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在形成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回答问题。

1.下列a、b、c、d表示的外力作用中,正确的是
A.a表示流水侵蚀作用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风力侵蚀作用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沙尘暴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滑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是(     
A.AB.BC.CD.D
2.下列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少
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
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
2020-10-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汨罗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纽芬兰岛西部的莫勒国家公园由一片巨大的红色岩体组成,该岩体含有铬铁矿矿物。铬铁矿在地球表面很罕见,一般分布在大洋底部和地幔中。在不远处的加拿大帕斯博勒海滩上,也有一片红色岩体,这里埋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它们形成于距今约2亿年前的大规模火山活动中。帕斯博勒海滩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群分布地之一。

材料二:1534年,纽芬兰渔场由西欧航海家寻找西北航道时意外发现。异常丰富的渔业产量为纽芬兰渔场赢得了“可以踩在鳕鱼被在海面上行走”的美名,纽芬兰数量惊人的鳕鱼供应不仅解决了欧洲人的温饱问题,还为欧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强悍的海员。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开始在渔场作业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九十年代之后已不可见。

材料三:下图为纽芬兰渔场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分析纽芬兰渔场曾经有“可以踩在鳕鱼被在海面上行走”现象的原因。
(2)分析帕斯博勒海滩埋藏大量恐龙化石的原因。
2020-12-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兴城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图乙中地貌类型界线以_______(填方位),该区域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可能有_________。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请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析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016-11-26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2016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5 . 读藏羚羊生存环境与数量变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b、c、d表示的内容为上升或增加的是(     
A.a、bB.c、d
C.a、cD.b、d
2.藏羚羊的数量波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
C.消费功能D.改造功能
2017-11-22更新 | 345次组卷 | 3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必修1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读“我国西部某区域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图(①~⑤表示不同的铁路干线)”2005年1 0周,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西宁,穿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100. 02公里,穿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328. 06公里,从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经过,西至拉萨,全长1956千米。

材料二 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因此,该铁路很多地区都采用了“以桥代路”的设计方式(如下图)。青藏铁路格拉段穿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100. 02公里,穿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328. 06公里,还经过了从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经过,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1)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2)青藏铁路大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什么?
(3)西宁通往拉萨的青藏铁路是铁路工程的奇迹,请从地理的角度说明其建设的意义。
2017-08-09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模拟)地理试题
19-20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深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罗、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1)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2)我国哪些地区存在这种植被?
2019-10-2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3.1 生物圈与植被 练习题(鲁教2019版必修一)-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

8 . 2008年11月4日22时,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72.47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但无论结果怎样,建设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A.气候B.土壤C.水文D.生物
2.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生物多样性剧减B.地方气候更温和湿润
C.土壤肥力下降D.洪涝加剧
3.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①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
②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可以孤立存在和发展
④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会影响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04-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季节),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则对本区内的土壤和河流有何主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2-15更新 | 97次组卷 | 4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
10 .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  )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