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森林覆盖率非常高,树叶中含有油脂的查帕拉尔灌木分布广泛,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当地森林火灾多发。2018年11月8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比尤特县天堂镇发生山火,此次山火直至23日才基本熄灭。当地政府部门23日早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此次山火总面积超过620平方千米,超过12,700栋房屋被烧毁,造成85人死亡。专家认为,过火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下图为此次加利福尼亚州山火发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1)指出影响扑灭此次山火的主要自然障碍。
(2)山火过后,推测当地河流水文特征可能发生的变化。
(3)试说明专家认为此次过火地区生物多样性短时间难以恢复的原因。
(4)指出减少丛林火灾发生的措施。

2 .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B.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C.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D.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2.右图是该岛气候资料图,判断观赏咖啡色巧克力山的最佳时间是(     
A.1~2月B.4~5月C.6~7月D.9~10月
2022-06-02更新 | 192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大兴安岭余脉的黄岗岭,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0-1℃,一年中有150-200天在0℃上下波动。由花岗岩组成的山岭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北部是与云南路南石林相似但又有差异的地貌景观——阿斯塔图石林,其沿山脊线延伸,岩层像“千层饼”状错落有致,成为鸟类的“天堂”;而南部有大大小小数百个石臼(坑穴)。某科考团队经过十多年跟踪记录,发现倒塌的石林都是向东倒塌,而石臼在不断扩大;石林东侧较西侧植被更茂盛。


(1)阿斯塔图石林并非与云南路南石林一样属喀斯特地貌,请从岩石类型、气候条件印证以上观点。
(2)简述阿斯塔图石林对当地动植物生存创造的有利条件。
(3)水在自然界中固、液态变化深刻影响着岩石。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推测大青山石臼扩大的原因。

4 . 世界上最大的河狸坝位于马更些河(下左图)上游的某支流中。河狸坝是由河狸(河狸是世界上体型第二大的啮齿动物,可以同时在岸上和水里面生活。它们牙齿锐利,后肢有蹼,善于游泳。)用小树苗、树枝等相互交错地叠置在小河道中而形成的一种坝。一开始坝体是极其透水的,但很快就会被河道中向下游运动的泥沙、小石块以及残枝烂叶填塞,从而起到挡水的作用并形成水库。当水库变浅时,河狸需不断将坝体加高,使水库保持约 1.2m 的水深,这样河狸住所(下右图)的通道就始终被河水淹没。


据此完成 下列小题。

1.该流域河狸坝形成的水库逐年变浅的原因是
A.流域内降水减少B.冰雪融水减少
C.库区泥沙淤积D.河流有凌汛现象
2.一年内,该流域河狸加高大坝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河狸建水坝将使
A.上游含沙量增加B.两岸湿地面积增大
C.下游水量增大D.上游水流速度变快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春季,太平洋海域5亿多条大马哈鱼开始洄游到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一直到阿拉斯加)的江河溪流产卵繁殖,该地沿海地区现存世界最大的温带雨林。大马哈鱼在北美西海岸最远可以沿河上溯3200千米,它们要迎向瀑布,跳过陡坎,逆流而上,越过浅滩,到达产卵地。洄游途中许多大马哈鱼成为了北美棕熊越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马哈鱼的洄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唯一链条,它们生于淡水,长于海洋,在海洋,它们获得了成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又重返“故乡”。下图为大马哈鱼淡水流域分布区位置示意图。



(1)分析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的自然原因。
(2)指出弗雷泽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3)氮元素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该雨林区80%的氮元素来自海洋。分析氮元素由海洋到森林的迁移过程。
(4)棕熊冬眠之前必须储存足够越冬的能量,其主要来源于大马哈鱼。试推测棕熊在河流何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并分析其原因。
2020-12-22更新 | 326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20-21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我国华北地区的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7 . 下图为黑龙江某高速公路跨越的河谷剖面图示意图,L为桥梁路面,长约50米,甲、乙为谷坡,甲地立柱埋藏深度比乙地立柱深1米,两个立柱底部出露地面的部分堆积了2米多厚的大块碎石层,就地取材的碎石中含有大量珊瑚虫化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地立柱埋藏深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两地
A.坡向不同
B.坡度不同
C.土壤质地不同
D.植被覆盖率不同
2.甲、乙两地立柱底部堆积的碎石层,其主要作用可能是
A.加强立柱坚固度
B.减轻雨水冲刷
C.隔热保温
D.减轻洪水侵蚀
3.与珊瑚生长时期相比,该地区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A.向上     向南
B.向上     向北
C.向下     向南
D.向下     向北
2019-07-30更新 | 48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8 . 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000~4000米之间的谷地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上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为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   
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
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D.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2.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  )
A.粤东B.苏南C.川西D.陕北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永久冻土带融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植物提早开花,昆虫提早出现……据此资料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A.复杂性B.稳定性C.整体性D.差异性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图1)。

材料二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2)。

材料三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图3)。

(1)简述材料一中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热带雨林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重量。单位为千克/米2·年)差异并分别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材料三中A为原始森林情况下土壤肥力状况,依据材料二回答热带雨林中的土壤为什么一般比较贫瘠?
(4)亚马逊流域国家在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上陷入两难境地。谈谈你对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2023-02-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暨期中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