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4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上升B.砍伐植被C.气候变化D.农业开发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2-04-13更新 | 364次组卷 | 33卷引用: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10-11高三上·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2 .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下面小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②B.①
C.③D.④
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B.⑥
C.⑦D.⑧
2019-10-03更新 | 883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东湖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玻利维亚是南美的内陆国,该国年降水量从东北到西南地区差异较大,由2000毫米递减至100毫米以下。该国境内安第斯山东麓的山谷地带农业发达,许多重要的城市、主要铁路和公路集中于此。下图为玻利维亚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


材料二:的的喀喀湖在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处,位于山间高原上,湖区周围高山环绕,湖面海拔达3821千米,面积约为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


(1)描述玻利维亚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
(2)从地形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玻利维亚降水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
(3)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试分析该湖终年不冻的原因。
2023-02-18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决定于每日日照时间的长短。各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临界日长,植物每天日照时间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这类是长日照植物。反之,植物每天日照时间短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不开花,就是短日照植物。下图为A、B两类不同日照类型作物在我国随纬度变化的始花期时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A、B两类日照类型的作物分析,正确的是
A.A属于短日照植物B属于长日照植物
B.A属于短日照植物B属于短日照植物
C.A属于长日照植物B属于长日照植物
D.A属于长日照植物B属于短日照植物
2.美国园艺学家加纳与阿拉德,将在美国南部正常开花的烟草移至美国北部栽培时,夏季只长叶不开花,但在秋冬移入温室则可开花结实。关于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烟草属于长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临界日照时间变长,夏季无法开花
B.烟草属于短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临界日照时间变短,夏季无法开花
C.烟草属于长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冬季温室温度适宜、昼长变长而正常开花
D.烟草属于短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冬季温室温度适宜、昼长变短而正常开花
3.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短日照植物大豆(花期在6-7月,果期在7-9月)从中国的东北到海南都有当地育成的品种,它们各自具有适应本地区日照长度的光周期特性。若将黑龙江的大豆在山东种植,它将
A.提前开花结实,产量提高B.提前开花结实,产量降低
C.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提高D.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降低

5 . 箭袋树是一种树芦荟,树枝上覆盖了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叶片有厚厚的外皮。非洲西南部沿海平原的箭袋树星空庄园是全球最佳的星空拍摄地之一,每年6-8月是该地最适宜拍摄星空的季节。下图为某摄影师以当地的箭袋树为前景,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拍摄该照片时,甲树位于摄影师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2.箭袋树树枝上覆盖一层明亮白色粉末的主要作用是
A.隔离高温空气B.吸引昆虫授粉
C.增强阳光反射D.防止植物蒸腾
3.该地每年6-8月最适宜星空拍摄的原因是
A.昼短夜长,观星时间较长B.寒流流经,夜间较为凉爽
C.时逢夏季,大气透明度高D.人烟稀少,灯光干扰较少
6 . 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气、水、土、地、生等各方面)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7 . 冰冻气泡由湖底植物腐烂后释放的甲烷气体在上升过程中冻结形成。加拿大落基山脉中的亚伯拉罕湖(52°N)冬季“冰泡”景观异常惊艳,吸引众多游客。下图为该湖“冰泡”景观。

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不属于亚伯拉罕湖“冰泡”形成必备条件的是
A.冬季多大风
B.冬季气温低
C.降温速度快
D.湖底多水草
2.人们能直接观察到“冰泡”景观主要得益于
A.人烟稀少,人类破坏小B.湖水较浅,透明度高
C.湖底气体丰富,气泡数量多D.风力强盛,吹散湖面积雪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河狸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的河流中,具有改造栖息环境的能力。河狸用树枝、泥巴等材料筑坝蓄水,在水塘中部筑果,达到储存食物和防御天敌的目的。下图为某森林中的河狸坝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理栖息环境的改造使得其栖息地附近
A.植被覆盖率降低B.湿地面积减少C.生物多样性增加D.年降水量增加
2.森林中的河狸被大量捕杀,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
A.年径流量增多B.含沙量下降
C.河水流速变慢D.下游枯水期延长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平均降水量375毫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材料一   图1为“西辽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图2为“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示意图”

(1)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大兴安岭对西辽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
(2)指出西辽河流域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3)推测西辽河流域农牧业界线的空间变化特征。
(4)简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2021-12-07更新 | 522次组卷 | 8卷引用:2017届宜昌第一中学高三11月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10 . 在我国广西某村落,有个延续了几百年的习俗叫“赶水潭”,指的是每年某个时间,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下图为水潭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赶水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习俗B.旅游推广
C.水患灾害D.用水需要
2.“赶水潭”的时间最有可能出现在
A.元宵节前后B.端午节前后
C.中秋节前后D.重阳节前后
3.关于当地地理环境的推断正确的是
A.降水季节变化小B.植被覆盖好
C.地形平坦D.土壤较贫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