温B.降水C.光照D.径流
2.与其他季节相比,乐清湾夏季贝类资源出现中间聚集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水体污染严重B.天敌数量减少C.人工养殖逃逸D.滩涂面积较大
3.推测近年来乐清湾贝类(     
A.原生的优势种增多B.群落结构稳定性好C.朝大型化方向演替D.生境条件遭到破坏
2024-03-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沙漠东部属半干旱地区,西部为干旱地区。中、东部有季节性沟川十余条,夏汛冬枯,西部地表水少。早在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

材料二:经过30年的艰辛治沙,库布齐沙漠出现了几百万亩厘米级厚的土壤迹象,改良出大规模的沙漠土地,初步具备了农业耕作条件。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表a)

材料三:库布齐充分利用地区光照资源充足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右图),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年降水量生物种类植被覆盖率
1988年<100mm不足10种3%-5%
2016年456mm530种53%

表a库布齐沙漠治理前后对比


(1)简述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
(2)说明库布奇沙漠能被整体有效治理的自然地理条件。
(3)指出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
2023-04-24更新 | 3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砺锋培卓测试(三)地理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