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决定于每日日照时间的长短。各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临界日长,植物每天日照时间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这类是长日照植物。反之,植物每天日照时间短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不开花,就是短日照植物。下图为A、B两类不同日照类型作物在我国随纬度变化的始花期时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A、B两类日照类型的作物分析,正确的是
A.A属于短日照植物B属于长日照植物
B.A属于短日照植物B属于短日照植物
C.A属于长日照植物B属于长日照植物
D.A属于长日照植物B属于短日照植物
2.美国园艺学家加纳与阿拉德,将在美国南部正常开花的烟草移至美国北部栽培时,夏季只长叶不开花,但在秋冬移入温室则可开花结实。关于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烟草属于长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临界日照时间变长,夏季无法开花
B.烟草属于短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临界日照时间变短,夏季无法开花
C.烟草属于长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冬季温室温度适宜、昼长变长而正常开花
D.烟草属于短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冬季温室温度适宜、昼长变短而正常开花
3.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短日照植物大豆(花期在6-7月,果期在7-9月)从中国的东北到海南都有当地育成的品种,它们各自具有适应本地区日照长度的光周期特性。若将黑龙江的大豆在山东种植,它将
A.提前开花结实,产量提高B.提前开花结实,产量降低
C.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提高D.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降低
19-20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科幻冒险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月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1)指出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这种物种主要出现的地质年代及距今时间。
(2)说明人们研究这种早已灭绝的早期爬行动物的方法。
(3)简析在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的植物及对于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有何影响?
2021-04-06更新 | 574次组卷 | 11卷引用:1.3 地球的演化过程练习题(中图2019版必修一)-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南黄泛平原风沙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故道周边地带。该风沙区经过多年综合治理,已从“春种一壶籽,秋收一瓢粮”变成了如今“沙地河道花果飘香,平川农田粮丰林茂。”

材料二 河南信阳地势南高北低,西部和南部为桐柏山、大别山;中部是丘陵岗地,此区梯田层层,河渠纵横,塘堰密布,水田如网;北部是平原和洼地。信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少数积雪特别深厚的区域之一,最大积雪达45厘米,降雪日数在20天以上。“信阳毛尖”(茶叶)享誉中国,茶树生长喜酸怕碱,喜阴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

材料三 下左图为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区分布图,右图分别为A地和信阳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1)分析信阳积雪日数多的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信阳毛尖”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
(3)说明黄泛平原的气候特征与该地风沙区面积广的关联性。
(4)试从地理角度解释黄泛平原风沙区形成了“林木繁茂—灾害减少—粮食丰产—环境优美”良性循环的原因。

4 . 箭袋树是一种树芦荟,树枝上覆盖了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叶片有厚厚的外皮。非洲西南部沿海平原的箭袋树星空庄园是全球最佳的星空拍摄地之一,每年6-8月是该地最适宜拍摄星空的季节。下图为某摄影师以当地的箭袋树为前景,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拍摄该照片时,甲树位于摄影师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2.箭袋树树枝上覆盖一层明亮白色粉末的主要作用是
A.隔离高温空气B.吸引昆虫授粉
C.增强阳光反射D.防止植物蒸腾
3.该地每年6-8月最适宜星空拍摄的原因是
A.昼短夜长,观星时间较长B.寒流流经,夜间较为凉爽
C.时逢夏季,大气透明度高D.人烟稀少,灯光干扰较少

5 .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下图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充分利用海陆风B.避开天敌
C.低湿地分布较广D.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2.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线路飞行距离更近B.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开辟新的迁徙路线D.该路线飞行更节省体力
3.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并常常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如果一定要经过时,也要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是因为(          )
A.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B.风力较大便于飞行
C.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D.上升气流显著
2019-09-02更新 | 1035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最终注入内蒙古的居延海。居延海因湖面缩小分裂成两个湖泊——苏泊淖尔(东居延海)和嘎顺淖尔(西居延海)。下图是黑河流域示意图。



(1)试分析居延海分裂成两个湖泊的自然原因。
(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2-12-12更新 | 32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大化县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典型的岩溶山区,是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的高峰丛、深洼地(当地俗称弄场)喀斯特地貌地区。该地年降雨量1500~1600mm,高温多雨的气候促进了可溶性碳酸盐岩的溶蚀,深洼地、谷地、地下河、洞穴、钟乳石等极为发育,园内有2566个洼地,其中300m以上的深洼地114个,平均深度377.3m,居民多生活在洼地底部。区域自然环境受到人为破坏之后,水土流失较严重,旱涝多发。下图示意七百弄深洼地的发育过程。



(1)分析七百弄深洼地旱涝多发的自然原因。
(2)提出改善七百弄深洼地农业和生活缺水的工程措施。
(3)据图说明七百弄深洼地的形成过程。
8 . 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2019-01-30更新 | 1986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丰城中学上高四9月周考地理试卷

9 . 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625平方公里,岛内海拔最低处低于海平面35米,最高处海拔仅100米。半岛内无永久性河流和小溪,多盐湖。半岛内大部分的土壤层厚度很薄,土地贫瘠。半岛干燥、荒凉、多风,年降水量在240毫米左右。坡面上野草、荆棘丛生,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栖息有美洲鸵、原鸵等野生动物,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鲸等大型海洋动物。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只有一个小定居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D.洋流
2.不属于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是(     
A.海湾内风浪小、栖息环境好B.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C.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D.半岛上多盐湖,盐度适宜
3.下列条件中,对半岛内聚落发展制约最突出的因素的是(     
A.地形崎岖B.淡水资源缺乏C.土地面积小D.交通不便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洲大鱿鱼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除食用外,经常被用作经济鱼类的饵料,也可制成鱼粉,成为世界上捕捞量最大的冷水性头足类。南美大陆架以西的海域是美洲大鱿鱼的密集分布区,成年鱿鱼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性,白天生活在海深800~1000m水层中,夜晚则游至海深0~200m的表层水域,水温17~20℃的海域是其主要觅食区。夏、秋季成年鱿鱼会向24~28℃的沿岸水域洄游产卵,冬季则返回深海。某些年份信风减弱,秘鲁西岸表层水温异常升高,会使美洲大鱿鱼数量明显减少。下图示意美洲大鱿鱼密集分布海区。



(1)分析美洲大鱿鱼密集区形成的自然条件。
(2)说明美洲大鱿鱼捕获量大的原因。
(3)推测秘鲁沿岸水温异常升高时,美洲大鱿鱼数量减少的原因。
2021-05-13更新 | 414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