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9 道试题

1 . 下图中,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仍有芦苇分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甲、乙两河与L湖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乙河是L湖的最主要补给水源B.甲河与L湖是相互补给关系
C.甲河流量主要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L湖的最高水位出现在春季
2.导致L湖两岸芦苇减少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主导风向B.湖水盐度
C.沿岸坡度D.土壤肥力
3.上述材料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整体性
C.地带性D.非地带性

2 . 图是“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的流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北向西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
2.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流量减少B.植被破坏C.地壳抬升D.地壳下降
3.近年来,该河段出现丰水期水位上升,含沙量增大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拆除水坝B.上游开展退耕还林C.下游整治疏通河道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
2022-12-30更新 | 426次组卷 | 19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加拉瓜湖在数万年前曾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成为中美洲最大的湖泊。巨厚的玄武岩地层将湖泊与太平洋相隔,目前湖里仍然生长着成千上万尾鲨鱼、箭鱼和大海鏈等大型海鱼,是世界上唯一有海水鱼繁殖生息的淡水湖。



(1)说明尼加拉瓜湖的形成过程。
(2)尼加拉瓜湖是拥有海洋鱼类的淡水湖,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 . 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面,平均水深273米,四周有多条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湖泊。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度常因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马拉维湖湖中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仅慈鲷鱼就有850多种。慈鲷鱼都生活在湖底,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读马拉维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     
A.地壳断裂下陷B.河流改道C.褶皱凹陷D.冰川作用
2.马拉维湖12月份透明度最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降水量丰富,入湖水量大B.风力弱,湖水流动性差
C.气温高,蒸发旺盛D.太阳高度角小
3.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B.水域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
C.湖岸沿线水质好
D.底层湖水上涌,饵料丰富
2022-09-03更新 | 770次组卷 | 66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5 .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累计降水量。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湖泊主要补给来源为(     
A.季节性积雪融水B.大气降水C.地下水D.冰川融水
2.在下垫面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潜热通量值通常(     
A.夜大于昼B.晨大于昏C.夏大于冬D.阴大于晴
3.对该湖泊12月至次年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合理的解释是(     
A.下渗强烈B.湖面结冰C.云量增大D.风速减小
2022-02-13更新 | 76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8届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纳米布沙漠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但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材料二、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1)分析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
(2)说明“骷髅海岸”形成的原因。
(3)简析该地适合火烈鸟集聚的条件。
(4)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

7 .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信息显示(     
A.有效洞口密度大小与土壤全氮含量关系不大
B.有效洞口密度越大,土壤全氮含量越少
C.有效洞口密度越小,土壤全氮含量越多
D.随着有效洞口密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2.该区域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带来的影响是(     
A.高原鼠兔的密度越大,越有利于高山草甸生长
B.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促进高山草甸生长
C.高原鼠兔数量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较小
D.高原鼠兔通过挖洞方式危害高山草甸生态系统
3.防控该区域高原鼠兔的有效策略是(     
A.全部灭杀高原鼠兔B.大量繁殖高原鼠兔C.控制高原鼠兔数量D.任其自然繁殖发育
2021-09-28更新 | 805次组卷 | 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8 .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针C.针阔叶混交林D.针叶林
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
2022-12-31更新 | 671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9 . 云瀑是云体顺着风向翻过山岭后,向低处倾泻成瀑布状的天气现象。日玛那雪山处在珠穆朗玛峰和干城章嘉峰之间(如图甲),从岗巴县可以看到日玛那雪山上壮阔的云瀑。图乙为某摄影爱好者6月22日拍摄的日玛那雪山“日出云瀑”美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日玛那雪山上云瀑的主要动力是(     
A.东南季风B.盛行西风C.东北信风D.西南季风
2.日玛那雪山云瀑于山腰处消失不见,其主要原因是山腰处(     
A.水汽较少B.气压较低C.气温较高D.风力减小
3.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云瀑”的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A.5时B.6时C.7时D.8时
19-20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2019-09-06更新 | 2067次组卷 | 6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