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贝加尔湖(如下图所示)形成于2500万年前,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居世界第七位。湖泊周围人迹罕至,原始森林茂盛。湖水清澈透明,湖中有植物600种,水生动物1200种。湖中大量的端足类动物能够分解水藻,分解动物尸体。贝加尔湖地区常会出现大风天气。在距湖岸100-200米的沙土山坡上生长着高大粗壮的松树,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贝加尔湖共有300余条河流注入,从湖中流出的仅有安加拉河。当地居民对是否在贝加尔湖畔建瓶装水厂存在较大争议。

(1)分析“高跷树”形成的原因。
(2)分析贝加尔湖湖水透明度高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在贝加尔湖畔建瓶装水厂?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 . 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

3 . 读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变暖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D.自然灾害
2.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减少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加剧
2018-12-19更新 | 42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3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4 . 联合国确定202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Water and climate change”(水与气候变化)。气候与水密不可分,气候变化会影响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变化,所体现的自然资源的特征是(     
A.联系性B.有限性
C.综合性D.整体性
2020-05-12更新 | 19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破了大家平静的生活。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武汉在1月23日10:00实施封城。1月26日晚,湖北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武汉市市长周先旺介绍:受春节与疫情影响,目前有500多万人离开武汉,还有900多万留在武汉。根据百度地图大数据显示,从1月10日到23日10:00武汉封城,共有500多万人离开武汉。下图为1月22日武汉迁出目的地图。


材料二: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西藏于1月27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当时,西藏还是全国唯一尚无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省份。1月29日,西藏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中国疫情地图再无空白。也是在当天,西藏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月12日14时30分许,西藏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张某某在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走出隔离病房。西藏连续14天保持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今天,“归零”了。

材料三:截至1月31日上午11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9685例,疑似15238例,死亡213例。其中,湖北的邻居河南确诊352例,死亡2例。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河南“硬核”抗疫。如挖掘机封村断路,如“带病回乡,不肖子孙”“今日上门,明日上坟”等硬核标语,如在豫鄂两省交界处设立劝返点,谨防湖北车辆入境等,从上至下,严防死守,确保疫情不扩大不蔓延。

材料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虽然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受到较大影响,但疫情冲击不改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经过这次风雨洗礼,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将更为明显和强劲。


(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从1月10日到23日共13天内有500多万人离开武汉的原因。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西藏成为免疫区的原因。
(3)根据图文资料分析河南硬核抗疫的原因。
(4)你认为受到此次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产业有哪些?

6 . 下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生产功能B.呼吸作用
C.分解功能D.化合作用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动植物尸体的分解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7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下图中的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  )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2.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2016-11-27更新 | 45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5月校统测文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A.水文B.生物
C.地貌D.气候
2.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  )
A.aB.b
C.cD.d
2017-11-16更新 | 255次组卷 | 5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 . 喀什噶尔河西临帕米尔高原,东面开口朝向塔克拉玛千沙漠。某科研机构对该河部分流域进行了调研,发现河道自然与人为污染都很严重,且流域内生态问题也很突出。如图示意该科研机构的调研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喀什噶尔河干支流水质普遍性高矿化度状态的原因,主要有(  )
①植被覆盖率低   ②流域内蒸发旺盛   ③洪水对河床侵蚀严重   ④城镇生活污水排放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2.河流沿岸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落后,长期使用容易出现的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土壤次生盐渍化C.土地荒漠化D.土地沼泽化
3.当地农民在临河农田的河边田头,通常都建设高埂宽阔林带,其目的主要是(  )
A.降低河水的含沙量B.防止利用河水灌溉
C.降低大风对农田的危害D.防止农田径流汇入河流

10 . 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2.此图可以说明(  )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③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